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芍花

鎖定
白芍花,中藥名,主治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
中文學名
白芍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毛茛科
分佈區域
安徽、東北三省、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內蒙古

白芍花形態特徵

白 芍
白 芍(3張)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葉互生,有長柄;莖下部葉為2回三出羽狀複葉,枝端為單葉;小葉狹卵形、披針形或橢圓形,邊緣具軟骨質小齒。花頂生並腋生;萼片4,微紫紅色;花瓣6~9,白色、粉紅色或紫紅色;雄蕊多數;心皮4~5,無毛或密被白毛,骨突果卵形,先端外彎成鈎狀。花期6月,果期8~9月。
多栽培。主產浙江、四川、安徽。
採製 夏、秋季採挖,洗淨,除去頭尾及細根,水煮,除去外皮,曬乾。
性狀 根圓柱形,兩端平截,長5~8cm,直徑1~2.5cm。表面類白色或淡紅棕色,光潔或有縱皺紋及細根痕,偶有殘存的棕褐色外皮。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類白色微帶棕紅色,形成層環明顯,射線放射狀。氣微,味微苦、酸。

白芍花分佈範圍

安徽、東北三省、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內蒙古

白芍花主要價值

白芍花化學成分

白芍花
白芍花(5張)
根含芍藥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藥甙(oxypaeoniflorin)、芍藥內酯甙(albiflorin)、苯甲酰芍藥甙(benzoylpaeoniflorin)、芍藥甙元酮(paeoniflorigenone)、丹皮酚原甙(paeonolide)、丹皮酚(paeonol);尚含苯甲酸、胡蘿蔔甙及多種鞣質類等。

白芍花功能主治

性味:性微寒,味苦、酸;
性味,功能主治
性味,功能主治(2張)
主治: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用於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