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腹海雕

鎖定
白腹海雕(學名:Haliaeetus leucogaster)為隼形目鷹科海雕屬鳥類,是一種中型猛禽,體長為70-85釐米;翼展178-218釐米;體重約3000-5000克。成鳥:頭、頸及下體白色,上體、兩翼灰褐色,飛羽黑褐色,翼下覆羽白色,尾部靠基部2/3為暗灰色,其餘呈白色。亞成鳥:淺褐色取代成鳥的白色,深褐色取代灰褐色。尾為楔形。嘴及蠟膜灰色,裸露跗蹠及腳淺灰色。棲息於海岸、水邊樹上或岩石上。在高空中翱翔或滑翔時甚優雅,飛行時兩翼呈一角度,振翅緩慢有力。俯衝入水捕捉水面魚類。
主要靠捕食水生動物為生,包括魚、海龜和海蛇,有時也會捕獵鳥類和哺乳動物。分佈於印度、亞洲南部、澳大利亞海岸及中國東南沿海、海南島、西沙及南沙羣島。
中文名
白腹海雕
拉丁學名
Haliaeetus leucogaster (Gmelin, 1788)
別    名
白腹雕
白尾雕
外文名
White-bellied Sea Eagl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隼形目
鷹科
海雕屬
白腹海雕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科
雕亞科
亞    種
無亞種 [1]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2]  [7] 
命名時間
Gmelin, 1788

白腹海雕形態特徵

白腹海雕
白腹海雕(16張)
白腹海雕是大型猛禽,翼寬長型,尾短,頭部、頸部和下體都是白色,背部為黑灰色。尾羽呈楔形,呈褐色,端部白色,是它與其他海雕相區別的主要特徵之一。飛翔時從下面看,通體除飛羽和尾羽的基部為黑色外,其餘全部為白色,黑白分明,極為醒目。在飛行時,黑色的翅膀跟白色的腹部形成強烈的對比。像所有海雕屬的成員一樣,其尾部很短,呈楔子狀。
虹膜為褐色,蠟膜和上嘴為紅灰色,下嘴藍灰色,尖端黑色,嘴裂為紅藍色,跗蹠和趾為淡肉色,爪黑色。頭、頸及下體白色,背羽灰褐;尾楔形,基部l/3為灰黑色,其餘白色;肩及翼覆羽與背羽同色,飛羽黑褐;翼下覆羽近白,飛翔時可見前白、後褐的翅。嘴鉛黑色,腳黃。
幼鳥上體暗褐,下體棕褐而微具淡紋,尾近白。
大小量度:體長710-840克;嘴峯48-55毫米;翅♂526-589毫米,♀588-606毫米;尾208-260毫米;跗蹠92-99毫米。(注:♂雄性;♀雌性) [3] 

白腹海雕近種區別

白腹海雕
白尾海雕
白頭海雕
虎頭海雕
體長710-840克
體重♂2800-3780克,♀3750-4600克;體長♂840-850毫米,♀860-910毫米
體長85-110釐米,翼展180-220釐米,雄性體重3500-4000克,雌性體重4500-6000克
體重♂4850克,體長♂1012毫米,♀1045毫米
飛翔時從下面看,通體除飛羽和尾羽的基部為黑色外,其餘全部為白色,黑白分明,極為醒目
頭、頸淺黃褐色;上體暗褐色,背具黑褐色點斑;胸、腹褐色,羽緣淺淡;尾羽白色
成年的白頭海雕身體呈棕色,尾部和頭部呈白色,腳趾短,尖端有鈎爪。它的喙、腳和虹膜均呈鮮黃色
頭部為暗褐色,且有灰褐色的縱紋,看似虎斑
白腹海雕 白腹海雕
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
白頭海雕 白頭海雕
虎頭海雕 虎頭海雕

白腹海雕棲息環境

白腹海雕為留鳥,活動於海岸及河口地區,有時也出現在離海岸不遠的丘陵和水庫上空,但一般不遠離海岸,因此是典型的海岸鳥類,也是海上和陸地上出色的捕獵者。 [4] 

白腹海雕生活習性

通常單隻或成對沿着海岸在水面上低空飛翔,兩翅煽動緩慢而有力,有時也在高空翱翔和滑翔。當在高空翱翔或滑翔的時候,兩翅常上舉成“V”字形。有時也棲息於開闊地區的樹上或地面上較高的地方。它既在海上覓食,也在陸地上空尋找食物,常沿着海面飛行。
捕食魚類、海蛇、野鴨,也在陸地上捕食蛙、蜥蜴、野兔和蛇,有時還吃動物屍體,偶爾捕食家禽。主要在白天覓食,尤其在早晨和黃昏最為頻繁。
叫聲:“啊,啊”,較為簡單。 [4] 

白腹海雕分佈範圍

分佈於澳大利亞、孟加拉國、文萊、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東帝汶、越南。
旅鳥:聖誕島、中國台灣島。 [2] 
在中國分佈於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香港、海南、台灣等地,但各地均極罕見,其中海南為20世紀30年代的早期記載,台灣為偶見的迷鳥 [3] 
白腹海雕分佈圖 白腹海雕分佈圖

白腹海雕繁殖方式

白腹海雕的繁殖期從12月到翌年3月,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等地則通常在5-10 月。一般營巢於海岸邊高大的喬木樹上或懸崖岩石上,也營巢於內陸沼澤地帶的小樹上、沒有樹木的島嶼的地上或岩石上。巢的結構較為龐大,直徑可達250釐米,主要由枯樹枝構成,裏面放有一些綠葉,也喜歡利用舊巢,通常一個巢可使用多年,但每年都需要增加新的巢材,因此隨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巢也變得愈來愈大。在印度曾發現一個直徑達270釐米,高達180釐米的巢。每窩通常產卵2枚,偶爾為3枚。卵為白色,形狀為卵圓形。親鳥輪流孵卵,但以雌鳥為主,雄鳥僅在白天替換雌鳥。領域性甚強,也是由親鳥共同來保衞。 [4] 

白腹海雕保護現狀

白腹海雕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2]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瀕危物種。
列入中國國家II級重點保護動物。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稀有物種。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6] 

白腹海雕種羣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羣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羣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棲地喪失,食物減少和過度獵捕,都是導致種羣數量減少有因素。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