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脈犁頭尖

鎖定
白脈犁頭尖(Typhonium albidinervium C. Z. Tang & H. Li),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塊莖近圓球形,粗約2釐米,具多數芽眼,後者於翌年萌發後迅速形成許多新的植株。鱗葉膜質,三角形至披針形。
中文名
白脈犁頭尖
拉丁學名
Typhonium albidinervium C. Z. Tang & H. Li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2] 
澤瀉目
天南星科
犁頭尖屬
白脈犁頭尖
分佈區域
中國特有,產廣東從化,廣東植物園、廣州各藥圃栽培。

白脈犁頭尖形態特徵

白脈犁頭尖
白脈犁頭尖(2張)
多年生草本,塊莖近圓球形,粗約2釐米,具多數芽眼,後者於翌年萌發後迅速形成許多新的植株。鱗葉膜質,三角形至披針形。葉2-3,先後抽出。葉柄長15-25釐米,下部3-4釐米鞘狀,綠白色,向上變綠色,腹面具淺槽;葉片綠色,背淡,芽時席捲,展開時為卵狀心形,前裂片長3-5(-8)釐米,寬3.5-7.5釐米,側裂片耳狀,圓形;中肋及I級側脈表面下凹,淡白色,背面隆起,淡綠色,集合脈距邊緣2-4毫米。 [3] 
花序柄長4-5釐米,略伸出於葉柄鞘外,黃綠色。佛焰苞管部卵狀,黃綠色,具暗紅色條紋和斑塊,長1.8釐米;粗1.6釐米;檐部長披針形,外面淡紫褐色,內面深褐色,下部席捲,中部展開,長10釐米,中部展開寬2.3釐米,長漸尖成線形,先端螺狀旋卷,2面淡綠色。
肉穗花序全長13.4釐米,極臭,雌花序長3-4毫米,粗3毫米;中性花序長2釐米,僅下部具1-3輪中性花,餘裸禿;雄花序圓柱狀,黃色,長4毫米,粗3毫米;附屬器褐紫色,長10釐米,鼠尾狀,基部無柄,粗2毫米。雄花:雄蕊1,花葯2室,藥隔寬厚,藥室圓球形,頂孔開裂。雌花短圓柱形,淡綠色,長約1毫米,柱頭圓形。中性花:粗棒狀,長3-4毫米,棒頭金黃色,棒柄青紫色,單生,或2-3枚基部合生1/2-1/3。
漿果倒圓錐狀,淡綠色,長6毫米。花期5月。 [1] 

白脈犁頭尖分佈範圍

我國特有,產於廣東從化,廣東植物園、廣州各藥圃栽培,昆明已引種。模式標本採自從化。

白脈犁頭尖主要價值

塊莖入藥,功效同犁頭尖

白脈犁頭尖相似物種區別

本種形態與犁頭尖T. divaricatum Decne. 相近似,主要差別為:本種葉片中肋及側脈明顯為淡白色;佛焰苞管部外面黃綠色,具暗綠色條紋和斑塊;附屬器無柄;中性花粗棒狀,常僅1輪,棒頭黃色,棒柄青紫色,單生或2-3枚基部合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