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細胞分類計數

鎖定
血液離心時表層為灰白色,這部分的細胞即稱為白細胞。它是一組形態、功能和在發育與分化階段不同的非均質性混合細胞的統稱,依據形態、功能和來源而分為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三類。僅以白細胞計數判定臨牀意義有一定侷限性,應結合白細胞分類計數分析病情,較為確切。
名    稱
白細胞分類計數
所屬分類

白細胞分類計數正常值

中性粒細胞:桿狀核1%-5%(0.04-0.5)×10/L,分葉核50%-70%(2-7)×10/L,嗜酸粒細胞:0.5%-5.0%(0.05-0.5)×10/L;嗜鹼粒細胞:0%-1%(0-0.1)×10/L;淋巴細胞:20%-40%(0.2-0.4)×10/L;單核細胞:3%-8%(0.08-0.8)×10/L。

白細胞分類計數臨牀意義

(1) 中性粒細胞:增多見於急性和化膿性感染(癤癰、膿腫、肺炎、闌尾炎、丹毒、敗血症、內臟穿孔、猩紅熱等)、各種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鉛中毒、汞中毒等),組織損傷、惡性腫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麻疹、流感等傳染病;化療、放療。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白細胞減少症、骨髓增殖異常綜合徵等)、脾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 嗜酸粒細胞:增多見於過敏性疾病、皮膚病、寄生蟲病、某些血液病,射線照射後、脾切除術後、傳染病恢復期等。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應用糖皮質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3) 淋巴細胞:增多見於某些傳染病(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減少見於多種傳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等。 (4) 單核細胞:增多見於結核病、傷寒,感染性心內膜炎、瘧疾、單核細胞白血病、黑熱病及傳染病的恢復期等。 (5) 嗜鹼粒細胞:多見於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嗜鹼粒細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術後等。

白細胞分類計數注意事項

白細胞分類受技術因素和細胞分佈因素等原因而有較大變異,故分類計數的離散度較大,且分類中佔大比例的如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變異呈正態分佈,佔小比例的如嗜酸粒細胞、嗜鹼粒細胞及單核細胞呈普哇松分佈。根據Rümke等研究,白細胞分類計數的95%及99%可信限範圍,可參見下表(表1)查得。例如某血片作200個白細胞分類,其中粒細胞為60%(p),其他細胞為40%(q),則出現p可能性的標準誤(SEp)為,n為計數的細胞數,查表Low95%及High95%行與p60,q40列,相交處得53及67,即本例分類95%可信限最低為53%,最高為67%,同理99%可信限為51%-69%。也即對同份血片或同一病人的另一張血片再作白細胞分類計數時,有95%的可能性,粒細胞的分類計數範圍在53%-67%,99%的可能性範圍為51%-69%。超出此範圍的即認為分類計數誤差過大,不符質量要求,應予重視。

白細胞分類計數相關疾病

急性化膿性脊髓炎,四肢淋巴水腫,小頜畸形綜合徵,慢性嗜酸性粒細胞性肺炎,嗜麥芽黃單胞菌肺炎,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流行性甲型腦炎,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小兒急性氣管支氣管炎,賴氏綜合徵

白細胞分類計數相關症狀

粟粒樣膿頭,腦鳴,精索增粗腫脹,扳機指的彈響,乳頭皸裂,膿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