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簇鸊鷉

(鸊鷉科南美鸊鷉屬鳥類)

鎖定
白簇鸊鷉(學名:Rollandia rolland)是鸊鷉科、南美鸊鷉屬的鳥類,一種遊禽。體長27-37釐米。全身羽毛以黑棕色為主,黑頭,黑頸,眼角後有一塊白色的簇羽,因而得名。共有三個亞種。繁殖期後枕有明顯的黑色羽冠。耳朵周圍有一大簇白色羽毛,但頭部、頸部和背部其他部位為黑色,略帶綠色光澤,披毛和背部的羽毛邊緣狹窄,呈棕色。下體為暗紅褐色,常有棕色或灰色斑點。非繁殖為深褐色而非黑色。冠變得不明顯,頭部和喉嚨兩側為白色,保留白色翼斑。頸部和胸部為淺黃色,腹部逐漸變白。 [4] 
其自然棲息地是淡水湖泊、池塘和緩流河流和溪流。該物種很少飛,只是從一個水體移動到另一個水體。飛行時腿遠遠超出身體。大部分時間都在水面上度過。主要吃小魚,輔食水生昆蟲、蜘蛛等。建造漂浮的巢穴。雌鳥每窩產下1-6枚藍白色的卵。分佈於南美洲南部和西部。 [3] 
中文名
白簇鸊鷉
拉丁學名
Rollandia rolland
別    名
羅蘭鸊鷉
智利鸊鷉
福克蘭鸊鷉
外文名
White-tufted Grebe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1]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鸊鷉目
鸊鷉科
南美鸊鷉屬
白簇鸊鷉
亞    種
3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Quoy & Gaimard, 1824)

白簇鸊鷉形態特徵

白簇鸊鷉體長24-37釐米,是一種小型遊禽。它的羽毛顯得很黑,尤其是繁殖羽毛。不存在性別二態性。在繁殖中的成鳥頸部與點綴着黑色細紋的白色羽毛形成鮮明對比,這些黑色線條延伸到眼睛後面(與黑頸鸊鷉一樣,但這裏的羽毛是白色的而不是金色的)。直立的黑色羽冠在腦後形成一個點。背部呈深棕色,幾乎是黑色,側面和下體呈深紅褐色,下體絨毛呈白色。在良好的光照條件下,會在黑暗部分看到綠色反射。眼睛鮮紅色,喙黑色,又小又薄。腿位於身體後面很遠的地方,呈深灰色,略帶綠色。在飛行中,可以在副翼水平處看到白色翼條,與飛翼的其餘部分形成鮮明對比,其餘部分與背部一樣是黑色的。 [3-4] 
在雜交羽中,羽毛非常相似,但顏色更淺、顏色更暗:頭冠、頭後部和頸部以及背部保持深色,而喉嚨、頸部的其餘部分和脅腹則呈淺棕色。底面(幾乎看不見,因為鳥兒在水面上度過)變成灰白色。眼睛後面的羽毛仍然存在,但從純白色變成帶有淺棕色的白色。下頦和臉頰發白。喙也顏色較淺,呈黃棕色。 [3] 
幼鳥的羽毛與成鳥相似,是雜交羽的。然而,它們還沒有該物種的白色羽毛特徵:它們的頭部像其他鷊鷉物種的幼體一樣有黑白條紋。臉上,白色的條紋略帶紅色。 [3] 
生活在福克蘭羣島的指名亞種是體型最大的(約37釐米)白簇鸊鷉,而分佈最廣的智利亞種是體型最小的(小於30釐米)。僅限於秘魯中部胡寧湖的亞種,體型稍大一些。 [3] 

白簇鸊鷉棲息環境

棲息地從海平面到海拔4,500米。該物種在有水生植被(蘆葦、燈心草等)的淡水水體、沼澤、池塘、湖泊、瀉湖、水庫的淺水區、有挺水植被的平靜溪流、路邊的溝渠、河口和沿海地區繁衍生息。 [3] 
棲息於南桑威奇羣島和南喬治亞島。其典型棲息地是湖泊、沼澤池塘、溝渠和緩流溪流。分佈範圍南部的鳥類在繁殖季節後會結成鳥羣,向北遷徙至海岸。它們經常出現在海灣和其他受保護的海洋區域。 [4] 

白簇鸊鷉生活習性

白簇鸊鷉行為

在冬季,它們會成羣結隊地出現在漂浮藻類周圍的海灣中。一種部分遷徙:生活在南方的大陸個體在繁殖後向北遷移,聚集在富含藻類的受庇護的沿海海灣。來自福克蘭羣島的種羣分散在羣島周圍的海上。 [3] 
白簇鸊鷉是一種主要沉默的鳥。它通過發出僅在短距離內才能聽到的咆哮聲來發出警報。 [3] 
該物種很少飛,只是從一個水體移動到另一個水體。飛行時腿遠遠超出身體。大部分時間都在水面上度過。它主要靠步行進出巢穴。通常在有植被的地方游泳。一旦受到最輕微的警報,就會潛入水中,當它浮出水面時,只有頭部和頸部伸出水面。它可以在蘆葦叢中游泳,在那裏幾乎無法被發現。在繁殖季節,白簇鸊鷉具有領地意識,不太社交。很容易與同齡的鸊鷉爭吵。 [3] 

白簇鸊鷉食性

主要吃小魚,輔食水生昆蟲、蜘蛛等。白簇鸊鷉主要在水面捕魚,頭部在水下(它比其他鷉鷉潛水進食的次數少)。 [3] 

白簇鸊鷉分佈範圍

繁殖地:烏拉圭;
留鳥: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智利、福克蘭羣島(馬爾維納斯羣島)、巴拉圭和秘魯;
遊蕩:南喬治亞和南桑威奇羣島。 [1] 
白簇鸊鷉分佈圖 白簇鸊鷉分佈圖 [1]

白簇鸊鷉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取決於地區和海拔高度。在山脈南部,產卵主要發生在9月至翌年1月之間,但在較高海拔地區則在大約兩個月後開始。在福克蘭羣島,繁殖期為10月至翌年1月。在山脈北部,白簇鸊鷉全年繁殖,築巢更多地取決於水位和植被生長,而不是季節。 [3] 
白簇鸊鷉有領地意識。有時它會在鬆散的羣體中繁殖。在求愛期間,交配者會弄亂耳朵區域的白色羽毛。在蘆葦叢中成羣築巢,個體喜歡棲息在被水包圍的蘆葦密度較高的小區域,而羣體則位於靠近水的地方,整體上蘆葦密度較低,小塊區域蘆葦密度較高。 [4] 
如果條件有利,每年可產幾窩。巢是一個植物搭建的小型浮動平台,固定在周圍的植被上。然而,在福克蘭羣島,當地亞種大多數時候在陸地上、水體邊緣的草叢上築巢,這對於大多數鸊鷉來説是不尋常的。建造漂浮的巢穴。雌性產下1-6枚(通常是2枚)藍白色卵,尺寸約為41毫米×28毫米。雛鳥披着黑色和黃褐色條紋的絨毛。頭上的條紋要持續很長時間。前一窩的幼鳥有時會幫助父母餵養新窩的雛鳥。性成熟可能發生在1歲左右。在與幼鳥混合的羣體中,例如短翅鸊鷉,繁殖成功率似乎更高。 [3] 

白簇鸊鷉亞種分化

白簇鸊鷉(3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白簇鸊鷉智利亞種
Rollandia rolland chilensis
(Lesson, 1828)
2
白簇鸊鷉胡寧湖亞種
Rollandia rolland morrisoni
(Simmons, 1962)
3
白簇鸊鷉指名亞種
Rollandia rolland rolland
(Quoy & Gaimard, 1824)
[2] 

白簇鸊鷉保護現狀

白簇鸊鷉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10月1日——無危(LC)。 [1] 

白簇鸊鷉種羣現狀

趨勢解釋:雖然有些種羣可能保持穩定,而其他種羣趨勢不明,但總體種羣趨勢呈下降趨勢(Wetlands International 2006年)。 [1] 
白簇鸊鷉沒有受到威脅,但總體數量正在下降。最廣泛分佈的智利亞種在拉丁美洲南錐體有廣泛的分佈區域。它在秘魯(庫斯科地區、馬丘比丘、的的喀喀湖......和沿海沼澤)很常見。它是阿根廷最常見的鸊鷉。該物種正在巴西南部擴張。指名亞種僅限於福克蘭羣島,在那裏相當常見。胡寧湖(秘魯中部)特有的“胡寧湖亞種”也很常見,但可能會因湖泊污染和水位波動(由於它為利馬提供飲用水和電力而造成)而受到損害。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