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石鎮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下轄鎮)

鎖定
白石鎮,隸屬於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地處湘潭縣東南部,東臨株洲縣,南依湘江與衡東縣隔江相望,與茶恩寺鎮接壤,西處紫荊山麓與花石鎮毗鄰,北接中路鋪鎮 [1]  行政區域面積100.4平方千米。 [2] 
明代時期,屬縣上五十八都;2007年5月,白石鄉撤鄉建鎮,更名為白石鎮。 [1]  截至2018年末,白石鎮户籍人口為41035人。 [2]  截至2020年6月,白石鎮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新荷村車站組。 [1] 
2011年,白石鎮財政總收入1143.5萬元,比上年增長2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78萬元,比上年增長18%。人均財政收入300元,比上年增長9.4%。農民人均純收入8328元。 [1]  2018年,白石鎮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2] 
中文名
白石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
地理位置
湘潭縣東南部
面    積
100.4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新荷村車站組
電話區號
0731
郵政編碼
411234
車牌代碼
湘C
人    口
41035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白石鎮建置沿革

明代時期,屬縣上五十八都。
清代時期,屬縣九都。
民國初期,屬縣東鄉東三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縣第五區花萼鄉。
1950年7月,屬縣第八區白石鄉。
1958年9月,屬縣火箭人民公社。
1968年12月,屬中路鋪區白石鋪人民公社。
1984年2月,白石鋪人民公社改為白石鋪鄉人民政府。
1995年,撤區並鄉後,與馬家堰鄉合併為白石鄉。
2007年5月,白石鄉撤鄉建鎮,更名為白石鎮。 [1] 

白石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白石鎮轄1個社區、26個行政村:金虎、昭公、龍鳳、湘河、紅石、潭口、永安、黃毛、煙墩、堰湖、湖田、深溪、團山、尹家衝、廣橋、蓮花、天平、象形、白石、譚家瓏、田橋、新荷、杏花、新橋、水口、友愛、望江樓,下設331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白石鎮轄1個社區、13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新荷村車站組。 [1] 
白石鎮區劃詳情
望江樓社區
白石村
深溪村
友愛村
龍鳳村
蓮花村
黃茅村
潭口村
雙新村
馬家堰村
杏花村
湖田村
團山村
昭金村
/

白石鎮地理環境

白石鎮位置境域

白石鎮地處湘潭縣東南部,東臨株洲縣,南依湘江與衡東縣隔江相望,與茶恩寺鎮接壤,西處紫荊山麓與花石鎮毗鄰,北接中路鋪鎮 [1]  行政區域面積100.4平方千米。 [2] 

白石鎮地形地貌

白石鎮境內地貌以丘陵為主,兼有少量丘間溪谷平原。地勢西高東低,境內最高點為西部蓮花寨,海拔372.6米;最低點為東部湘江沿岸,平均海拔35.3米。 [1] 

白石鎮水文

白石鎮境內河道屬湘江流域,流經深溪、潭口、龍鳳、湘河4個村,流域面積8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朝陽撇洪河,全長27千米,徑流總量0.6億立方米,年排澇量0.15億立方米,年最大排澇量0.2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寺前老河,從團山村至潭口村,流經境內8村。全長13千米,流域面積3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3立方米/秒,主要支流煙墩支河、田橋支河等。 [1] 

白石鎮自然資源

白石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產品以石灰石為主。耕地面積3.6萬畝。 [1] 

白石鎮人口

2011年末,白石鎮總人口4036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600人,城鎮化率18.8%。另有流動人口3466人。總人口中,男性20987人,佔52%;女性19374人,佔48%;14歲以下6019人,佔15%;15—64歲24786人,佔61%;65歲以上9556人,佔2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0332人,佔99.9%;另有壯族、苗族等少數民族29人,佔0.1%。2011年,人口出生率12.8‰,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長率7.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02人。 [1] 
截至2018年末,白石鎮户籍人口為41035人。 [2] 
齊白石故居

白石鎮經濟

白石鎮綜述

2011年,白石鎮財政總收入1143.5萬元,比上年增長2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78萬元,比上年增長18%。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63萬元,增值税774.5萬元,企業所得税38萬元,個人所得税23萬元。人均財政收入300元,比上年增長9.4%。農民人均純收入8328元。 [1] 
2018年,白石鎮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2] 

白石鎮農業

2011年,白石鎮完成農業總產值2.9億元,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18%。 [1] 
白石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9萬噸,人均952千克,其中水稻2.8萬噸,玉米79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西瓜、油菜、湘蓮。2011年,西瓜種植面積1800畝,產量4500噸;油菜種植面積5100畝,產量765噸;湘蓮種植面積5200畝,產量520噸。 [1] 
白石鎮畜牧業以養豬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7.1萬頭,生產豬肉4634噸,年末存欄3.2萬頭;羊飼養量0.2萬隻,年末存欄0.1萬隻;牛飼養量0.3萬頭,年末存欄0.1萬頭;家禽飼養量17.5萬羽。 [1] 
2011年,白石鎮造林1.4萬畝,林木覆蓋率62.7%,活立木蓄積量19.8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1600噸,主要品種有柑桔、柚子、板栗、李子。 [1] 
白石鎮漁業以養魚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水域面積6.1平方千米,灘塗2.3平方千米。2011年,魚塘養殖面積800公頃,產量1432噸,擁有各類捕撈漁船56艘,捕撈水產460噸;水產品總量1892噸。2011年,擁有大型農業機械248台。 [1] 

白石鎮工業

2011年,白石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0.1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2億元,同比增長18%,佔生產總值的42%。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339人;銷售收入達到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2家。 [1] 

白石鎮商業

2011年末,白石鎮有白石、馬家堰2個市場,貿易成交額0.6億元,比上年增長10%。 [1] 

白石鎮金融業

2011年末,白石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5億元,比上年增長19%。人均儲蓄9130元,各項貸款餘額1.1億元,比上年增長7.8%。 [1] 

白石鎮社會事業

白石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白石鎮有幼兒園12所,在園幼兒1011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5所,在校生1735人,專任教師8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初中在校學生885人,專任教師7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學畢業升初中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2011年,教育經費835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38萬元,比上年增長14.9%。 [1] 

白石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白石鎮有鎮文化廣電站1個;文化藝術團體15個;公共圖書室27個,藏書2.5萬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剪紙、皮影戲、花鼓戲等。2011年,有線電視用户2300户,入户率18%。 [1] 

白石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白石鎮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個;病牀61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0.6張;固定資產總值12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21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9萬人次,出院病人125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35075萬人,參保率95%。 [1] 

白石鎮社會保障

2011年,白石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3户,人數33人,支出7.1萬元,月人均170元,比上年增長11%。醫療救助353人次,城市醫療救助1744人次,共支出10.3萬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49户,人數1186人,支出94.1萬元,月人均70元,比上年增長12%;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00人;社會福利費7萬元,比上年增長10%;敬老院1家,牀位5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47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人14282,參保率37.3%。 [1] 

白石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白石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36千米,投遞點27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9000門,固定電話用户0.4萬户,普及率40%;移動電話用户普及率亦40%,寬帶接入用户800户。 [1] 

白石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08年,白石鎮建成白石、馬家堰自來水廠共2座,有成套淨化設備,年供水2.5萬立方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80%。 [1] 
  • 供電
2011年,白石鎮有變電站1座。 [1]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白石鎮綠化面積1.1萬平方米。 [1] 

白石鎮交通

白石鎮境內有107國道經過。
衞星圖、地形圖、電子地圖

白石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白石鎮境內因有古驛站白石鋪而得名。 [1] 
  • 非物質文化遺產
剪紙被確定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1] 

白石鎮風景名勝

  • 齊白石故居
齊白石故居位於白石鎮杏花村星斗塘側,於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 尹氏宗祠
尹氏宗祠位於白石鎮,又名妙公祠,座西北朝東南,清末古典式建築。佔地2000平方米,是保留齊白石雕刻瑰寶的建築,具有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 [5] 
  • 紫荊山
紫荊山位於白石鎮,海拔383米。山頂有5座山峯圍環屹立,中間有一天然盆地,人稱“五馬歸槽”。盆地中建有千年古寺帝興庵,建築面積500平方米,磚木青瓦結構,粉飾精緻。古庵西牆外,有南北二井,水清冽,四方百姓皆呼為“神泉”。泉旁有趙恆惕墓。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