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眉拳

鎖定
白眉拳,發源於四川省峨眉山,在四川、廣東、香港、澳門等地較流行。 [1] 
白眉拳起源於明朝末年,傳説由四川峨眉山白眉道長所創,其特點是剛強兇猛,連貫性強,路線寬廣;涵括了“兩儀、三形、四標、五向、五行、六合、六勁、八勢”等要訣。 [1-2]  [4] 
2009年3月,白眉拳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中文名
白眉拳
定    義
中國傳統武術拳法
創始人
白眉道長
發源時間
明朝末年
所屬國家
中國
發源地區
四川省峨眉山
保護級別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白眉拳歷史淵源

白眉拳起源於明朝末年,傳説由四川峨眉山白眉道長所創。
20世紀50年代後期,白眉拳開始傳入佛山。
20世紀70年代,白眉拳在佛山發展到高峯期,從習人員眾多。
20世紀90年代初,裏水人黃國建、黃新健兩兄弟結識了廣東雲浮的白眉弟子陳宗良,拜其為師,系統地學習白眉拳拳法。
1999年11月3日,佛山精武會白眉拳武術館成立,佛山白眉拳的傳授自此有了一個專門的訓練基地。
2003年5月1日,佛山劉少良武術紀念館成立。
2004年,黃國建兩兄弟在家鄉南海里水北沙村開設北沙武館,將白眉拳傳入裏水。
2009年6月,劉少良白眉拳館在佛山南海羅村開設。
2010年11月,佛山市武術協會白眉拳體育總會成立。 [1-2] 

白眉拳功法解析

白眉拳要求含胸撥背,(即沉肩垂肘),肘不過肋外,兩手護胸。身形有浮、沉、吞、吐(四象)的變化,步高腰活,進退迅捷,腳起無形。手法嚴密,講究摸黏,長短橋結合,擊發時要儘量吐長,勁力可發得透徹,防守時,回吐以短促為主,易於防守變換。基本手法有穿、鎖、封、鈎、抽、碎、鑽、拋、鞭、溜、吸等。勁力有直、橫、索、掠、撣等。注重內勁,講究內外合一;意氣合一,功法為一,虛實轉換,剛柔並濟,柔以走化,善變化。剛以擊發,易摧堅。勁隨氣發,一哼一哈,以攻為主,以法見長,以巧取勝。 [3]  [2] 
白眉拳 白眉拳

白眉拳主要特點

白眉拳涵括了“兩儀、三形、四標、五向、五行、六合、六勁、八勢”等要訣;其主要特點是剛強兇猛,連貫性強,路線寬廣,大多數動作均是從技擊上着想。在動作形式和動作上,既符合人體運動生理衞生規律,又符合技擊攻防的需要。 [2-3]  [4] 
白眉拳

白眉拳練習綱要

第一步 扎馬
定步練習子午馬、三角馬、二字馬、丁八馬等步型,以達到步型的標準與穩健性。
首先,左腳開半步,伸腳不可以超出身體範圍內,然後腳掌要內八,膝蓋要向內夾,然後半彎坐,雙手握鳳眼槌放在胸前,兩手之間是一個拳頭的距離,包括與身體之間都是一個拳頭的距離。然後,左腳畫半圓上步,形成一個丁不丁、八不八的前後馬,這個叫做丁八馬。 [3]  [4] 
第二步 走馬擰腰
各種步型連貫轉換,在變換時擰腰,亦可以二人對走,練習步法之敏捷與腰勁。
首先雙手叉腰間半彎坐,轉腰右邊,左腳畫半圓,上步,然後向左轉拉後腳,快步上右腳,擰腰,反覆數次,這個動作練習的是腰力,眼一定要望向前方。 [3]  [4] 
第三步 扯拳
練習拳法以及出拳之勁力,有左右抽打、標指直撞、拍槌、攬打、背槌等。
先出左腳,形成一個丁八馬,然後雙手放在胸間,右手向前旋轉出拳,然後換手的時候,右手向後拉,左手旋轉擊出,右手旋轉回歸,以此類推,右手一樣是旋轉出,左手旋轉回歸。 [3]  [4] 
第四步 練指
以手指轉動玻璃球或鐵球,或以手指插米,以練手指的力量及靈活性。
首先,要將拳變成掌,然後向下插,抽,插,抽。練的時候刻意想象下方有一袋米,你要將手指插入米中,配合呼吸,這個動作不能太直,要有反彈的力量,手指一定要繃直向下插,想象下面有一袋米。 [3]  [4] 
第五步 練掌
以手掌擊打一些軟中帶硬物體或兩人推手,以練掌之擊打力及觸覺。
二人面對面扎二字鉗羊馬,推手,一人跟着另一人的方向走,搭手不要放開,旋轉,推,或者拉,這些是推手的動作,做好馬步,一定要練好手的敏感、靈敏度。 [3]  [4] 
第六步 練爪
以擲、接、抓沙袋來練習爪指力。
首先開好馬步,然後將沙包拋高,手指快速將它抓住,左手,右手循環。 [3]  [4] 
第七步 練腕
可以用腕擊打軟中帶硬物體或兩人推手,以練腕力及其靈活性。
條件允許的可以在彈簧樁上練習,也可以兩個人推手去練這個腕力。練掌和練腕有一個區別,掌是向前推,練腕是扣,區別不大,但是用處就不同。練腕,一定要用手腕的力,要有爆發力。 [3]  [4] 
第八步 練拳
以平槌、日字槌打沙袋,練習拳力,鳳眼槌側擊打懸吊的小物件,以練習其準確性。
看準目標,轉腰,扯拳旋轉,手力要發盡。打沙袋和打人是不一樣的,打沙袋是用平拳,打人要用回我們白眉拳的特色鳳眼槌,打沙袋最重要是練拳的重力,變換出拳的時候要轉腰,腳要扣住地,不能泄力,一定要扣住,出拳的時候胳膊要送出去,回拳的時候也不要拉的太后。 [3]  [4] 
第九步 練橋
練橋就是練手臂的抗擊打力及耐受力,可用打木樁,碾竹樁來練習。
首先,雙手彎曲,然後用橋力將木棍拋高再接住。練橋力就是用橋,也就是胳膊之前的力,兩隻手要平衡,一起發力,不能單單一隻手發力,兩隻手一起發力,同時要紮好馬步。 [3]  [4] 

白眉拳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張禮泉(1884—1964),字勵存,原籍廣東省惠陽縣(今廣東省惠州市內),出生於惠州橋東一個小商人家庭,7歲習武,先後隨東江一帶的林石、李朦及林合等學武。1903年到光孝寺拜竺法雲為師,學藝3年,得其衣缽真傳。其後,他對早期習練的幾家拳法進行了精選,在保留原有招式的基礎上,對竺法雲所授拳術的內功心法和原理進行了改良。1949年,他移居香港,1964年在香港九龍病逝,享年80歲。張禮泉是白眉拳之集大成者,除傳授兒子外,門下弟子有曾博惠、葛肇煌、陳國華、夏漢雄等約40人。 [1] 
仇太生(1918—1979),廣東高明西安崇北村人,自幼愛好武術,16歲後跟隨堂叔仇烏學習白眉拳。其後,仇烏推薦其在自己的師傅夏漢雄門下深造白眉拳和跌打醫術,之後仇太生的武術和醫術都有了更深造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仇太生舉家移居佛山。初在李子斌、黃精醫館(今福賢路89號)坐館行醫,夜間小範圍教拳幫補家用。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與劉少良接觸最多,交情最深。仇太生的白眉拳藝除傳授兒子仇德基外,還授予呂揚照、朱才興、廖智一、李蔭祥、馮永強、陳三、剃頭明、陳秋、梁裕熹、徐文正、歐念中等。 [1] 
劉少良(1905—1977),祖籍原南海縣丹灶沙水,居佛山早年曾在陽山、連縣工作,其間師從竺緣道長(生平不詳)學得白眉拳上乘功夫。1963年,劉少良在廣州機牀廠病退回佛山,後致力於推廣和傳授白眉拳。他與同門仇太生為摯友,經常共同研討白眉拳法。 [1] 

白眉拳傳承保護

2007年3月,白眉拳被南海區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2009年3月,白眉拳被佛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參考資料
  • 1.    白眉拳  .佛山功夫網[引用日期2021-09-19]
  • 2.    白眉拳  .南海博物館[引用日期2021-09-19]
  • 3.    黃志軍. 西江白眉拳的習練要求[J]. 少林與太極, 2013(2):11-13.
  • 4.    黃志軍. 西江白眉拳之特點[J]. 少林與太極, 2013, 000(00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