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田馬上聞鶯

鎖定
《白田馬上聞鶯》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寫的是初夏風景,詩人選取了黃鶯、桑樹、蠶三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意象,在尾聯收筆聯繫深層的現實,表達了一種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思想情緒,以及羈旅的愁苦和對家鄉的思念。
作品名稱
白田馬上聞鶯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白田馬上聞鶯作品原文

白田馬上聞鶯
黃鸝啄紫椹,五月鳴桑枝。
我行不記日,誤作陽春時。
蠶老客未歸,白田已繅絲
驅馬又前去,捫心空自悲 [1] 

白田馬上聞鶯註釋譯文

白田馬上聞鶯詞句註釋

⑴白田:地名,今江蘇寶應縣有白田渡,當是此處。
⑵黃鸝:鳥名,即黃鶯。椹:桑樹的果實。生時為青色,成熟時為紫色。
⑶蠶(cán)老:相傳蠶足於桑葉,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老。
⑷繅(sāo)絲:把蠶繭浸在熱水裏,抽出蠶絲。
⑸捫心:手撫胸口,有反省思味之意。 [2]  [3] 

白田馬上聞鶯白話譯文

黃鷗鳥啄食着柴色的桑椹,五月裏鳴叫在桑樹枝。走啊走,我已不記得是什麼時日,誤以為現在還是陽春。桑蠶已老,遊子尚未還歸,白田這地方已開始繅絲。趨馬繼續前行,撫胸長嘆空自悲嘆。 [1] 

白田馬上聞鶯創作背景

李白是一個具有遠大政治理想的詩人,他青年時代就“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意在仕途上有所發展和成就。但是,儘管他北遊河洛,東臨齊魯,南下江浙,足跡幾及半個中國,仕途卻一直不順利,這使他感到十分悲涼和憤慨。這首《白田馬上聞鶯》,就是他在江淮之間漫遊所作。 [4] 

白田馬上聞鶯作品鑑賞

白田馬上聞鶯文學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初夏風景,文字通俗易懂,而構思上卻獨具匠心。
詩人選取了黃鶯、桑樹、蠶三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意象,又把三者巧妙串連在一起,上承下啓,前呼後應,構成一個嚴謹有序的藝術整體。就在這幅通俗、淺顯的鄉土風情畫中,詩人寄託了他浪跡江湖、一事無成的悲哀。所謂“我行不記日,誤作陽春時”、“蠶老客未歸”,言下之意是陽春已過,初夏來臨,而自己大業未就,虛擲光陰,空度歲月。
正是桑間黃鶯的啼鳴驚醒了詩人,時臨收穫的季節,應當珍惜年華,不能再作無目的漫遊了。但是,驅馬向前,捫心自問,前途是如此渺茫,令詩人倍感悲涼,尾聯收筆聯繫深層的現實,而表達的情感正是一種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思想情緒,其中也含有羈旅的愁苦以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全詩先揚後抑,借景抒情,將情與景交融在一起,體現了一位浪漫主義詩人的博大情懷。 [4]  [3] 

白田馬上聞鶯名家評價

清·愛新覺羅·弘曆唐宋詩醇》:曲而有直,體深得樂府之意。 [2] 

白田馬上聞鶯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5] 
參考資料
  • 1.    詹福瑞.李白詩全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6
  • 2.    馮宇.全唐詩廣選新注集評(三):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398
  • 3.    管士光.李白詩集新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555
  • 4.    王許林.花香鳥語詩詞集錦: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21
  • 5.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