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營

鎖定
營遺址位於湯陰縣城東白營村,為中國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晚期河南龍山文化遺址,遺址面積約18200平方米 。1976年至1978年先後三次對其發掘,共清理房基6座,木製水井1座,窯穴87座,小兒甕館葬9座,羊坑1座,大蚌殼13堆,出土遺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玉器、蚌器等。據碳14測定,遺址距今4100±80--3760±100年之間。該遺址完整體現了河南龍山文化早、中、晚三個時期的文化面貌,是豫北地區河南龍山文化的典型代表,2013年被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白營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南省安陽市
地理位置
河南省湯陰縣
面    積
3萬多平方米
電話區號
0372
郵政編碼
456150
車牌代碼
豫E
方    言
湯陰話

白營發掘地址

白營遺址,中國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晚期河南龍山文化遺址。位於河南省湯陰縣城東白營村附近。面積 3萬多平方米。1976~1978年安陽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 3次進行發掘。遺址分為早、中、晚三期。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早期為公元前2590年,晚期為前2200~前2100年。這裏的63座房基、疊壓多層木構架的深水井和白灰窖等,都是新的重要發現。

白營遺址特點

早期有半地穴式房基9座,呈圓形或橢圓形,少數的塗白灰面。發現一眼圓角方形的水井,口大底小,深11米,貼靠井壁用木棍鑿榫交叉扣合成井字形木架作為支護,上下依次堆壘46層。它是中原地區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結構最複雜的水井,為研究中國水井的起源和構築技術提供了寶貴資料。中期房基8座,均為圓形,有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築兩種。晚期房基46座,成片密佈,縱橫排列有序,表現出有一定規律的村落佈局(見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建築)。
房子均為單間地面建築,除一座為長方形外,都是圓形,直徑3~5米,門朝南的居多。居住面普遍為白灰面,有的則是燒土面或硬土面,中部都有一個圓形灶面。牆壁為木骨抹草拌泥或直接用草拌泥壘成,個別的牆根處也塗有白灰。特別是有一座圓房用較大的土坯砌牆,是中國早期的土坯房屋。還發現一座用白灰抹壁的小型白灰窖。出土遺物中,石鏟、骨鏟、石鐮、帶齒蚌鐮、長方形穿孔石刀、穿孔蚌刀等農具,種類、數量較多。
長條形並有把手的石抹子,是塗抹、打磨白灰居住面和牆壁用的建築工具。還發現豬、狗、貓、牛、山羊和雞等家養動物骨骼。早、晚期陶器有明顯變化,早期的帶鋬鬲,中期的扁腹斝,晚期的罐形扁足鼎、鬼臉式足鼎、帶流鬹、罐形甗等三足器,都是代表性的炊器。晚期的一件高圈足盤上,刻有兩個圓臉伸臂露乳的裸體人像,是原始線刻藝術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