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溝河

鎖定
白溝河,是海河支流大清河的北支下段,上段為拒馬河,中段為北拒馬河。發源於淶源縣,經淶水、北京市房山區、至涿州市東北部碼頭鎮稱白溝河。白溝河南流,經高碑店,至白溝鎮與南拒馬河會合後,稱大清河。主要支流有胡良河、琉璃河、小清河。白溝河曾為宋遼兩國界河。在白溝河與南拒馬河相匯處,有白溝鎮,為一遠近知名的河陸碼頭。 [1] 
中文名
白溝河
所屬水系
海河支流大清河的北支下段
地理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
流經地區
淶源、淶水、房山、涿州、高碑店
發源地
河北省淶源縣淶山鎮海寺前
主要支流
琉璃河
小清河
歷史簡述
漢時屬范陽郡
歷史事件
澶淵之盟
美    譽
燕南大都會

白溝河幹流概況

白溝河 白溝河
白溝河,是海河支流大清河的北支下段,上段以拒馬河為主幹。拒馬河發源於淶源縣,至淶水鐵鎖崖,全長197公里。又分北、南兩支幹流,北支入北京市房山區,東入涿州市,過涿州城北之永濟橋,穿過永樂鐵路橋,與胡良河相會,至馬頭中央電視台涿州拍攝基地與琉璃河、小清河匯合後,稱白溝河,至白溝鎮與南拒馬河會合後,稱大清河。 [1] 

白溝河水文特徵

白溝河上游處於太行山北部暴雨中心區,流域面積大(張坊水文站以上4810平方公里)洪水峯高、量大。洪水出山擴散,平原地區受災面積廣。調查1917年千河口最大洪水14600立方米每秒。1963年,張坊水文站實測洪水9920立方米每秒。上游源遠流長,基流常年不斷。1951年—1980年,枯水期張坊水文站平均日最小流量5.97立方米每秒。1976年,日最小1.04立方米每秒。1990年5月—6月平均流量6.5立方米每秒。水質清潔,水量充沛。 [2] 
據水利部信息中心官網消息, 2023年8月4日8時許,大清河水系白溝河河北涿州東茨村水文站水位達27.49米,超警戒水位(25.5米)1.99米。數據顯示,7月30日14時以來,白溝河水位一路走高、流量一路加大,其中在8月2日8時水位達到28.94米的高位,正在回落。 [3] 

白溝河主要支流

南泉水河,北泉水河,在河北省涿州市夾河村匯合後稱胡良河,在河北省涿州市張村南入北拒馬河。 [2] 
南泉水河,古稱“獨樹水”,發源於南尚樂鄉水頭村西北,流經南尚樂鄉水頭、下莊、石門、高莊、半壁店村和長溝鎮的南正、雙磨等村,在北良各莊村東出境。出境後,在夾河村與北泉水河匯合,以下稱胡良河。境內流域面積73.25平方公里,自下莊以下河長15.5公里。水源主要來自水頭泉和高莊泉。泉水常年補給,河道基流不斷,兩岸農田多有灌溉利用。上游地處山前迎風區,暴雨集中。1939年,石門村以上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洪水流量達700立方米每秒。
北泉水河,俗稱“長溝”,發源於長溝鎮三座庵村西,流經甘池村、長溝鎮,在長溝鎮南出境。出境後,在夾河村與南泉水河匯合,以下稱胡良河。北泉水河流域完全在長溝鎮內,面積29.45平方公里,河長5.5公里。水源主要來自甘池泉羣,常年基流不斷。表水開發用於灌溉歷史悠久,沿河地區水稻“品質優良,色白如玉”,有“九蒸九曬,色香如初”之説。 [2] 
小清河,民國十三年《良鄉縣誌》稱小清河為牤牛河。“按漕河圖及舊志無牤牛河,謂廣陽鹽溝,俱東入桑乾(永定河)後桑乾築堤,後匯而南流有此名”。小清河有支流啞叭河、刺蝟河。小清河是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北拒馬河支流。發源於北京市豐台區長辛店鄉西北部。大寧水庫以上豐台區稱啞叭河,以下稱小清河。流經長陽、葫蘆垡、官道、窯上、南召等鄉境內,在南召鄉八間房村南出境,在河北省涿州市碼頭鎮南匯入北拒馬河。全流域面積436平方公里。境內長度30公里,流域面積212.35平方公里,山區面積28平方公里。右岸有啞叭河和刺蝟河匯入。小清河的洪害主要來自永定河分洪,其災情大小與永定河分洪洪水大小相關。近百年來大災當屬1924年和1939年。 [2] 
大石河,是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北拒馬河支流。房山舊志稱“聖水”,良鄉舊志稱“琉璃河”。發源於境內西部山區霞雲嶺鄉堂上村西北。河道在山谷間曲折向東經霞雲嶺、長操、班各莊、河北等鄉,在坨里鄉辛開口村出山,進入平原。再折轉向南,經坨里鄉、城關鎮、紫草塢鄉、竇店鎮、石樓鎮境內在琉璃河地區辦事處轉而向東,到祖村向南出境,入河北省涿州市馬頭鎮與北拒馬河匯合。境內河長108公里,流域面積1243.4平方公里,其中山區流域面積856.3平方公里,平原流域面積387.1平方公里。 [2] 

白溝河流域文化

白溝河曾為宋遼兩國界河。在白溝河與南拒馬河相匯處,有白溝鎮,為一遠近知名的河陸碼頭。北宋末,金兵攻下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宋徽、欽二宗被擄北行,龍圖閣學士、籤書樞密院張叔夜隨從,道中不食,至宋遼邊界,聞人喊:“過白溝河了!”叔夜以死不入遼境,扼喉而死。文天祥作《過白溝河吊張叔夜》詩。高碑店市新城鎮(原新城縣治所)原建有紀念文天祥、張叔夜的二忠祠。明建文二年(1400),建文帝以李景隆為大將軍率軍北討燕王朱棣,號稱60萬大軍,約期會於白溝。四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建文軍與燕王朱棣軍血戰,燕軍先敗後勝,建文軍死亡10餘萬人,投降10餘萬人,建文軍大傷元氣,為燕軍推翻建文帝奠定了基礎。而今,白溝成為聞名海內外的商貿重鎮。
北拒馬河由鐵鎖崖東行,分為兩支,北支經北京房山區十渡、南尚樂入涿州界,在涿州北關永濟橋與南支匯合。南支經北京市房山區鎮江村、淶水縣高村,在涿州市橫岐村,繞馬踏營、韓村,至松林店北行,掠涿州市西側在北壇與北支匯合東行(原在岐溝和涿州城南,在涿州東部與北支拒馬河匯合),至碼頭鎮中央電視台涿州拍攝基地南,與琉璃河、小清河相會南行,稱白溝河,在白溝鎮與南拒馬河相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