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海風

鎖定
白海風(1904—1956),原名雁秋,蒙古名都楞倉,蒙古族,內蒙古卓索圖盟喀喇沁右翼旗(今喀喇兒)人。1903年生於建平縣葉柏壽北三家村的一個蒙古族農民家庭。 1923年冬,在熱河師範學校求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性格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待人誠懇,勤奮好學,成績優良,1941年夏,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三師,奉命赴甘肅省靖遠縣整訓與中共黨組織失去聯繫。1949年9月,在寧夏毅然率部起義,1956年因病逝世。 [1] 
(概述圖來源: [4] 
本    名
白海風
別    名
雁秋
都楞倉
所處時代
民國時期
民族族羣
蒙古族
出生地
熱河建平縣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56年
主要成就
時任內蒙古軍副總司令、寧夏率部起義
畢業院校
熱河師範學校
黃埔軍校一期
莫斯科東方大學

白海風個人簡歷

白海風(1904—1956),早年畢業於熱河師範學校,1924年經中共北方區委選派赴廣東黃埔軍校學習,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並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馮玉祥部工作,任連長。馮以其黃埔生,系蒙古族青年,欲加培養,使其深造,遂保送他留學蘇聯,於1926年,奉派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7年8月,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參加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特別會議,當選為內蒙古人民革命黨中央常委。1928年6月,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1930年冬,從東方大學畢業後,回內蒙古從事革命鬥爭。1937年,任蒙旗保安總隊總隊長。蒙旗保安總隊先後改為蒙旗混成旅、蒙旗獨立旅,皆任旅長。1938年任中共綏蒙工委委員,蒙旗獨立旅軍政委員會總負責人。1939年夏,蒙旗獨立旅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三師,任中將師長。隨後,率新三師進入伊克昭盟,抗擊日偽軍南犯。 [2] 
1941年夏,新三師奉命赴甘肅省靖遠縣整訓後,任騎7師師長,騎2旅旅長。赴靜遠縣後與中共黨組織失去聯繫。同時,中國國民黨委以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國大代表,均未赴任。1947年抱病赴蘭州休養。1949年7月,到阿拉善旗參加西蒙自治活動。9月23日,與達理札雅等人通電起義,實現了阿拉善旗和平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農林部副部長、西北民族學院副院長等職。曾當選為全國政協常委。 [3] 

白海風生平活動

1923年,白海風在熱河師範就讀。同年冬,他到達北平,由熱河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陳鏡湖、韓麟符及於舫舟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他也是中共北方局發展的最早一批蒙古族共產黨員之一。
1924年春天,白海風等人被中共北方區委選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學習期間,經校方要求和組織許可,他加入了國民黨。
黃埔軍校畢業後,白海風參加了北伐軍第一次東征,並按組織安排回到北方。1926年,中共北方區委派他到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後經組織允許又成為聯共(布)黨員。1928年7月,他作為正式代表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中共六大。
1931年1月,白海風奉命回國,在熱、察、綏等地從事地下情報工作。1933年,經黨組織同意,他到南京黃埔軍校畢業生登記處登記,被分配到北平軍分會工作,任軍分會上校參事。他以此公開身份繼續從事地下工作。
1935年,德王投日引發蒙政會保安隊在百靈廟暴動,國民黨綏遠省政府主席傅作義藉此將暴動隊伍收編為“蒙旗保安總隊”。為了將這支蒙古族抗日武裝掌握在我黨手中,經與烏蘭夫等人商議決定,白海風以黃埔一期生的身份,向南京國民政府軍政部自薦重組這支隊伍。
同年11月,南京國民政府軍政部任命白海風為蒙旗保安總隊少將總隊長,收容、整頓和重組蒙旗保安總隊,將其重組為900餘人的以蒙古族青年為主體的部隊。烏蘭夫、紀松齡、朱實夫、奎璧、李森、孟純等一大批大革命時期入黨的中共黨員以及抗戰初期入黨的趙俊臣、克力更、紀明德、雲蔚、雲飛楊、齊希古等人活躍在這支部隊中,使得共產黨組織在這支隊伍中有着核心影響力。
1937年9月,蒙旗保安總隊被改編為蒙古獨立混成旅,白海風擔任旅長。10月,蒙旗獨立旅參加了歸綏(今呼和浩特)保衞戰,在呼和浩特城南大黑河一帶阻擊日本黑石旅團。1937年末,在到武漢向國民政府軍政部彙報保衞歸綏及部隊轉戰情況途中,白海風於1938年4月到延安,向中共中央彙報工作,與先期到達的烏蘭夫一起受到毛澤東的接見。毛澤東指示他們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局出發,保障部隊原來的面貌,以鞏固與擴大全蒙抗日團結及蒙漢抗日力量。中共中央對蒙古混成旅有專門的工作指標和目標,併成立了相應的不公開的工作機構。
1939年夏,蒙旗獨立旅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三師,白海風升任中將師長。新三師在伊盟多次抗擊日軍和日偽軍進犯,軍隊風紀嚴明,深受當地蒙漢民眾好評,同時也受到傅作義當局的秘密監視。作為秘密黨員,白海風不參加新三師黨組織的活動,但對烏蘭夫等人在部隊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等活動給予了種種保護。新三師不僅積極抗日,打擊進犯之敵,同時也從北邊保衞了陝甘寧邊區,保障了黨中央從延安向北和第三國際聯繫大通道的通暢。
1940年,新三師被要求開往甘肅整訓,白海風接到秘密處決烏蘭夫的命令,並稱若有違抗,將以軍法論處。白海風將密電內容告訴了烏蘭夫,使得烏蘭夫和已經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能夠迅速撤回延安。同時,沒有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繼續留在新三師。在黨中央要求下,他們停止組織活動,隱蔽精幹、保存實力、等待時機。
此後,新三師被調到大後方“整訓”了4年之久,國民黨軍政部也加緊了對新三師的監督和控制,白海風和留在新三師的中共黨員從此與組織失去聯繫,這也成為後人認為其脱黨的一個重要原因。儘管不能得到上級黨組織的指示,白海風仍然想盡辦法,保護留在部隊的共產黨員。1943年和1944年,新三師被改編為騎七師、騎九師,白海風任師長。
1946年,新三師被縮編為騎兵二旅,白海風也被降為中將旅長。1947年,騎二旅被命令配合進攻隴東解放區,白海風以舊疾復發為由未去前線,但他還是保護了交戰中被俘的數十名解放軍官兵的安全,並將他們送回解放區。
1949年,他和陳應權、卞綬若(均為地下黨員)參與了德王在阿拉善召開的內蒙古各盟旗代表會議。在會上他強調,蒙古人應認清敵友和大局。在德王出逃後,他與達理札雅、巴文峻等通電起義,並在阿拉善積極配合黨組織所派幹部開展政策宣傳和安定人心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白海風歷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副部長、西北民族學院副院長等職。1954年,他當選全國政協第二屆委員。1955年,他當選內蒙古政協第一屆常委。
1956年,組織上準備調白海風到內蒙古工作並解決其黨籍關係問題。但由於長期的顛沛流離,他的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在北京治病期間,於9月8日病逝。 [4] 
參考資料
  • 1.    劉國銘主編;黃晉明,陳予歡,王叔凱副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上冊).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405
  • 2.    鐵木爾·達瓦買提主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大辭典,東北、內蒙古地區卷.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27
  • 3.    徐世明主編;徐定華,高月宇副主編.赤峯人物·總現代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104
  • 4.    白海風:潛伏共產黨員的壯闊人生  .國家民委政府網.2017-08-02[引用日期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