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洋淀葦編

鎖定
白洋淀葦編是一種中國傳統手工藝品。歷史久遠、質地優良而享譽全國。白洋淀葦編織品做工精細,樣式美觀,色調柔和,在日本及法國、美國、意大利等國家很受歡迎。
中文名
白洋淀葦編
定    義
傳統手工藝品
分    類
藝術
發現時間
1981年

目錄

白洋淀葦編簡介

白洋淀葦編 白洋淀葦編
白洋淀為古雍奴澤遺蹟,1981年發掘的容城上坡遺址(距白洋淀約15公里)已發現葦蓆的痕跡,説明白洋淀遠在3千多年前即產葦蓆。唐宋時期白洋淀的葦蓆作為一地土產品上貢國家。《保定郡志·食貨志》記載:唐朝時土貢“葦蓆三千領”,宋朝時“席兩千領”。及至明、清葦蓆在白洋淀已有相當的發展,因白洋淀低窪易澇“除織蓆一條生路別無活計”故婦女編席織簍,男子即以賣席為貿易,“遍滿直隸及關東口北”。民國時期,葦蓆的種類、規格、式樣都有了進一步發展,當時安州的“州席”、關城的“大花席”和邊(村)壘(頭)的“小邊席”已聞名遐邇。

白洋淀葦編製作工藝

1984年澱區郭裏口村人車洛生對蘆葦進行了深層次加工,利用蘆葦的潔白、節長、皮薄、柔韌等特點,製出了聞名國內外的“蘆葦工藝畫”。
“蘆葦工藝畫”是把葦片貼在絨布上並鑲嵌於各種鏡框中製成的“畫”。其色澤樸素淡雅、古香古色。無論人物、鳥獸、花草竹,蟲魚都巧奪天工,匠心獨具、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日前白洋淀的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