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河大仙寺

鎖定
大仙寺建於清康熙年間,主祀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叁寶佛祖、地藏王菩薩 位於台南縣白河鎮枕頭山麓,古色古香,極具古典之美,俗稱舊巖(後方山腰之火山碧雲寺為新巖)。大仙寺為國內佛教九大門派之一,南台灣第一古剎。環境清幽,寺內供奉有開山法師舍利供民眾瞻仰。
中文名
白河大仙寺
地    址
台灣省台南縣
環    境
清幽
主    祀
釋迦牟尼、觀音菩薩、

白河大仙寺寺廟簡介

位於台灣省台南縣,回顧大仙寺歷史 清廷甲午戰敗割台與日本,日寇據台之後,台灣同胞奮起反抗,至日本大軍包圍碧雲寺,大仙寺也同遭殃劫,寺宇荒廢。日據時期,白河鎮關子嶺因温泉而成觀光區。枕頭山南麓有「水火同源」,又關子嶺温泉之附近有自然火源,此處皆為火山之遺蹟。日人將此開發成風景區,大興土木,開鑿道路,各項公共設施等相繼出現,而鄰近荒廢的大仙寺和碧雲寺,直至民國四年,才有廖炭居士與德融禪師,重新改建大雄寶殿,直至民國十年才告完工,當時殿宇規模,獨冠全省,香火鼎盛不亞於初。

白河大仙寺災後重建

白河大仙寺 白河大仙寺
民國十九年,嘉南大地震,花費六年才完工的大雄寶殿慘遭震毀。地震過後的大仙寺,於台灣光復時,在信徒捐建下恢復了元氣,重修大殿,並推舉地方人士何火爐等組織董事會,聘開參法師為住恃,並推選何火爐、吳清池、開參法師為財產管理人。
民國叁十七年重建圓通寶殿,1950年建山門、南北報恩塔,1951年建兩側樓房,1952年舉辦全省首次受戒大會,1956年六月五日嚴前"總統"蒞寺,並題賜「妙相莊嚴」匾額一座,1969年六月登記為「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南縣白河鎮大仙寺」,並依法選出黃吉居士為首屆董事長,聘開參老和尚為住持,心靜法師為監察,從此寺譽興隆,香火鼎盛。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