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沙一村

鎖定
白沙一村,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白沙社區,位於虎門鎮西北部,距虎門鎮政府約4.5千米,面積約1.6平方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東為大嶺山脈,東北有獨崗山。2015年末,白沙一村户籍人口1412人。 [1] 
於宋代立村。明代,屬東莞縣歸城鄉第八都。清末,屬缺口司。民國時期,屬第五區白鎮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六區、第十區、虎門區、北柵大鄉白沙鄉,虎門人民公社白沙生產大隊,虎門區公所白沙鄉,東莞市虎門鎮白沙管理區,虎門鎮白沙行政村、白沙社區。 [1] 
2015年末,白沙一村集體經營以輕工業為主,行業涉及電子、五金、印刷、製衣、鞋業、塑料、木器等。是年,村純收入417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1] 
中文名
白沙一村
行政區類別
自然村
所屬地區
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白沙社區
地理位置
虎門鎮西北部
面    積
1.6 km²
人口數量
1412 人(2015年末户籍人口)
車牌代碼
粵S

白沙一村歷史沿革

於宋代立村。
明代,屬東莞縣歸城鄉第八都。
清末,屬缺口司。
民國時期,屬第五區白鎮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六區、第十區、虎門區、北柵大鄉白沙鄉,虎門人民公社白沙生產大隊,虎門區公所白沙鄉,東莞市虎門鎮白沙管理區,虎門鎮白沙行政村、白沙社區。 [1] 

白沙一村行政區劃

白沙一村為東莞市虎門鎮白沙社區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白沙社區行政區劃代碼441900121019。 [1-2] 

白沙一村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白沙一村位於虎門鎮西北部,距虎門鎮政府約4.5千米,面積約1.6平方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東為大嶺山脈,東北有獨崗山。 [1] 

白沙一村人口

2015年末,白沙一村户籍人口1412人,其中男715人,女697人;80歲以上23人,最年長者97歲(女)。外來暫住人口4240人。 [1] 

白沙一村經濟

白沙一村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花生、番薯、木薯也有大面積種植,另有番茄、洋葱等蔬菜。20世紀50年代,有臘鴨加工廠。改革開放後,隨工業化的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大部分耕地被徵用,村建起20多座廠房和宿舍。
2015年末,白沙一村集體經營以輕工業為主,行業涉及電子、五金、印刷、製衣、鞋業、塑料、木器等。是年,村純收入417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1] 

白沙一村社會事業

白沙一村文體事業

2007年,白沙社區投資600萬元興建真人公園,並在園內建“三聖宮”,供奉玄武大帝。2015年末,白沙一村有老人康樂中心所,籃球場1個,公園1座。 [1] 

白沙一村基礎設施

1962年,白沙一村通電。1989年,通電話。1991年,通自來水。20世紀90年代,通互聯網,約2008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 [1] 

白沙一村交通運輸

白沙一村有S256省道從村邊南北穿過。該村鄰近廣深高速、東莞軌道交通2號線。 [1] 

白沙一村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最早有楊姓在此居住,曾得名楊家巷。南宋末年,鄭勝安從深圳南頭梅林遷居於此,村莊逐漸擴大。因村圍繞一個小山崗而建,故改名山兜坊。1950年,白沙將坊改為村,因山兜坊為一個村,故取名為一村。 [1] 
  • 傳統民居
白沙一村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無存留。村內有真人廟,始建於明宣德七年(1432年),重建於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供奉郭真人。 [1] 
  • 世居村民
白沙一村世居村民以鄭姓為主,另有盧、陳等姓。 [1] 
  • 本地方言
白沙一村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虎門話。 [1] 
  • 當地風俗
白沙一村農曆四月初二日,為郭真人焚身禱雨之日,村民將此日定為真人公誕,舉行賽神活動。是日賽神,人山人海,燒九個炮頭,傳説拾得者可得神靈護佑,丁財兩旺,六畜平安。每個炮頭均有燒豬、果餌等禮品,並有禮金若干。來年由拾得炮頭者同樣置辦一份禮品,作下期燒炮頭之用。若拾得炮頭者是年興旺,則要多辦禮品,酬謝神恩。
民俗有“慶燈”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如某家產下男孩,來年農曆正月十二日前,將一盞花燈掛在祖宗祠堂,農曆正月十五日擺酒宴請宗親族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免去祠堂掛燈,而改在家門掛燈,開燈之日多在正月初九日之前,但初七是“人日”,也不開燈,其餘禮儀依舊。村還有“上樑”習俗。即村民在建造房屋安正樑時,要掛上一條紅布,以示建房人家日後吉祥紅火。現代建房,則在大門口裝門頭(即在大門上方鑲一花紋圖飾的木板或匾額),稱“上門頭”。在房梁掛一塊紅布,稱“掛紅”,並燃爆竹慶賀,以示日後紅紅火火,昌盛繁榮。此外,各户村民會輪流於每月農曆初二、十六日,到土地廟祭祀,祈求保佑風調雨順、農作物豐收、人畜平安。一村有土地廟3座,分別是:門牌土地廟(山兜東邊社壇)、牌坊路楊樹頭土地廟(山兜西邊社壇)、真人公園土地廟。 [1] 
  • 碑刻
碑刻《真人古廟重修碑記》,立於清道光十九年,存真人廟內。 [1] 
  • 楹聯
楹聯“度黃嶺以修真,雨起龍潭沾聖澤;過白沙而訪友,雲飛鳧島駐仙蹤”,由陳伯陶書於1918年,存於真人廟頭門。“貴介等浮雲,愛向名山修道果;故人懷舊雨,偶來此地證仙緣”,由陳嘉謨書於清朝,存於真人廟中門。還有“綠水峯,翹心淨土;松風雲月,棲慮玄門”“莫同兒戲亂扶亂,此處便關人命;須識仙靈渾用偈,其中動合天機”等楹聯。 [1] 
  • 民間傳説
白沙一村有水桶化井的傳説。傳説,白沙村因瀕臨海邊,水井水質偏鹹,不堪食用。郭真人來到白沙後,見村民飲水困難,便趁村民盧斯偉從白沙後面大山挑水回家時,施展法術,令盧斯偉挑的一擔水飛出,一桶落在山兜東頭,另一桶落在梁屋後面的鹹水河涌中。從此兩桶水變成兩口水井,落在山兜東頭的井稱“神仙井”,水質清涼。落在河涌中的那口井稱“鹹湧出淡井”,儘管整個河涌的水質都很成,但井內的水依然清甜。鹹湧出淡井於2007年11月白沙村開排污渠時被填埋,神仙井於2008年修築廣深港高速鐵路時被填埋。 [1] 
  • 流傳故事
白沙一村流傳鄭美封國舅的掌故。鄭美,為明代白沙進士鄭敬之父。傳其少年英俊,聰明儒雅,才學過人。上京應試不第,流落京師,借居於白馬寺,平日靠賣字畫為生,以待來科應試。一日,宮內鄭貴妃到白馬寺進香,恰值鄭美睡在神台供桌之下。鄭貴妃叩拜完看見神台下蜷縮一人,大驚失色。鄭美急忙爬出來,跪在鄭貴妃面前泣訴自己的身世。鄭貴妃見他一表人才,儒雅斯文,談吐有方,且得知他姓鄭,即屬同宗,產生憐才之意,便讓鄭美認自己作姑母。皇帝聽説後,為一試真假,便傳召三宮六院嬪妃、美人羅列在寢殿,要鄭美相認。鄭美當時只是短暫一面,未免記憶模糊,如若認錯,便有欺君之罪,他和鄭貴妃就會有殺身之禍。但又不能不認,眾多美人,服飾一樣,眼花繚亂,不知認哪一個是好。此時,鄭貴妃急出兩滴眼淚,恰滴在繡花鞋尖上。鄭美一見,就認出是昨天從神台下爬出來時看見的那雙繡花鞋的式樣。走上前去跪在鄭貴妃面前叫一聲姑母。皇上遂笑逐顏開,並面試鄭美才學。又見他文章錦繡,儀表不凡,即加封他為國舅,賜僉事一職,位居五品。 [1] 
  • 相關歷史
民國十八年(1929年),國民革命軍在白沙一村修建軍用機場。抗日戰爭期間,駐虎門日軍100多人進犯白沙,遭到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和國民革命軍153師某營的頑強阻擊,以革命軍勝利告終。 [1] 

白沙一村風景名勝

  • 白沙遞(驛)鋪
明代,設有白沙遞(驛)鋪,一直是東莞境內重要遞(驛)鋪之一,處於東莞縣前總鋪向南折東南至東莞守禦千户所的驛道上。鋪舍位置不詳,清末廢棄。驛道於村北入境,向東南連接赤崗。2015年,已無跡可尋。 [1] 

白沙一村著名人物

鄭敬(生卒年不詳),明進士,先後任湖南道監察御史,江西、河南、雲南按察司金事。
鄭振明(1928~1983年),港商,熱心家鄉公益事業,築橋修路、建學校等。
吳廣球(1940年生),曾任虎門醫院院長,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獲省市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鄭志祥(1955年生),參加中越邊境自衞反擊戰,榮立“三等功”,任東莞市民間組織管理中心副主任、副局長(副處級)。
鄭澤權(1957年生),任虎門民營商會副會長、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副會長、南方國際友好聯絡會常務理事。
鄭強輝(1965年生),創立黃河集團實業總公司、黃河時裝城、威港大酒店等,省政協委員,任虎門商會副會長,香港東莞同鄉總會副會長,累計為家鄉建設捐款數千萬元。 [1] 

白沙一村榮譽稱號

1993年6月22日,白沙一村被列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