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鎖定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邊緣的彭州市境內;距成都70公里。總面積301.5平方公里。地埋位置為東經103º41′-103º57′,北緯31º10′-31º29′,屬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四川保護區中距省會城市成都最近的以保護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植物和生物多樣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文名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四川省彭州境內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佔地面積
301.5 km²
類    型
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設立時間
2002年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史沿革

保護區美景
保護區美景(12張)
1996年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縣級自然保護區。1999年四川省政府批准建立了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0年正式啓動保護區工作,完善了省級保護區的總體規劃,同時籌備保護區的升級工作
2002年7月白水河保護區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年10月組織專家編寫了《四川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上報國家林業局。
2003年1月國家林業局批覆了四川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圍繞總體規劃保護區又及時編寫了《四川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礎設備設施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同年5月可行性研究報告得到批覆。
2003年11月成立了四川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1]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環境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貌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龍門山褶皺帶的中南段,地質上屬於橫斷山東部,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段的典型地貌地帶,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遞增,最低海拔1480米,最高海拔太子城4818米,由於地形劇烈切割,山谷成“V”型和“U”型發育,相對高差懸殊,形成山高坡陡谷窄的地貌特徵。區內水文屬長江支流沱江發源地之一,水力資源極為豐富 [2]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文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河流屬沱江水系湔江上游。本區河流主要有銀廠溝、龍漕溝、牛圈溝彙集區內50餘條岔溝之水注入湔江,湔江流經境內20餘公里,據有關水文資料,湔江年均流量26.3立方米/秒,枯水期2.11立方米/秒(12月到次年的3月),最大洪水流量4490立方米/秒左右(8—9月),落差大,水流湍急,河水終年不斷,是成都平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氣候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區,由於地形和海拔的影響,氣候具有下列特點。氣温垂直分異明顯,形成山地垂直氣候帶,隨海拔由低到高分別為:北亞熱帶、山地暖温帶、山地中温帶、山地寒温帶、山地亞寒帶。降水量多,降雨集中,多暴雨,冬季以固態降水為主,年降水量966.9毫米,年蒸發量980毫米左右。雨日多,日照少,濕度大,年日照時數1300 — 1400小時,年無霜期278天左右。全區極高氣温和極低氣温分別為29.8 ℃ — 5.1℃,年平均氣温12.3℃,大於0℃以上積温4000 — 5000℃,山地年平均氣温遞降率為0.6℃/100米,區內氣候適宜大熊貓可食竹生長。 [3]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範圍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0150公頃,地埋位置為東經103°41′-103°57′,北緯31°10′-31°29′,屬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東與德陽市九頂山自然保護區相連,北與汶川縣交界,西與都江堰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接壤。白水河保護區按功能區劃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實驗區。核心區位於保護區北部,面積為17170公頃,佔保護區總面積的56.95%,主要包括保護區內的銀廠溝回龍溝上部、大坪上部等地。緩衝區位於核心區的外圍,面積5065公頃,佔保護區總面積的16.8%,主要包括馬鬃嶺―九峯山―牛圈溝―梅子嶺一帶,核心區和實驗區之間的帶狀區域。實驗區位於保護區的南面,面積為7915公頃,佔保護區總面積的26.25%。範圍包括:保護區與社區及銀廠溝風景區相接的區域,包括燕子巖、經堂坪、銀廠溝與社區交界的約1500m的範圍;保護區內九峯山、南天門、轎子山沿山脊以南的範圍;牛圈溝至三岔河沿溝兩岸約1500m範圍;大坪至乾溝、後壩溝、鍋圈巖一帶與社區接界的約1000m範圍。 [3]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

維管束植物164科695屬1770種,其中蕨類植物25科,57屬,151種;種子植物139科,638屬,1619種。保護區內古老、特有的種數十分豐富,原始古老植物有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多種植物。保護區植物中屬我國特有屬約有22屬,佔全國特有屬數的11.22%,這些特有的屬大都為單種屬和少種屬,如珙桐、連香樹、水青樹、香果樹、串果藤大血藤等。 [3]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物

在保護區的58種瀕危動物中有獸類25種,佔四川瀕危獸類總數的43.9%。其中金絲猴、金貓、雲豹、水獺大熊貓等為瀕危物種。保護區內已知的四川珍稀和特有脊椎動物有100多種,佔全省特有種類的36%左右,既有橫斷山地區特有種類,也有青藏高原特有物種,還有亞熱帶的種類,更有古北界的特有種類。如獸類中紋背鼩鼱、蹼麝鼩、馬麝、高山姬鼠,也有藏酋猴、毛冠鹿、岩羊松田鼠等。鳥類中有綠尾虹雉、藏馬雞、橙翅噪鶥。兩棲爬行類有大鯢、四川龍蜥、玉錦蛇、紫灰錦蛇、洪佛樹蛙等。魚類有成都躐、彭縣似滑、齊口裂腹魚、青石爬魚兆和壯體魚兆等,其中成都鱲和彭縣似魚骨 只分布在彭縣的湔江,為彭州的特有種,數量甚少,為瀕危物種。 [3]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狀況

2001年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了第一個保護站(中壩保護站)。隨着2002保護區升格為國家級後,國家對保護區進行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了保護區的建設步伐。保護區建成了管理局辦公樓、大坪保護站、東林寺保護站、王家坪保護站及環境教育宣傳中心和一個生態定位監測站。並完善了管理局和各基層保護站的辦公和野生巡護設備。在野外設施的建設上,完成了保護區界樁、界牌、巡護道路、防火了望塔、野外宣傳牌的製作與設置。
2004年保護區組織人員編寫了《四川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計劃》(2004-2007)制定了保護區到2007年的建設計劃。根據保護區管理計劃先後建立和健全了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對各、科、室、站制訂了各項管理辦法和工作制度(47項),並對保護站制定了業績考核辦法和標準,在內業、外業、綜合等方面試行了工作激勵機制和流動紅旗管理模式;對各科、室、站的崗位責任制,並編製成冊,要求各科、室、站制度上牆,實行規範化管理。 [3] 

白水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價值

保護區地處四川盆地向川西高原過渡地帶,地形複雜多樣,森林植被保存完整,自然景觀美麗,生物多樣性豐富。植物區系處中國——日本森林植物區系向中國——喜馬拉雅森林植物區系交匯地帶,動物區系表現為東亞平原向青藏高原區系過渡的特點。區內有大熊貓10只左右,棲息地面積近1萬公頃,保護區是大熊貓岷山B種羣分佈的最南端,在地域上溝通了九頂山、龍溪 ——虹口等大熊貓保護區,使岷山山系南段的大熊貓棲息地連成一片,對促進大熊貓種羣間基因交流,穩定和發展大熊貓種羣具有重要的作用。保護區同時也是長江重要支流——沱江的發源地之一,在涵養成都周緣和下游地區水源、保持水土,保護珍稀野生動植物及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戰略意義。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