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水書院

鎖定
白水書院明代新野縣最高學府。院故址在今新野縣城關鎮書院西路北側。這裏原為一座尼僧寺,明嘉靖辛卯年(1531)河南嶽伯劉璋巡行至此,認為此類寺院為惑世誣民場所,遂下令拆除改建為書院。以光武帝劉秀號白水真人的前兩字命名。中堂四楹為光武禮殿,奉祀劉秀及鄧禹、馮冀諸神像;殿後四楹為會講堂;東西兩翼建房22問,其右14間為弟子肆業所。院內豎有8米高旗杆,上掛“白水書院”錦旗。周繞圍牆,內植花木,清雅靜幽。
中文名
白水書院
朝    代
明代
位    置
新野縣
相關人物
劉璋
清同治九年重修後,分別以“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四齋名肆業所。增建木結構桃李門坊一座。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重建,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兩次整修。是當地規模較大,知聲遠播的公立學堂之一。
該學院佔地30000多平方米,座北向南,正中前排建大殿五間,東西廂房各五間,東廂名叫“如切齋”,西廂名叫“如磋齋”。二排辨志堂三間,東西廂房各五間,東廂名叫“如琢齋”,西廂名叫“如磨齋”。辨志堂前建“桃李門”一座,東為“潘公祠”,西為“方公祠”。後排建有一神廟,內供漢光武帝高密候鄧禹、徵羌候來歙等塑像。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知縣葉承祖改書院為高等小學;光緒三十三年,知縣陶烔明改建為中學堂;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為北關初等學校。 1980年全部拆毀,建為城關鎮北關學校。
白水書院遺址處立有清同治九年重修記石碑一通,該碑高2.3米,寬1.25米,詳細記載了當時白水書院的規模及重修經過。學校大門兩側有清代石獅一對,石獅高1.3米,寬0.67米,長1.2米,造型逼真,雄壯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