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楊溝佛寺遺址

鎖定
白楊溝佛寺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伊州區。是是唐代佛教興盛時期的大型佛教遺址,是哈密市年代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佛教寺院。 [2] 
白楊溝佛寺遺址被從中間穿過的白楊河分成了東西兩部分,當地居民稱其為“台藏”,佛寺高18米,共有五層,佛洞十幾座。佛洞內不僅有栩栩如生的菩薩塑像,還有着無數精美的壁畫,它修建於盛唐時期,是新疆佛教文化鼎盛時期的重要標誌。 [1] 
2001年06月25日,白楊溝佛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中文名
白楊溝佛寺遺址
地理位置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伊州區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編    號
5-0141-1-141 [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3] 

白楊溝佛寺遺址歷史沿革

白楊溝佛寺遺址修建於盛唐時期,是唐代佛教興盛時期的大型佛教遺址,廢棄於公元14—15世紀。 [1] 
2014年至201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為配合絲綢之路新疆段重點保護項目——哈密市白楊溝佛寺遺址羣本體維修加固工程,對遺址羣進行了考古清理。 [2] 

白楊溝佛寺遺址主要建築

白楊溝佛寺遺址中的佛寺高18米,共建有五層,佛洞有十幾座。佛洞內不僅有栩栩如生的菩薩,還有着無數精美的壁畫,寺內供奉的大佛高10米,坐東面西,是唐代西域最大的坐佛塑像。寺院主要遺存都集中在白楊河西岸,構築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斷崖立面上鑿出窟體後,再用土坯砌築,並在窟前接砌前室;二是利用斷崖直接開鑿成窟;三是在與斷崖相接的枱面上用土坯砌建成窟。這三種建窟形式,與吐魯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大同小異。洞窟的平面大致有兩類,以長方形居多,其次是方形的。有單窟,也有兩窟和三窟相連在一起。內壁上均抹有草泥,現依稀還可以看見彩色的壁畫。 [1] 
白楊溝佛寺的主體建築分前後兩室,以甬道相連,主室居後,頂為穹隆形,室內殘存有一尊坐佛,坐佛後牆的南面有一小型穹隆頂建築,頂已坍塌,三面牆壁上都有小佛龕,旁邊原有壁畫。在它的周圍有11間房屋遺蹟,距主體建築南行百米處,還有一座佛塔殘跡,距主體建築北部亦有一組石窟,其中在一單窟的甬道中,發現了面積不到2平方米的壁畫,白底紅綠彩,但因為年代久遠已經氧化成了暗紅色,圖案是小千佛,佛光已成為黑色。 [1] 
遺址外景及壁畫

白楊溝佛寺遺址歷史文化

  • 歷史記載
白楊溝佛寺在《大唐西域記》中有記載,大唐高僧玄奘等,正是在這白楊河裏洗卻了一路風塵,然後在大佛寺內為眾僧講經,大開道場,弘揚佛法,香燭映日,青煙繚繞。當時哈密之外的一些僧人及部族首領聽説後,都來這裏參見玄奘。在休息數日後,玄奘等人就從佛寺啓程,沿着白楊河谷一路西行。 [1] 

白楊溝佛寺遺址研究價值

白楊溝佛寺的主體建築現已無存,但仍然可以從其遺址的規模上,想象出它當年的雄偉與輝煌。新疆歷來都是多種宗教並存,交融共存是新疆宗教關係的主流,而白楊溝佛寺正是新疆歷史上多種宗教並存的見證。 [1] 

白楊溝佛寺遺址保護措施

2001年06月25日,白楊溝佛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白楊溝佛寺遺址旅遊信息

白楊溝佛寺遺址地理信息

白楊溝佛寺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柳樹泉農場白楊溝村東1公里處的白楊河上游。 [1] 

白楊溝佛寺遺址交通信息

駕車自伊州區人民政府出發,經八一大道、滬霍線到達白楊溝佛寺遺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