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梢沙蜥

鎖定
白梢沙蜥(學名:Phrynocephalus koslowi)為鬣蜥科沙蜥屬的爬行動物,分佈在中國大陸新疆等地。體長127.5mm左右,背面灰褐色,腹面黃色,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新疆天山山脈。
中文學名
白梢沙蜥
拉丁學名
Phrynocephalus
二名法
Phrynocephalus koslow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有鱗目
亞    目
蜥蜴亞目
鬣蜥科
沙蜥屬
白梢沙蜥
分佈區域
新疆阿克蘇

白梢沙蜥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鼻孔間距大於鼻孔至眼前褶長度的1/2。背鱗具弱脊或於平滑的背鱗間雜有稜鱗。尾梢腹面黃白色。又名留春沙晰。體全長127.5毫米,頭長12毫米,尾長80毫米,前肢長29毫米,後肢長47毫米。形似葉城沙晰,體平扁而寬,頭的長、寬約略相等而超過頭高;鼻孔朝向前方,俯視難於窺見;鼻孔間距大於鼻孔至眼前褶長度的1/2。頭部背面鱗片小,平整光滑;眶上鱗小於背鱗,兩眼之間有鱗29一30枚。上鼻鱗之間有鱗2一3枚,下鼻鱗之間有鱗3枚;自中央頂鱗至鼻鱗之間有鱗1枚;大部分枕鱗與背鱗的大小相似,僅少數鱗較小。 [1] 
白梢沙蜥 白梢沙蜥
頸側有短皮褶,體側摺甚發達。背鱗具稜或雜有部分稜鱗;體側鱗粒狀,明顯小於背鱗,胸鱗和腹鱗平滑或有稜跡。四肢纖長,第四趾的兩側有強櫛,第二趾僅於外側具弱櫛,第五趾有趾下瓣1枚。尾細長,超過喉褶至肛孔距的2倍,並長逾頭體長的1.倍;尾背近端1l的鱗片平滑,往後漸次出現弱稜,至尾梢部則具強稜鱗。
背面灰褐色,有6條縱行排列的黑褐色斑點;頭背具黑色小點及彎紋;四肢及尾背有暗色橫紋。腹面黃色,尾部遠端1/4的腹面黃白色,稍前方有與尾背相連的黑灰色橫紋。幼晰尾部腹面有黑、白相間的橫紋,尾梢黃白色。109該晰與葉城沙晰相似並同域分佈於新疆阿克蘇地區。至今尚未對此蜘進行生態研究。 [1] 

白梢沙蜥棲息環境

白梢沙蜥是生活於荒漠或半荒漠地區的蜥蜴類。 [1] 

白梢沙蜥生活習性

營穴居生活,一般築洞於較板結的沙礫地斜面、沙丘和土埂 上或在礫石下。食物主要是各類小昆蟲,如螞蟻、鼠婦、瓢蟲、椿象等等。卵胎生 [2] 

白梢沙蜥分佈範圍

中國特有物種,分佈於新疆阿克蘇地區。 [3] 

白梢沙蜥保護措施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4]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5]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