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方礼(1913年6月17日—2005年9月23日),男,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人 [21] [25],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职工 [1]。
白方礼家境贫寒,没上过学,13岁起就给人打短工。1944年,他逃难到天津后,当了三轮车夫 [23],后进入天津市河北运输场工作 [36]。1986年,时年73岁的白方礼为帮助因贫困辍学的孩子上学 [25],捐出5000元养老钱成立助学教育奖励基金会,并开始靠蹬三轮车的收入持续帮助贫困的孩子完成学业 [23]。1994年,他卖房、贷款开办“白方礼支教公司”,公司所得全部税后利润都用于支教;同时,他自己省吃简用,继续蹬三轮车支教。从1986年至2001年,他蹬了15年三轮车,捐助35万元的助学款,资助300个孩子上学 [25],还先后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第43届世乒赛、天津市养老院等捐助款项 [26]。2005年9月23日,白方礼因病在天津去世,享年92岁 [25]。
白方礼于2005年被中央文明办等部门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被全国总工会等部门授予“全国职业守法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36]。于2009年被中宣部等11部门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9]”。于2019年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1]。
白方礼将蹬三轮车所挣得的全部积蓄捐给了贫困学生和公益事业,去世后没有留下一分积蓄,他把无私的大爱留给了人间 [2]。他生活极其俭朴,其无私支教的义举让他被誉为“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 [3]”。他用超过极限的生命长度,付出了所能做的一切,表达了对国家最朴素而深沉的爱 [25]。
- 中文名
- 白方礼
- 别 名
- 白芳礼 [5](误写名)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 [3]
- 籍 贯
-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 [21]
- 出生日期
- 1913年6月17日 [21]
- 逝世日期
- 2005年9月23日 [25]
- 职 业
- 天津市河北运输场退休职工 [3]
- 主要荣誉
- 2019年“最美奋斗者” [1]
2011年“感动中国”特别致敬人物 [28]
2009年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9]
2006年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奉献奖” [31]
人物生平
播报编辑
1913年6月17日,白方礼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时逢战乱,家境贫寒,7、8岁时就随父下田劳动 [21],也没有念过书。13岁起,他就给人打短工 [23]。
1928年,白方礼受父亲乐善好施的性格影响,为帮助逃荒的难民糊口,他开了一家包子铺,却因同情穷人,赊账过多导致亏本,经营不到一年就不得不关闭。其后,他又贩卖糖豆,也和经营包子铺一样以赔本告终 [21]。
1944年,31岁的白方礼逃难到天津后,当上了三轮车夫,靠起早贪黑蹬三轮载人糊口度日,经常挨打受骂,再加上苛捐杂税,终日食不饱腹 [23]。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方礼靠着蹬三轮成为天津市河北运输场的一名职工。1974年,白方礼从天津市河北运输厂退休后,到一家油漆厂成了一名油漆工人 [24]。
1982年,白方礼开始从事个体三轮客运,每日早出晚归、辛劳奔波,积攒下一些钱 [25]。
1986年,73岁的白方礼回到沧州老家打算安度晚年,却发现村里不少孩子因贫困辍学 [25]。他当即捐出自己积攒的5000元养老钱,在村里成立了助学教育奖励基金会。1987年,他又回到天津,重新蹬上三轮车,为那些经济困难的孩子们积攒学费 [23]。
1994年,为了帮助更多的人,白方礼卖掉家乡的两间老屋,加上贷款开办“白方礼支教公司”,公司所得全部税后利润都用于支教。几年后,因城市拆迁改造,白方礼关闭支教公司,但他仍坚持蹬着三轮车。直至2000年,87岁的他身体衰弱,不能再蹬三轮车载客赚钱,就在车站给人看自行车赚钱。2001年冬,他捐出了人生最后一笔善款 [25]。
2005年5月,白方礼被确诊为肺癌晚期 [37];同年9月23日,白方礼因病在天津去世,享年92岁 [25]。
人物事迹
播报编辑
推崇教育
白方礼因家境贫寒没读过书,没文化让他吃了很多苦 [25]。他懂得教育的重要性 [23],认为“国家要发展,知识为先”。尽管自家生活拮据,但是他仍然坚持供4个孩子上学,其中3个考上了大学 [25]。同时,他还支援侄子白国然上大学。白国然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他家里很穷,到天津上大学后,自家负担本就很重的白方礼承担了白国然上大学的所有费用。每到星期天,白国然都要到伯伯白方礼家吃饭。侄子来了,白方礼就去买一点肉,肉太少,白方礼全家都不许吃,就给白国然一个人吃。如果白国然没吃完,白方礼就把肉从锅里捞起来,挂在井里,等下次白国然来的时候再给他吃。白国然每次回校,白方礼都亲自蹬三轮车送他回去。白方礼说,这不是一味让侄子风光,而是通过这件事,在子女面前树立尊重知识的观念 [23]。
蹬车支教
1986年,白方礼为了帮助家乡因贫困失学的孩子们,不顾家人的反对,捐出自己多年积攒的5000元养老金后,又重拾蹬三轮车旧业,开始为贫困学生积攒学费。为了能多赚钱助学,他不顾自己已年逾古稀,每天天不亮就出去揽活儿,天完全黑后才回家。有一次,年近80岁的白方礼为了拉一个“大活儿”,连夜蹬了60多里地,挣了60块钱,天快亮时他才回家 [25]。
1988年,白方礼为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5000元。1989年,为天津市教师奖励基金捐款800元。1990年,为河北沧县大官厅乡教育基金捐款2000元。1991年,为天津市、河北区、津南区教师奖励基金、北门东中学和黄纬路小学等捐款8100元。1992年,为“希望工程”和白贾村小学捐款3000元。1993年,为中国建立的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捐款1000元。1994年,为天津市河北区少年宫捐款1000元 [26]。
此外,在白方礼十几年的蹬车支教历程中,他还先后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第43届世乒赛、天津市养老院等捐助款项。据不完全统计,白方礼的捐款总额超过35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300多名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 [26]。
办企支教
1994年的某天,白方礼把3000元钱捐给某校贫困学生后,听说该校有300余名贫困生,觉得靠自己一个人蹬三轮车赚的钱帮不了几个学生,就决定卖掉老家的两间老屋,又贷了些款,在天津市火车站附近开办了“白方礼支教公司”。“公司”实际上是一个8平方米的铁皮小售货亭,经营糕点、烟酒,方便途经的旅客。开业时,他对员工们说:“我们办公司要规规矩矩挣钱,挣来的钱不姓白,姓教育,所以有一分利就交一分给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25]”。
白方礼把摊位交给别人打理,自己照常蹬三轮车送客。他还给自己规定每月蹬车收入要达到1000元的标准,每天要赚到30到40元才回家,在他看来这些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他每月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钱拿到附近的学校,给困难的学生当生活费 [25]。从1994年开始,白方礼用“白方礼支教公司”的全部税后利润资助南开大学困难学生,总金额约3.4万元。从1995年开始,三年间资助红光中学的藏族困难学生近5万元,资助天津大学困难学生近5万元 [26]。
1998年,白芳礼响应市里号召,停止运营支教公司,解散了工人,变卖了公司所有值钱的东西,将仅剩的2万元分别捐给了几所学校 [38]。在支教公司关闭后,白方礼仍然坚持蹬三轮车,直至身体衰弱蹬不动车后,他又每天端着一个铁皮饭盒,在火车站附近给人看自行车。2001年冬的某天,88岁的他带病最后一天看完车,清点出饭盒里的角票和硬币共计521.21元,又顶着风雪骑了一个多小时的三轮车,到天津市耀华中学捐出了自己最后一笔钱 [25]。
生活苛俭
为了能多挣一点儿钱,白方礼白天蹬完车,晚上就住在天津站临建的铁皮售货亭里,一住就是6年。80多岁老人睡的“床”是两摞砖上面搁一块木板和一件旧大衣,自己的铺盖就是一套薄被褥,而家人给他送来的两套新被褥都被他送给了往返火车站的农民工 [25]。
白方礼从不花钱买新衣物,从头到脚穿戴的都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他的一日三餐也是尽可能地节省,经常是两个冷馒头加一瓶凉水,有的时候会加一点点咸菜。有时他还会拾起别人扔下的馒头、面包或半截没有吃完的香肠,在他看来那都是农民的劳动成果,别人扔掉,他拾起来吃是减少浪费 [25]。
白方礼在外出车的时候,累了困了就在三轮车上将就着睡一会儿。很多时候,他为了方便拉活儿,走到哪儿就睡在哪儿,经常是报纸往地上一铺,方砖往后脑一放,倒头就睡。为了多拉一趟活,多挣一块钱,他全年无休,风雨无阻地坚持出车。有次夏天中暑,他直接在三轮车上昏倒。冬天雪地路滑,他也不止一次摔进沟里。很多次由于过度疲劳,蹬着蹬着就在车上睡着了。有次发着高烧,他一边吞着退烧药片,一边蹬车,虚脱的汗水湿透了棉袄 [25]。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日期 | 授予单位 | 荣誉名称 |
---|---|---|
1987年 | - | 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 [20] |
- | 天津市河北区勤俭持家标兵户 [20] | |
1988年 | - | 天津市“老有所为”精英奖 [20] |
- | 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 [20] | |
- | 天津市区级先进生产者 [20] | |
1989年 | - | 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 [20] |
- | 天津市五好家庭标兵 [20] | |
- | 户区级勤俭持家标兵户 [20] | |
1990年 | 河北省沧县大官厅乡党委、河北省沧县大官厅乡政府 | 助教楷模 [38] |
1991年 | 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39] | 天津市关心下一代标兵 [20] |
- | 天津市先进个体劳动者 [20] | |
1992年 | - | 全国尊师重教先进个人 [20] |
1993年 | - | 天津市文明工商户 [20] |
- | 天津市区级学雷锋文明个体劳动者 [20] | |
1994年 | - | 天津市、区级先进个体劳动者 [20] |
1995年 | 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39] | 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20] |
1996年 | - | 天津市优秀个体工商户 [20] |
- | 天津市“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 | |
- | 天津市工商联优秀会员 [20] | |
- | 天津市劳动模范 [20] | |
- | 天津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标兵 [20] | |
1997年 | - | 全国职业道德先进个人 [20] |
- | 天津市劳动模范 [20] | |
- | 天津市文明工商户 [20] | |
1998年 | 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39] | 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 [20] |
- | 天津市文明工商户 [20] | |
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39] | 区级关心教育下一代先进个人 [20] | |
2004年10月17日 | 中国扶贫基金会 | 提名中国消除贫困奖“奋斗奖” [32] |
2004年12月 | 中央电视台 | 提名“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 [34] |
2005年 | - | 天津市慈善老人 [20] |
中央文明办等部门 | 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36] | |
全国总工会等部门 | 全国职业守法先进个人 [36] | |
2005年12月 | 中央电视台 | 提名“感动中国·2005年年度人物” [33] |
2006年10月17日 | 中国扶贫基金会 | 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奉献奖” [31] |
2008年3月13日 | 红网等46家网络媒体 | 首届中国网络媒体“感动中国人物” [30] |
2009年9月10日 | 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部门 |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9] |
2012年2月3日 | 中央电视台 | |
2019年9月25日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 [27] | 最美奋斗者 [1] |
人物生活
播报编辑
人物语录
“我嘛都没干,又让上面重视了。” |
“我是老劳模,嘛事就得多为国家做点事,多做点贡献。” |
“我没文化,又年岁大了,嘛事干不了了,可蹬三轮车还成……孩子们有了钱就可以安心上课了,一想到这我就越蹬越有劲。” |
“想想那些缺钱的孩子,我坐不住啊!我天天出车,24小时待客,一天总还能挣回二三十块。别小看这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白方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
“我要把以前蹬三轮车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这事你们是赞成还是反对都一样,我主意定了,谁也别插杠了!” (打定支教的主意,白方礼对儿女们说) |
“我这样一大把年岁的人,又不识字,没啥能耐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了,可我捐助的大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有文化,懂科学,说不定以后出几个人才,那对国家贡献多大!”(白方礼对南开大学老师说) |
“同学们放心,我身体还硬棒着呢,还在天天蹬三轮,一天十块八块的我还要挣回来。” “你们花我白爷爷一个卖大苦力的人的钱确实不容易,我是一脚一脚蹬出来的呀,可你们只要好好学习,朝好的方向走,就不要为钱发愁,有我白爷爷一天在蹬三轮,就有你们娃儿上学念书和吃饭的钱。”(白方礼对受助学生们说) |
“这有嘛苦?这馍是农民兄弟用一滴一滴汗换来的,人家扔了,我把它拾起来吃了,不少浪费些么!”(白方礼在等活间隙吃一块馒头,对认识他的围观群众说) |
“我不吃肉,不吃鱼,不吃虾,我把钱都攒着,给困难学生们。”(白方礼对红光中学孙玉英老师说) |
“我挺好的,谢谢大伙惦着,等我出院了,还要支教去!”(白方礼在病中对关心他的市民们说) |
“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白方礼对天津耀华中学老师说) [40] |
参考资料: [19] |
家庭成员
白方礼的父亲是白义真,在河北省沧州白贾村务农。白方礼7岁时,弟弟白方善出生 [21]。1940年,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邻村的姑娘洪德明相亲后结婚。1945年,大女儿白涣义在沧州老家出生后,白方礼将妻女一同接到天津定居 [22]。白方礼的儿子是白国富,还有一个小女儿是白金凤 [35]。
人物评价
播报编辑
白方礼助学支教18年,他把蹬三轮车挣来的全部积蓄都捐给贫困学生和公益事业,身后却没有留下一分积蓄,把大爱永远留在人间。白方礼老人砥砺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去追逐梦想。(《人民日报》评) [2]
白方礼靠着蹬三轮车,在15年间捐出35万元的助学款,资助300个孩子上学。对于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而言,35万不算多少,而他却用超过极限的生命,付出了他所能做到的全部,也奉献了他对国家最朴素最深情的爱。白方礼,一个普通的老人,能用如此大爱感动中国,是因为他心中始终装着的、想着和惦记的就是他最爱的国和家。他的名字和他的精神,犹如一颗闪亮的星,为人们照亮了一条通往人间大爱的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评) [25]
人物影响
播报编辑
事迹展览
2005年6月25日,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城市快报》、天津科技馆、河北区档案馆共同主办“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白芳礼支教事迹展”,展出的60多幅照片来源于津报摄影记者、白芳礼家人及曾经受过老人捐助的学生。同时展出的还有近百件实物,特别是老人曾经蹬过的三轮车,勾勒出白芳礼从20多岁至该次展览期间的风雨人生,更聚焦着老人蹬三轮车支教的不同瞬间 [7-8]。
悼念活动
2005年9月23日,白方礼去世后,他的遗体存放在天津市第三医院,天津市大批市民自发前来为他送行,其中绝大多数都与白方礼素昧平生。天津市民政局殡葬处的工作人员特意安排灵车在天津市内绕了一个大圈,好让白方礼多“看一看”自己骑着三轮走过的大街小巷 [23]。
后世纪念
播报编辑
纪念展陈
- 纪念碑
2005年11月13日,白芳礼无私奉献纪念碑在天津憩园落成。该纪念碑由京津两地艺术家用时一个多月制作完成,高1.83米、宽2.2米,主碑体由太白青花岗岩制成,上面用金箔刻制白芳礼生平的碑文和他当年蹬车擦汗的照片,并镶嵌冻玉瓷字;旁边是一尊白芳礼铜质胸像,两侧簇拥着松柏和鲜花,后面植有紫李子树,寓意“桃李满天下 [14]”。
- 白方礼小学
2008年11月12日,为纪念白方礼,白贾村的乡亲们将白贾村小学更名为白方礼小学 [5]。
- 纪念室
2008年,为纪念白方礼,位于白方礼小学东南角的一间平房,被命名为“白方礼纪念室”,也是沧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室有两间教室大小,墙上挂着“白方礼纪念室”的牌子。室内墙上挂着老人的照片,沿着墙摆了三排桌子,上面是众多关于白方礼老人事迹的报道。除了这三排桌子,纪念室中间位置用课桌“拼”出一个台子来,上面摆放的是老人的遗物 [5]。
- 功德碑
2012年2月,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白方礼的名字刻入设在沧县县委大院内的“功德碑”,该碑主要用于铭刻对沧县社会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的人 [15]。
冠名助学
- 助学基金
2008年,湖南大学一名匿名校友因钦佩白方礼的善举,希望大家记住“白方礼”的名字,故设立“白方礼励志助学金”。此后,他每年捐献10万元人民币,资助20名或身体有残疾,或身患重大疾病,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却能保持良好心态、乐观生活、刻苦学习的优秀学生 [5]。
- 助学存折
2012年1月,天津市大学生村官高丹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发布爱心人士长期助学的意向信息,安化县大学生村官周波看到信息后,通过高丹与天津助学活动召集人取得联系,确定了8名家境困难、品学兼优的资助对象。2012年2月6日,这8位资助对象收到来自资助者们的红色存折。从此,天津市各行各业的普通市民每年往红色存折中打入助学款项,资助到他们大学毕业为止。资助者不肯公开自己的姓名,他们写给孩子的慰问信中都是同一个名字“白方礼 [5]”。
人物书籍
专题节目
2012年2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以《挚爱永恒:长留芬芳在人间》为题,播出“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白方礼”的事迹 [16]。
2019年10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专题节目《最美奋斗者·白方礼》 [18]。
艺术形象
播报编辑
影视作品
2011年6月,由李佳伦导演,胡静怡(饰秦聪聪)主演的电影《麦积山的呼唤》举行公映式 [10],该片讲述了白方礼资助的贫困学生秦聪聪大学毕业后,放弃外企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一名民办教师的故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