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廟

(天津市河北區白廟)

鎖定
“白廟”位於天津的河北區西北隅,在北運河東岸,本為廟名,再為村名,後為區片名,又為白廟工業區的專稱。
中文名
白廟
別    名
白馬廟
孤雲寺
所屬地區
天津
地理位置
北運河畔
電話區號
022
氣候條件
温帶海洋性氣候
定    義
北運河畔一個漁村內的一座古廟
由    來
清康熙四十六年
始    建
明萬曆二十年

目錄

白廟景點簡介

孤雲寺 孤雲寺
作為廟宇的“白廟”,又名白馬廟、孤雲寺,是北運河畔一個漁村內的一座古廟,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建廟首倡者,亦為寺廟主持,是河南洛陽籍的遊方和尚。為寄託對故土的思念,他請人以洛陽白馬寺為樣板,精心雕刻了背馱經卷的一座白馬石雕,立於寺廟的大雄寶殿之前。“白馬”已成鎮寺之寶物,亦為廟名。遠近善男信女皆來焚香拜謁,廟裏香火興旺,“白馬廟”及“白馬廟村”的名聲不脛而走。天津人説話簡捷利索嘎嘣脆,對於口語中的名詞習用簡稱,如“派所”、“合社”、“唐口”、“丁沽”之類,於是“白馬廟”、“白馬廟村”就順理成章地分別被縮略為“白廟”、“白廟村”。

白廟由來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暮春時節,康熙皇帝微服南巡時曾駕臨白馬廟。當時春風和煦,碧空中飄來一縷白雲,恰有羣鳥啼鳴飛掠而去,康熙不禁觸景生情,吟哦起李白七絕《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遂賜題匾額“孤雲寺”三個大字,並署落款“康熙四十六年五月十九日御書”,還破例蓋上雙龍御印。《天津縣誌》載:“孤雲寺,原名白廟,在城北潞河(北運河)東岸,有聖祖(康熙)御書賜額。”此後白廟聲價大增,前來瞻仰御賜匾額者川流不息。但平心而論,御賜“孤雲”之寺名,對於平頭百姓來説,畢竟顯得空靈而晦澀,遠不及眼前那個白馬石雕樸素實在,於是人們仍以“白廟”稱之。就如同海光寺初名“普陀寺”,老百姓卻叫它“葡萄寺”一樣。

白廟發展

清末以來,白馬廟日漸衰頹,20世紀30年代曾設為小學。當年康熙御賜“孤雲寺”匾額和寺廟的一口古鐘保存至今。由“白廟”派生出系列地名,如白廟前街、白廟中街、白廟后街、白廟新村等。1982年地名普查時,將白廟附近里巷,由“白”諧音為“百”作為首字,統一命名。例如:百盛裏、百朋裏、百興裏、百樂裏、百慶裏、百壽裏、百康裏、百榮裏、百賢裏、百祥裏等。作為區片名之“白廟”,屬河北區新開河街道辦事處,泛指東起南口路,西至北運河;南起榆關道,北至普濟河道一帶的街道和白廟工業區。白廟區片西部與紅橋區桃花堤隔河相望,北部以普濟河道為界與北辰區相鄰,周邊有勤儉橋北洋橋,勤儉立交橋、普濟河道立交橋等,交通十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