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巖山

(浙江省象山縣境內古蹟景觀)

鎖定
白巖山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新橋鎮高灣村和石柱裏村境內,山色秀美。有着古蹟景觀,有着各種著名建築,優美的景色讓人感覺煥然一新。
中文名
白巖山
別    名
小布達拉宮
地理位置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新橋鎮境內
海    拔
380 m

目錄

白巖山基本信息

白巖山山色秀美,遠眺此山,有如彌勒佛端坐在白色的峭壁上,有眼、有眉,兩手五指端放膝腿間,山壁陡峭,屋宇隱約,當地人稱“小布達拉宮”。
白巖山 白巖山
象山縣地名志》記載:“白巖山山高約380米,以岩石呈白色得名。”周圍層巒疊嶂,寂靜清幽,一條盤山公路從石柱裏村起宛如一條白龍,蜿蜒連綿直通白龍庵。從白龍庵往上走,峯巖奇絕,雲遮霧繞。

白巖山古蹟景觀

白巖山殿堂

山頂上的淨悟齋是一座依山傍塔而建的佛教殿堂。從東面拾級而上,兩側漢白玉六牙神像站立兩側。往上走,迎面是氣勢恢弘碩大的牌坊,頂部豎匾上書“淨悟齋”3個字,豎匾頂上是十字金剛杵,雕工精細,玲瓏剔透。
進入牌坊,前面是百米平方的平台,平台上載有蒼松翠柏,金色硫璃瓦屋檐下的香爐餘煙嫋嫋,香客滿盈。中華銅鼎高3.7米,氣勢非凡。平台的西邊3塊天然巨石,上有名家書刻“儒、佛、道”3個巨大文字。中間相嵌着一個象形文字“心”字,心字的三點分別是日、月、星辰圖案點就,下面是三條涓涓細流自上而下匯流而去。
平台的中部是佛堂,佛堂外的外觀是華蓋似的金色穹頂,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燦燦。頂上是象徵日月星辰和藏傳經輪的8個銅質時輪形成八卦形狀,8個角上8個護法手執法器神態各異,八角面壁下刻有《大悲咒》全部經文。佛堂前六牙白象,畫廊屋檐,硫璃瓦片金碧輝煌,4根石雕龍柱,龍頭昂首對望,栩栩如生。
走進佛堂,佛堂內香煙繚繞,經聲朗朗,穹形的園頂,滿天星星點點一片燦爛。四壁彩繪十八羅漢在紫色的光環映襯下形態各異。佛堂北面供奉着大慈大悲的千手觀音佛,南面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東西兩側為東方世界藥師佛、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尊號“三世佛”。佛堂內法像莊嚴肅穆,佛光照人。

白巖山平台

走出佛堂便是南方圍欄平台。樓台外三面峯巒疊嶂,一面臨海。憑欄而望,天曠雲近,雲遮霧繞,一望無際,山岩奇硝,氣勢磅礴。向下望去,海塗島礁時隱時現,阡陌縱橫,田園翠綠,村舍儼然。天上天下,一曲大自然和夢幻般圖畫的絕妙組合,宛如人間仙境。

白巖山佛塔

淨悟齋的西面山頂上,高高矗立着一座佛塔,遠遠望去塔身頂天立地,正在吐納天地靈秀之氣。白巖山的山形又如一頭大象,佛塔的塔基正好落在“大象”頂上。佛塔奠基之時,忽見滿天彩霞,飛鴿從天而降,因而得名和平塔。
和平塔由基座、塔階、塔身和塔頂寶蓮組成。主塔造型古樸而新穎,構思精心,造型優美。塔高13米,頂端由兩個含苞欲放的蓮花組成,天地萬物圍繞着蓮花周圍,象徵着美好的世界。塔身刻有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浮雕及諸佛法像。佛塔平台四周漢白玉圍欄各有4個經幢小塔,均為六角密檐塔。其規模造型、裝飾相同,形成主塔和四小塔相擁的美好塔景。佛塔採用花崗岩,雕工精細,人物傳神,整個塔呈“天圓地方”形制,顯現了佛教顯、密二宗的人文精髓。
走下和平塔,便見一個巨大的馱碑神黿,左右兩個六牙神象陪伴在側。

白巖山貞尚亭

繼續往西,就是六角飛檐斗拱形小塔——貞尚亭。小塔建在山崖邊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