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化病

鎖定
白化病是由基因突變引發的先天性單基因遺傳病,導致黑色素或黑色素體生物合成缺陷,主要表現為皮膚,眼睛或毛髮等部位色素減退或缺失。常見類型為眼皮膚白化病(OCA)和眼白化病(OA)。標準的遺傳方式包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X連鎖隱性遺傳。白化病全球患病率大約是1:17000,即平均每17000人中有1人患白化病。近親婚育則會提高患病率。
所有類型的白化病都可能產生眼部症狀,如色素減退眼球震顫畏光和視力下降。眼皮膚白化病患者的皮膚和毛髮會缺乏黑色素,患者的皮膚對紫外線敏感,易曬傷,甚至誘發皮膚癌。綜合徵型白化病患者可能出現其他器官或系統的異常。
白化病目前無法通過治療完全恢復,只能進行對症治療,減輕病症和痛苦。患者需要定期進行眼科檢查,需要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對於患有眼球震顫、視力損害等眼部問題需要進行手術矯正。綜合徵型白化病患者可能需要進行更全面的血液學檢查,包括血常規凝血功能和T細胞、NK細胞的數量等。
中醫病名
白化病
外文名
albinism
就診科室
皮膚科、眼科
多發羣體
無特定羣體,受遺傳因素影響
常見病因
黑色素生成異常,先天性基因突變
常見症狀
眼部色素減退,眼球震顫,畏光,視力低下,對紫外線敏感,皮膚,毛髮色素減退或缺失
是否遺傳
相關藥品
去氨加壓素

白化病疾病類型

根據臨牀表現和所涉及的基因的不同,白化病可分為非綜合徵型和綜合徵型兩大類。目前,已鑑定出18種白化病亞型及其致病基因。
  • 非綜合徵型白化病
非綜合徵型白化病又稱“單純型白化病”,患者只表現為眼或眼,皮膚,毛髮等部位的色素減退和視力障礙,包括眼皮膚白化病和眼白化病兩大類。
眼皮膚白化病(OCA):既往被稱為“泛發性白化病”。全身皮膚,毛髮和眼部皮膚色素減少或缺乏,包括眼皮膚白化病1〜7型(OCA-1〜7),是全球範圍內最常見的一種白化病類型,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眼白化病(OA):既往被稱為“部分白化病”,僅眼部色素缺乏而皮膚和毛髮色素正常。包括X連鎖隱性遺傳的眼白化病1型(OA1)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常染色體隱性眼白化病病類型(AROA)。OA1是眼白化病中最常見的類型。
  • 綜合徵型白化病
患者甚至出現眼或眼皮膚白化的表現,還常伴有其他器官或系統的併發症,如肺纖維化心肌炎炎性腸病等。有些可因嚴重的併發症而致死,既往又被稱為該類型包括Hermansky-Pudlak綜合徵1〜10型(HPS-1〜10)和Chediak-Higashi綜合徵1型(CHS-1)。
Hermansky-Pudlak綜合徵(HPS):除OCA或OA表現外,常伴有出血傾向和組織中蠟樣物質沉積導致的腦、肺、腎臟等器官損害的三聯徵。蠟樣物質沉積可導致肺纖維化或心肌病,是部分患者中年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還伴有炎性腸病(如HPS-1等亞型)或免疫缺陷(如HPS-2和HPS-10等亞型)。
Chediak-Higashi綜合徵(CHS):臨牀特徵包括OCA症狀、核周圍溶酶體腫大、進行性神經系統損害或出現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多症等。同時患先天性免疫缺陷導致患者易感染和易患腫瘤。

白化病病因

白化病的發生是由於黑色素生成異常所致。人體產生黑色素的類型和數量決定了皮膚、頭髮和眼睛的顏色。體內色素的生成涉及多個環節,是一個複雜而精細的調控過程,其中任何環節的缺陷均有可能導致色素產生障礙,導致白化病或其他色素減退性疾病的發生。
  • 眼皮膚白化病(OCA)
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白化病患者的雙親,均攜帶白化病致病基因,攜帶者本人不發病,但可將攜帶的致病基因遺傳給子女。子女遺傳獲得來自父母雙方的致病基因,就會患病,且男女患病機會均等,這種情況的發生幾率是1/4。
  • 眼白化病(OA)
OA1屬於X連鎖隱性遺傳。若父親無致病基因,母親攜帶X染色體上的致病基因,可將致病基因遺傳給子女,兒子有1/2幾率患病,女兒為攜帶者或無致病基因。若父親患病但母親無致病基因,父親只能將帶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體遺傳給女兒,因此兒子正常,女兒為攜帶者。因此,OA1幾乎只發生在男性。在所有白化病類型中所佔比例相對較少。
常染色體隱性眼白化病型(AROA)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遺傳方式同眼皮膚白化病(OCA)。

白化病症狀

各型白化病均可導致不同程度的眼部症狀:眼部色素減退、眼球震顫、畏光、視力低下等。眼皮膚白化病(OCA)患者還表現為毛髮和皮膚的黑色素減少或缺乏、對紫外線敏感,易曬傷,甚至誘發皮膚癌。綜合徵型白化病患者,除白化表現外,還可出現其他器官或系統的異常。

白化病典型症狀

不同類型白化病,典型臨牀特徵有所不同。
  • 皮膚顏色
眼皮膚白化病(OCA)患者皮膚的顏色多呈白色或粉紅色。眼白化病(OA)患者皮膚顏色正常。
色素完全缺乏的白化病患者,皮膚顏色終生雪白。色素部分缺乏的患者,隨年齡增長,會產生部分色素,皮膚顏色會略加深。
暴露在陽光下,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雀斑;
痣,有色素或沒有色素;沒有色素的痣通常是粉紅色的;
曬斑,大的雀斑樣斑點;
容易曬傷,但不會曬黑。
  • 毛髮顏色
由於色素缺乏的程度不同,白化病患者毛髮的顏色差異也較大,從白色、黃色、棕色、紅色到黑色不等。無色素型白化病患者,毛髮顏色終生雪白。有色素型患者,隨年齡增長,毛髮顏色會加深。眼白化病患者,毛髮顏色正常。
  • 眼睛顏色
無色素型患者虹膜(即眼睛有色部分)呈粉紅色,半透明,瞳孔為紅色。有色素型患者虹膜顏色從淡藍到深棕色不等,隨年齡增長,虹膜顏色會加深,視力也會有所好轉。
  • 其他眼部問題
視力損害是所有類型白化病的一個重要特徵。眼部病變包括:
眼球震顫:眼球不自主的、節律性、共軛性震顫;
畏光:由於眼底缺乏色素,不能耐受日常光線的刺激;
斜視:兩眼不能同時注視同一目標;
代償頭位:為了緩解眼球震顫、斜視帶來的不適,患者習慣歪頭注視所形成的特殊姿勢;
黃斑發育不良:黃斑主管視覺及色覺。黃斑發育不良,可導致視力低下。眼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檢查可見變平或消失;
視力不佳:高度近視或遠視,視力低下,嚴重者視力可達限。

白化病伴隨症狀

綜合徵型白化病可因累及肺、心臟、腸道等其他器官和系統,出現慢性炎症或纖維化,或者因免疫功能受損出現反覆感染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白化病就醫

白化病的主要危害是眼部損害和易患皮膚癌,因此當出現眼部問題、皮膚、毛髮顏色淺淡時,應及時到皮膚科和眼科就醫,以明確病情。

白化病就醫指徵

  • 嬰兒出生時皮膚、毛髮顏色淺淡或缺乏;
  • 眼睛顏色淺淡,伴畏光、眼球震顫、斜視、視力低下等眼部症狀;
  • 皮膚易出現瘀斑或經常流鼻血,拔牙或手術時出血不止;
  • 易患慢性感染性疾病等。需及時就醫,確定是否患有更嚴重的HPS或CHS等綜合徵型白化病。

白化病診斷流程

首先,醫生可能會詢問以下問題以瞭解病史:
  • 是否有近親婚育史和白化病家族史;
  • 是否出生時即有眼或眼、皮膚、毛髮的色素減退;
  • 是否有眼球震顫、畏光、斜視、視力不佳等眼部症狀;
  • 是否容易被曬傷,但不易曬黑;
  • 是否經常出現皮膚瘀斑、易出血、出血時間長等情況;
  • 是否易患慢性感染性疾病。
其次,檢查毛髮、皮膚、眼部的色素沉着情況;
接着應該到眼科檢查,觀察有無眼球震顫、斜視、視力損害等,有無白化病眼底改變;
最後,通過遺傳學檢查,即基因檢測,以確定是否為白化病以及白化病的類型。

白化病就診科室

首診科室為皮膚科,其次是眼科。

白化病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
檢查患者毛髮和皮膚色素沉着情況,初步診斷是否為白化病。
  • 眼科檢查
眼科檢查除肉眼觀察虹膜顏色、是否有眼球震顫和視力檢查外,常需要藉助一些專科設備進行檢查,如眼底鏡、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眼震儀、眼電生理儀等,以對潛在的眼球震顫、斜視和光敏感進行評估。
  • 遺傳學檢查
通過基因檢測、遺傳學分析,可以確定白化病的類型和遺傳方式。
  • 血液學檢查
綜合徵型白化病的診斷往往需要做較全面的血液學檢查,包括血常規、凝血功能和T細胞、NK細胞等免疫學檢查。電鏡下全景觀察血小板緻密顆粒是否減少或缺失,是診斷HPS和CHS的金標準。
  • 皮膚病理
特殊情況下需要做皮膚病理,檢測皮膚黑色素細胞及黑素小體的形態是否異常。
  • 其他
對於成年HPS患者,通常還需要對其它器官的功能做全面評估,如高分辨CT檢查肺、心臟、腦部的變化,腸鏡檢查是否伴有炎性腸病等。高效液相色譜可以精確定量皮膚或毛髮的色素含量。

白化病鑑別診斷

  • 白癜風
一種後天發生的色素減退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免疫學説”目前被認為是白癜風發生的主要原因。遺傳因素在白癜風發病中也有一定作用。白斑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部位,可呈局部和泛發性,且可進行性發展擴大。泛發性白癜風有時可累及全身,白斑部位的毛髮也變白,但其他器官、系統不受累及。
又名“圖案狀白斑病”,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患者出生時即有色素脱失斑,可發生在任何部位,但常見於面部中央、前胸、腹部等身體前側。白斑中央可有島嶼狀色素過度沉着區。最具特徵的是額部中央或稍偏部位的三角形或菱形白斑,伴有橫跨髮際的侷限性白髮。有時額部白髮是該病的唯一表現。部分病人還可合併有其它發育異常。
一種氨基酸代謝病,呈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可表現為皮膚、毛髮色素減退。其最主要臨牀特徵為發育遲緩、智力低下、精神神經症狀,皮膚乾燥,汗液和尿液有特殊的鼠氣味等。早期確診,積極治療,預後良好。

白化病治療

白化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無法治癒,僅限於對症治療。

白化病急性期治療

急性期Hermansky-Pudlak綜合徵(HPS)患者可行輸血治療。嚴重肺纖維化患者可考慮肺移植。炎性腸病可使用激素類藥物或其他抗炎治療。
Chediak-Higashi綜合徵(CHS)患者出現嚴重免疫缺陷時,需要考慮做骨髓移植。

白化病一般治療

  • 日常防護
由於白化病患者的皮膚、眼部缺乏色素,對紫外線缺乏正常保護能力,其曬傷和患皮膚癌的風險增加,因此應避免長期暴露在陽光下,儘可能減少紫外線對眼睛和皮膚的損害。紫外線強烈時,應儘量減少外出,或穿長袖衣物,戴帽子、墨鏡,塗抹高倍防曬係數(SPF)的防曬產品等。
綜合徵型白化病患者因有出血傾向,應避免服用含乙酰水楊酸和阿司匹林等成分的藥物;分娩、拔牙或做大的手術時,應告知醫生病情,提前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
  • 眼科監測及矯正
患者需要定期做眼科檢查,監測視力情況。如近視遠視散光等問題者,可配戴眼鏡改善。頭位斜視、眼球震顫嚴重者,可通過手術矯正,以改善外觀,提高注視質量,但對視力的提高有限。
  • 心理諮詢
由於特殊的外貌和眼殘疾,患者易出現自卑等心理問題,在學習、工作、婚育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可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白化病手術治療

該疾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白化病中醫治療

該疾病的中醫治療暫無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但一些中醫治療方法或藥物可緩解症狀,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

白化病前沿治療

2013年發佈的Hermansky-Pudlak綜合徵(HPS)治療指南指出:“術前利用去氨加壓素(Desmopressin Acetate Ampules,DDAVP)靜脈給藥,可通過刺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釋放,預防和緩解HPS的出血傾向”。但中國學者的研究提示,中國HPS以HPS-1、HPS-3和HPS-6亞型為主,這些亞型對DDAVP的術前處理缺乏有效釋放vWF的效應,需考慮其他止血方案。

白化病預後

白化病是一種先天遺傳性疾病,無法治癒。患者的皮膚由於缺少黑色素的保護,易曬傷和罹患皮膚癌。
日常做好防護,可減少皮膚損傷的發生。除個別嚴重的綜合徵型白化病外,大多數白化病患者的壽命正常。
併發症
  • 眼部併發症
白化病患者可出現程度不等的視力問題,影響生活、學習、就業和駕駛能力。
  • 皮膚併發症
白化病患者的皮膚對光線非常敏感,易曬傷,易患皮膚癌。
  • 精神心理問題
白化病患者可能因為外表異於常人而遭受歧視,加之眼殘疾,可導致出現自卑心理,影響社交。
  • 其他併發症
綜合徵型白化病,可出現出血傾向、慢性炎症或肺纖維化等併發症,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參考來源: [1-9] 
參考資料
  • 1.    關於公佈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的通知  .醫政醫管局[引用日期2018-06-11]
  • 2.    杜傳書, 李巍, 黃尚志, 等. 醫學遺傳學. 第3版[M]. 北京: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4 : 994-996.
  • 3.    魏愛華, 張櫻子, 白大勇, 等. 中國漢族眼白病患者GPR143基因突變分析[J]. 眼科, 2017; 26(4): 247-252.
  • 4.    Wei A, Wang Y, Long Y, et al.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veals mutational spectra and common allele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oculocutaneous albinism[J]. J Invest Dermatol, 2010; 130(3):716-724.
  • 5.    Wei AH, Zang DJ, Zhang Z, et al. Ex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SLC24A5 as a candidate gene for nonsyndromic oculocutaneous albinism[J]. J Invest Dermatol, 2013; 133(7): 1834-1840.
  • 6.    Wei AH, He X, Li W. Hypopigmentation in Hermansky-Pudlak syndrome[J]. J Dermatol, 2013; 40(5): 319-324.
  • 7.    Wei AH, Li W. Hermansky-Pudlak syndrome: pigmentary and non-pigmentary defects and pathogenesis[J]. Pigment Cell Melanoma Res, 2013; 26(2): 176-192.
  • 8.    Ma J, Zhang Z, Yang L, et al. BLOC-2 subunit HPS6 deficiency affects the tubulation and secretion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 from mouse endothelial cells[J]. J Genet Genomics. 2016; 43(12): 686-693.
  • 9.    Wei AH, Zang DJ, Zhang Z, et al. . Prenatal Genotyping of four common oculocutaneous albinism genes in 51 Chinese families[J]. J Genet Genomics, 2015; 42(6): 279-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