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俄羅斯游擊隊

鎖定
從1943年到1944年,白俄羅斯游擊隊在戈梅利—列奇察戰役白俄羅斯戰役等歷次大規模軍事行動中都與正規軍積極配合,為取得偉大的衞國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1年大撤退時期,超過50萬白俄羅斯人應徵加入紅軍。整個衞國戰爭時期,前後總共有130萬白俄羅斯人在紅軍中服役打擊納粹,包括19萬4千名遊擊小隊成員,他們是1944年白俄羅斯解放後正式成為正規軍的。 二戰期間,白俄羅斯人獲得了30萬枚勳章與獎章。396名白俄羅斯人獲得了蘇聯最高軍事榮譽——“蘇聯英雄”的金星勳章。4名白俄羅斯人——П·Я·戈洛瓦丘夫、И·И·古薩科夫斯基、С·Ф·舒托夫和И·И·雅庫鮑夫斯基——兩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63名白俄羅斯人獲得全部三個級別的騎兵光榮勳章。白俄羅斯游擊隊員和地下抵抗力量成員在二戰期間獲得了14萬枚戰鬥勳章和獎章。其中88人以他們的英雄事蹟獲得了“蘇聯英雄”稱號。 關於白俄羅斯在二戰時期的死亡報告,不同的統計數據得出的結果也是不同的。現在通常相信,當時每4個白俄羅斯公民就有1個死於二戰戰場,有些地區(維捷布斯克地區)的死亡率甚至高達1/3。白俄羅斯比任何一個二戰參戰國的死亡率都高。納粹佔領軍對220萬白俄羅斯人的死亡負有直接的責任。此外,還有38萬白俄羅斯人被送往德國強制勞動——“東方勞工”。一些最新的統計報告把白俄羅斯在二戰時期的死亡人數提升到“365萬,而不是先前的220萬。
中文名
白俄羅斯游擊隊
地    點
白俄羅斯
類    型
游擊隊
稱    號
“蘇聯英雄”

目錄

白俄羅斯游擊隊簡介

白俄羅斯人民反抗納粹侵略者的鬥爭在戰爭早期就開始了。從不服從佔領當局的安排到武裝抵抗,鬥爭始終以不同的方式展開着。個人自發的抵抗行為和有組織的地下游擊運動時刻衝擊着納粹新政權。另外,幾乎所有的軍事和政治抵抗力量都接受莫斯科的指示。 對侵略者而言,游擊隊和地下抵抗活動是最大的麻煩。這些遊擊分遣隊大都成立於敵後,其成員來自社會各階層。他們包括僥倖在德軍後方倖存下來的紅軍指揮員、受上級指示留在敵後的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愛國市民,以及各類白俄羅斯蘇維埃組織和準軍事組織的成員等。

白俄羅斯游擊隊組建歷程

到1941年中期,在白俄羅斯敵佔區大約活躍着60支獨立的遊擊分遣隊和遊擊小組。每支隊伍有25—40人,2—3人組成一個戰鬥單位。游擊隊的裝備大都是戰場上遺留下來的,或從敵人手裏繳獲的輕武器。
在蘇維埃非敵佔區也組建了許多遊擊分遣隊。這樣,在1941年7月到9月間,白俄羅斯東部非敵佔區的短期遊擊培訓中心和游擊隊訓練營總共向敵後輸送了430支遊擊分遣隊,包括8000多名游擊隊員。
1942年4月,根據白俄羅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白共(布)中央)的決議,在弗拉季米爾地區開設特別課程。由於大部分學員都是白俄羅斯人,因此這些課程也被稱為“白俄羅斯特種部隊訓練”(Osoby belorusski sbor)。大約3000人通過了這些訓練課程,他們組成了15支遊擊分遣隊和100支有組織的遊擊小組深入敵後。1942年5月30日,以白共(布)中央第一書記П·К·波諾馬連科為首的遊擊運動中央司令部成立,隸屬於蘇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
1942年9月,本土司令部建立——遊擊運動白俄羅斯司令部,由白共(布)中央第二書記П·З·加里寧領導。遊擊運動白俄羅斯司令部負責處理新遊擊分遣隊的組建、個人訓練、向游擊隊供應武器彈藥、安排戰鬥任務以及和紅軍部隊協同作戰等事宜。由於高度集權的中央領導體制,遊擊運動的戰略重要性越發顯現。1942年11月,“白俄羅斯游擊隊員訓練學校”在“白俄羅斯特種部隊訓練”的基礎上成立了。這個學校一次可以同時培訓170到200人。1943年9月,該校被編入遊擊運動白俄羅斯司令部預備役訓練中心。
在白俄羅斯敵佔區活躍着許多不同的游擊隊單位。它們基本上都是按照軍事原則組建起來的。最主要的戰鬥單位是一支遊擊分遣隊,人數從幾十人到幾百人不等。總共有1255支遊擊分遣隊。每支分遣隊下轄幾個排和幾個連。從1942年4月開始,許多分遣隊又合併成了遊擊旅,以便共同執行戰鬥任務。對游擊隊來説,那是最合適不過的組織結構了。通常,一個旅包含3—7,有時超過10個分遣隊。每個旅有600—800,甚至幾千名戰士。各個旅均配備炮兵連或迫擊炮排,以及軍工廠、後勤服務和野戰醫院。領導全旅工作的是旅司令部或旅指揮部,他們負責制定戰鬥計劃和分配軍事物資。一般情況下,在敵佔區,每1—2個區就有一個旅在地下活動。每個旅負責建立自己主要的供應基地、防禦工事、觀察哨和情報網,並盡一切可能把當地的民兵自衞武裝收編為遊擊分遣隊。總共有199個遊擊旅被組建了起來。在一些游擊隊活躍的地方,還出現了遊擊團。在武器和人數方面,它們和遊擊旅沒有顯著差別。遊擊團主要在莫吉廖夫明斯克維捷布斯克地區展開軍事行動。總共有14個遊擊團。1942年下半年出現了第一支由幾個遊擊旅組成的遊擊編隊。到1943年,當所有的遊擊編隊組建任務都完成以後,白俄羅斯總共活躍着大約40支遊擊編隊。
當地居民也給予了游擊隊不可估量的援助。戰爭期間,大約有40萬白俄羅斯人通過了游擊隊的的預備役訓練。
當德軍在正面向紅軍發動大規模攻勢的時候,游擊隊在敵後對納粹衞戍部隊和通訊設施的打擊與破壞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所謂的“鐵路戰”,更是在解放白俄羅斯的“巴格拉季昂”軍事行動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在這次行動中,敵人總共有220支衞戍部隊及其崗哨遭到奇襲並被摧毀,211000公里長的鐵路被破壞,2171節車廂、6列軍車、32座水泵和295座鐵路橋被炸燬。
游擊隊的打擊對象不僅僅是警察和防禦力量,他們還得面對德國正規軍及其盟友。為了圍剿游擊隊和當地平民(納粹分子總共組織了140餘次圍剿),納粹分子不惜出動10幾個不同兵種的師,並且動用了空軍力量、坦克部隊和三個野戰軍。然而,即便是這支混成部隊也不可能消滅游擊隊,最多是把他們暫時打退。
遊擊運動的蓬勃發展使大片領土得到解放,出現了大量游擊隊控制區。到1943年末,游擊隊控制了白俄羅斯108000平方公里的領土,佔白俄羅斯總面積的60%。37800平方公里的土地已完全肅清了敵軍。在20多個游擊區裏,經濟已得到恢復,地、區和跨區黨支部及共青團委員會又開始發揮職能了。
根據官方數據,在偉大的衞國戰爭期間,有373492人蔘加了白俄羅斯的遊擊運動。其中大約有194000名游擊隊員在1944年白俄羅斯解放後轉為正規軍。白俄羅斯游擊隊員分別來自將近70個蘇聯民族和許多歐洲國家:幾百名波蘭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幾十名法國人、匈牙利人、比利時人、奧地利人和荷蘭人。
У·Е·拉班諾克、Р·Н·馬祖斯基、К·С·扎斯羅納夫、В·И·卡茲羅夫、В·З·柯日、К·Т·馬祖拉夫、М·В·季緬寧和П·М·馬謝拉夫領導的遊擊小組在白俄羅斯最著名、最活躍。二戰後,這些司令員大都成為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黨和政府的領導人。
在被佔領的城市、城鎮和鄉村,白俄羅斯居民英勇頑強地抵抗着侵略者。地下鬥爭和遊擊運動密切配合,在當地居民的支持下,開展得如火如荼。地下黨員分發蘇聯的報紙和傳單、揭露法西斯的宣傳、通報前線戰況、組織破壞小組、處決敵偽分子、破壞敵軍設施、為游擊隊和紅軍蒐集情報、營救戰俘並把他們交給游擊隊。
除了羣眾自發的愛國行為和自行組織的愛國團體外,共產黨、共青團等蘇維埃組織也建立了一張龐大的反法西斯地下鬥爭網。分佈在明斯克、維捷布斯克、莫吉廖夫、戈梅利、波列西耶和平斯克地區的89個黨支部甚至在白俄羅斯被完全佔領前就組織了地下黨委。而戈梅利、明斯克、莫吉廖夫和平斯克,4個地區的黨委在戰爭期間一直髮揮着職能。總共有8000名共產黨員和5000名共青團員留在了白俄羅斯敵佔區,等候地下工作的特殊使命。
在白俄羅斯所有人口稠密的地區實際上都活躍着地下組織。其中明斯克的地下反法西斯活動最頻繁。1941年11月在那裏召開了地下組織代表會議,宣佈成立白共(布)地下市委,負責領導反侵略鬥爭。有9000人屬於明斯克地下組織。1942年發生了兩起叛變事件,導致幾百名地下組織成員,包括幾名負責人被納粹逮捕。不過,鬥爭在繼續。《星》報出版了;傳單散發了;各地地下組織的聯繫建立起來了。明斯克黨委總共組織了1500多起破壞行動,大約有2200位戰俘和幾千位市民加入了游擊隊。
在莫吉廖夫,1942年春天,大約有40個地下小組合併為地下組織“協助紅軍委員會”。在維捷布斯克,1941年到1942年活躍着56個地下小組。
在戈梅利、奧西波維奇、鮑裏索夫、博布魯伊斯克、奧爾沙、日洛賓、別特里科夫、波洛茨克、布拉金、多布魯什、卡林科維奇、莫濟裏等地,地下組織成員頑強地抵抗着佔領軍。地下戰士們活躍在每一個大型車站的附近。
在西白俄羅斯,不同的政治力量都在打擊納粹佔領軍,這導致了一段時期內出現了兩個政權並存的現象。在這一地區,反法西斯組織主要由前西白俄羅斯共產黨成員和白共(布)黨員建立。1942年5月,有5個區的反法西斯小組組成了“巴拉諾維奇地區白俄羅斯反法西斯委員會”。波蘭民族主義地下運動(尤其是“克拉約瓦軍”)也在西白俄羅斯活動。它受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領導。
總共有大約7萬名白俄羅斯人屬於或參加了地下組織。10個地下黨區委和10個共青團區委,以及193個跨區、區和鎮白共(布)黨委和214個“白俄羅斯列寧共青團”委員會在敵佔區工作。
白俄羅斯風起雲湧的地下抵抗活動使納粹侵略者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不過,白俄羅斯愛國者也同樣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力量懸殊的鬥爭中,數以千計的人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白俄羅斯游擊隊員和地下抵抗力量成員在二戰期間獲得了14萬枚戰鬥勳章和獎章。其中88人以他們的英雄事蹟獲得了“蘇聯英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