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以龍

鎖定
白以龍,1940年12月22日出生於雲南祥雲,籍貫浙江寧波,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連續介質力學開放實驗室主任。 [1-3] 
白以龍1963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1966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碩士學位;1966年—1978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實習研究員;1982年—1985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研究員;1986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1987年—1994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連續介質力學開放實驗室主任;2002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1-3] 
白以龍主要從事爆炸、固體和非線性力學研究。 [1] 
中文名
白以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雲南祥雲
出生日期
1940年12月22日
畢業院校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職    業
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002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籍    貫
浙江寧波

白以龍人物經歷

白以龍在英國牛頓塑像旁留影 白以龍在英國牛頓塑像旁留影
1940年12月22日,白以龍出生於雲南祥雲。
1958年—1963年,就讀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
1963年—1966年,就讀於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畢業後獲得碩士學位。
1966年—1978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實習研究員。
1979年—1980年,任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 
1979年—1981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80年—1981年,任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
1982年—1985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1984年起,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
1984年—1988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室副主任。
1980年,白以龍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 1980年,白以龍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
1986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
1987年—1994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
1988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連續介質力學開放實驗室副主任。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3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連續介質力學開放實驗室主任。
2002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1-3] 

白以龍主要成就

白以龍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88年,白以龍(左)在輕氣炮實驗室討論工作 1988年,白以龍(左)在輕氣炮實驗室討論工作
白以龍在非線性連續介質力學領域,針對變形局部化問題,建立了熱塑剪切模型方程,並得到關於熱塑剪切不穩定性條件,局部化演化規律和剪切帶晚期結構等結論。提出了延性極限的不穩定性機理和剪切帶對延性破壞的作用,闡明瞭鐓壓中表面開裂的現象。針對真實材料受外加載荷產生大量微損傷的問題,建立了亞微秒應力脈衝和多應力脈衝技術以及微損傷非平衡統計演化的實驗方法,提出了統計細觀力學的理論描述和破壞規律,並用於中國飛行器的研製。針對非均質固體的破壞現象,提出了損傷演化誘致突變,樣本個性行為,跨尺度敏感性和臨界敏感性等概念,並應用於説明岩石破壞和預測地震的加卸載響應比方法。20世紀70年代,參加了爆炸法制造金剛石的研究。提出了應力波的衰減機理,用於解釋核爆炸波的傳播 [16] 
  • 學術論著
據2022年9月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白以龍共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編著英文專著2部 [27]  ,其代表論著有《材料和結構的動態響應》《adiabatic shear localization》等。 [39]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97年4月
第二屆中韓基礎科學聯委會暨第六屆NSFC與KOSEF工作會議 [33] 
北京
2002年8月
微/納系統國際會議(ICMNS 2002) [32] 
昆明
2012年8月
第23屆世界力學家大會 [11]  [34] 
北京
  • 承擔項目
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1998年—2001年
微結構和缺陷體的交互作用和演化動力學 [3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項
2000年—2004年
圖案動力學 [38] 
973項目“非線性科學”子項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82年
流體彈塑性模型及其在核爆炸和穿破甲方面的應用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 
1992年
熱塑剪切帶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31] 
1993年
熱塑剪切帶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 
2000年
非均勻脆性介質損傷破壞的非線性平衡統計理論
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36] 
2020年
考慮非均勻結構效應的金屬材料剪切帶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35] 

白以龍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頒發機構
1991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1999年
1999年

2002年
歐洲科學院院士 [3] 

2004年
國家重點實驗室計劃先進個人 [28] 
2007年
John Rinehart獎 [14] 

2010年
陳嘉庚數理科學獎 [3] 

白以龍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0年8月—1994年8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秘書長 [4] 
1992年4月—1994年6月
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第六屆常委員會委員 [21] 
1994年6月—1996年6月
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第七屆常務委員會委員 [20] 
1994年8月—1998年11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副理事長 [5] 
1996年6月—1998年6月
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第八屆常務委員會委員、副主任 [22] 
1998年11月—2002年11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理事長 [6] 
2002年6月—2004年6月
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第十一屆常務委員會委員、副主任 [23] 
2003年3月—2008年3月
2004年6月—2006年6月
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第十二屆常務委員會委、副主任 [24] 
2004年6月—2007年1月
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三屆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委員 [18] 
2006年6月—2008年6月
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一屆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26] 
2006年11月—2010年11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八屆理會特邀理 [7] 
2010年11月—2014年11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九屆理會名譽理事 [8] 
2012年
第23屆世界力學家大會主席 [12] 
2014年11月—2019年10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十屆理會名譽理事 [9] 
2019年10月
中國力學學會第十一屆理會名譽理事 [10] 

《國際衝擊工程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編委 [2] 

中國科學副主編 [2] 

科學通報》副主編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學部主任 [2] 

力學進展》主編 [15] 

力學學報》常務編委 [2] 

《DYMAT》顧問委員會委員 [2] 

國際理論和應用力學聯合會(IUTAM)理事 [27] 

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二屆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員會委員、副主任 [17] 

第六屆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 [19] 

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第十三屆常務委員副主任 [25] 

白以龍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白以龍全家福 白以龍全家福
白以龍的父親白汝壁畢業於北洋大學土木系,曾在雲南從事滇緬鐵路修建。白以龍的啓蒙教育由畢業於直棣女子第一師範的母親倉傳憲教授。童年的白以龍,因家境困難,常隨母親帶針線活計去商店寄售或在街上擺地攤來維持生活 [37]  。白以龍共有姐弟4人,他排行最小,上有3個姐姐。 [40] 

白以龍人物評價

白以龍正在進行學術交流 白以龍正在進行學術交流
“白以龍在剪切帶形成和材料損傷領域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對中國材料動態行為領域所起着引領作用。”中國發展門户網評) [31] 
“白以龍對熱塑剪切帶和統計細觀損傷力學理論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科學院 [29]  [41] 

白以龍人物影響

  • 方程式命名
1999年,白以龍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作報告 1999年,白以龍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作報告
20世紀80年代,白以龍領先建立的熱塑剪切變形的控制方程及一系列創新結論,被國際上一些文獻所引用,被稱為“白模型”、“白判據”。 [3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