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發菩提心真言

鎖定
此發菩提心真言出自《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發菩提心品第十一》。
中文名
發菩提心真言
作品出處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發菩提心品第十一》

發菩提心真言簡介

發菩提心真言:歐m 、bou地機大m、烏的拔大、壓咪。
此發菩提心真言出自《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發菩提心品第十一》:

發菩提心真言《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發菩提心品第十一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心無形相,亦無住處,凡夫行者最初發心,依何等處?觀何等相?”
佛言:“善男子,凡夫所觀菩提心相,猶如清淨圓滿月輪,於胸臆上明朗而住。若欲速得不退轉者,在靜山林及空寂室,端身正念,結前如來金剛縛印,冥目觀察臆中明月。作是思惟:是滿月輪,五十由旬,無垢明淨,內外澄澈,最極清涼。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塵翳無染,妄想不生。能令眾生身心清淨,大菩提心堅固不退。結此手印,持念觀察大菩提心微妙章句,一切菩薩最初發心清淨真言:
唵(歐姆二合,一)菩提窒的(二)牟特波(二合)德(去聲)雅(引)弭(三)!
此陀羅尼具大威德,能令行者不復退轉,去、來、現在一切菩薩,在於因地初發心時,悉皆專念持此真言,入不退地速圓正覺。
善男子,時彼行者,端身正念,都不動搖,繫心月輪,成熟觀察,是名菩薩觀菩提心成佛三昧。若有凡夫修此觀者,所起五逆、四重、十惡及一闡提,如是等罪,盡皆消滅,即獲五種三摩地門。云何為五?一者剎那三昧;二者微塵三昧;三者白縷三昧;四者起伏三昧;五者安住三昧。
云何名為剎那三昧?謂暫想念滿月而住,譬如獼猴身有所繫,遠不得去,近不得停,唯困飢渴須臾住止,凡夫觀心亦復如是,暫得三昧名為剎那。
云何名為微塵三昧?謂於三昧少分相應,譬如有人常自食苦,未曾食甜,於一時中,得一塵蜜到於舌根,增勝歡喜倍生踴躍,更求多蜜。如是行者,經於長劫食眾苦味,而今得與甘甜三昧少分相應,名為微塵。
云何名為白縷三昧?謂凡夫人自無始時,盡未來際今得此定,譬如染皂,多黑色中見一白縷,如是行者,於多生死黑暗夜中,而今方得白淨三昧,名之為縷。
云何名為起伏三昧?所謂行者觀心未熟,或善成立未善成立,如是三昧猶稱低昂,名為起伏。
云何名為安住三昧?修前四定心得安住,善能守護不染諸塵,如人夏中遠涉沙磧,備受炎毒,其心渴乏,殆無所堪,忽得雪山甘美之水、天酥陀等,頓除熱惱,身意泰然,是故三昧名為安住。入此定已遠離惑障,發生無上菩提之芽,速登菩薩功德十地。”
——自《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發菩提心品 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