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發育階段

鎖定
是指生物發育過程的階段劃分,特別是指形態生理生態等質的差異。一般是以性成熟為界線,種性維持的機能大致可分為潛在的階段和顯露的階段。
中文名
發育階段
外文名
developmental stage
別    名
生物發育階段
學    科
生物學

發育階段基本信息

[1]在不發生像變態那樣的形態急劇變化的情況下,一般這兩者還能進一步劃分成幾個階段。李森科(T.D.Lysenko)對小麥等一年生植物的發育過程中,特別重視“植物改變對外部環境的生理要求”而劃分為發育階段(發育階段學説)。這個學説在一個時期內曾受到廣泛的注意。已知隨着植物的發育過程對營養要求的變化,也是分階段進行的。多年生草本和木本植物的發育階段尚不清楚,這與木本植物的形態的特殊性有關,從樹幹的基部向頂端,不論在形態上還是生理上,幼年期的性質逐步減少。在魚類的發育過程中,與生態有關的外部形態變化是與環境的變化相適應的,可以根據這些變化來鑑別發育階段。生物的各個發育階段,都保持對環境適應關係的穩定期,但向下一階段的過渡期,一方面在形態機能和生態上出現了新的性質,一方面又是在此之前形成的形態和機能等可能消失的動搖期。在下一階段發育上,獲得新的適應性的過渡期,特別是對動物往往是一個死亡率很高的危險期(critical period)。由於發育階段的不同,甚至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對同一種生物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因此大多數人認為對發育階段的分析,有助於對變異、種分化和系統發育的理解。發生階段(developmental stage),一般是從形態形成的角度,在形態上劃分為不同的發育過程,特別是關於胚胎的發生。因此發生階段一般並不一定看作是發育階段。

發育階段理論內容

[2]是瓦斯涅佐夫(V.V.Vasnetsov)(1946)提出的魚類發育階段的概念。即強調統一掌握在進入一些發育階段後,維持比較恆定的形態和機能,以及生態特徵穩定性的各種情況。在各階段中雖進行生長和發育,但形態和機能上並無質的變化,與生活甚為適應。在進入下一階段的過渡期中,幾乎所有器官都發生質的改變。通常魚類在同一條件下在到達一定體長後才開始向下一階段過渡,因此體長可作為區分發育階段的指標。以這種觀點理解魚類發育的概念稱為發育階段理論。這個理論也適用於有關魚類保護、增殖、養殖等應用的研究。瓦斯涅佐夫認為根據這個理論進行個體發育的比較研究對闡明系統發生的法則也有重要意義。但由於對個體發育後期過程缺少分析,同時也未闡明這是否適用於魚類以外的動物,因此發育階段理論尚不完全。在植物方面有關發育階段理論一般雖未大力提倡,但在蘇聯卻多根據植物形態、機能的差異來劃分個體發育過程的各個階段,即劃分為胚胎階段、幼苗階段、成熟階段、衰老階段,並常稱之為發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