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

鎖定
《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在多年前設立的一個研究課題的最終成果。書稿從發展中國家的基本特徵、發展階段及差異性,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道路比較,發展中國家的農村發展,發展中國家的增長方式,發展中國家進程中的文化因素,發展中國家發展進程中的宗教因素,全球化趨勢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理論8個理論角度,以及東亞、撒哈拉以南非洲、拉美國家3個具體地區的發展實例,深入分析在全球化趨勢下,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最艱鉅的任務:發展問題。 [1] 
中文名
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
作    者
江時學
出版社
方誌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年7月1日
頁    數
259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802384286

目錄

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發展中國家的基本特徵、發展階段及差異性
第二章 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道路比較
第三章 發展中國家的農村發展
第四章 發展中國家的增長方式
第五章 發展中國家發展進程中的文化因素
第六章 發展中國家發展進程中的宗教因素
第七章 全球化趨勢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第八章 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理論
第九章 東亞的發展模式
第十章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發展模式
第十一章 拉美國家的發展模式
後記

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序言

1974年2月22日,毛主席在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時提出了劃分“三個世界”的觀點。根據毛主席的觀點,第一世界是指美國和蘇聯兩個擁有最強的軍事和經濟力量,在世界範圍內推行霸權主義的超級大國;第三世界是指亞非拉和其他地區的發展中國家,第二世界是指處於這兩者之間的發達國家。
在1974年4月的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上,鄧小平同志精闢地闡述了毛主席提出的“三個世界”理論。他説,從國際關係的角度看,現在的世界實際上存在互相聯繫又互相矛盾的三個方面、三個世界。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和其他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是第三世界。處於這兩者之間的發達國家是第二世界。鄧小平同志莊嚴地聲明: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屬於第三世界。中國同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傢俱有相似的苦難經歷,面臨共同的問題和任務。中國把堅決同第三世界其他國家一起為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殖民主義而鬥爭,看做自己神聖的國際義務。中國堅決站在第三世界國家一邊,中國永遠不稱霸。
“第三世界”這一名稱與法國人口學家A.索維(Alfred Sauvy)有關。1952年,索維在《觀察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將1789年法國革命前“無權無勢”的窮人稱為“第三等級”的人(17iersMonde),以區別於“僧侶”和“貴族”。

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後記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設立的研究課題的最終成果。在本課題的設計和論證過程中,第三世界研究中心前總幹事、著名的國際問題研究專家李琮教授以及中心的其他一些學者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本課題的主持人原是第三世界研究中心秘書長盧韋研究員。然而,就在她即將開始審讀稿子時,她卻患上不治之症。我接過她遺留的文稿,對全書的章節安排作了一些調整,並更新了有關數據和資料。
本書的出版無疑是對盧韋同志最好的紀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