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 目
- 登高必自卑
- 注 音
- dēng gāo bì zì bēi
- 釋 義
- 登上高處一定要從低處開始
- 典 出
- 《禮記·中庸》
登高必自卑詞目
編輯【注音】:dēng gāo bì zì bēi
【釋義】:登上高處一定要從低處開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漸進,逐步深入。
【異義】:空中樓閣
【示例】:無論我們做什麼事都要登高必自卑,不能好高騖遠。
【典出】:《禮記·中庸》
【原文】:“君子之道,闢如行遠必自邇,闢如登高必自卑。”
【譯文】:“君子實行中庸之道,就像走遠路一樣,必定要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山一樣,必定要從低處起步。”
【誤讀】:登上高處一定會感到自卑。
“自卑”應為“自”“卑”講。自,從;卑,低處。“自卑”,從低處起。不能解釋為輕視自身。
登高必自卑碑刻
編輯翟濤為明代嘉靖四十三年濟南府同知,青社載璽書。
按照中國書法的書寫傳統,作者落款一般採用籍貫加姓名字號的形式,籍貫地名在前,名號在後。具體到“青社載璽”四字,青社應為地名,載璽則為人名。那麼青社究竟為何地呢?據王克煜介紹,青社原指祭祀東方土神處,古人還常用來借指青州,轄境在今山東濰坊、益都一帶,為齊故地。如《漢書》記載,漢武帝封自己的兒子劉閎為齊王,詔曰“嗚呼!小子閎,受茲青社”。北宋著名政治家富弼曾任青州知州,時值災荒,他賑災救民,救活災民50餘萬。富弼把在青州實施救荒的文牘記錄,題稱為《青社賑濟錄》。元代於欽《齊乘》記:“蓋古者以太社五色土隨方封國,使立社,故齊有青社之稱。”由此看來青社載璽便是青州載璽,這位載璽到底是誰呢?通過研究證實,他就是明代嘉靖萬曆年間的青州衡王府新樂王朱載璽。
朱明一代,曾先後有三位宗室親王分藩青州。其一為齊王朱榑,明太祖朱元璋第七子,其二為漢王朱高煦,明成祖朱棣第二子,都先後被廢。衡王則是明代封藩青州的最後一個王爵。成化二十三年,明憲宗朱見深封其第七子朱祐楎為衡王,弘治十二年就藩青州,共傳六世七王,他們是恭王祐楎——莊王厚燆——康王載圭、安王載封——定王翊鑊——憲王常氵庶 ——末代王由棷,前後共歷140餘年。清兵入關,末代衡王朱由棷降清,順治三年以私藏金玉銀印、欲行謀反等罪名被處死,青州衡王至此完結。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開國,就有“天子之眾子必封為王,諸王之眾子必封郡王,世世相傳”的定製。據記載,歷代衡王共封過十四個郡王,新樂王朱載璽便是其中之一,他是首位衡王朱祐楎之孫,嘉靖三十六年襲爵,萬曆二十一年去世。《明史·諸王傳》有衡府三位郡王的記載,其中就説到朱載璽,稱他“博雅善文辭,索諸藩所纂述,得數十種,梓而行之。又撰《洪武聖政頌》、《皇明政要》諸書,多可傳者。”朱載璽著述之宏富,不僅為衡藩諸郡王之冠,在整個明代宗室中,也屈指可數。據《明神宗實錄》卷十三,萬曆帝曾因山東巡按及禮部奏稱新樂王朱載璽“敦倫好學”而對這位遠房叔叔予以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