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登陸基地

鎖定
登陸基地,登陸部隊在奪佔的登陸地段建立的臨時基地。由陸軍和海軍登陸編隊共同組成。主要任務是組織登陸基地的防禦,設置碼頭、倉庫和助航標誌,修築道路,組織調整勤務等,保障後續部隊和裝備物資上陸。 [1] 
中文名
登陸基地
發佈者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登陸集團在奪佔的登陸場內臨時建立的戰役後方的前進基地。主要用於保障後續部隊和作戰物資上陸,並保障登陸集團擴大與鞏固登陸場和遂行岸(島)上作戰任務。建立登陸基地的基本方式有:上級加強力量,由本級建立;當上級在本方向建立登陸基地時,依託上級建立的登陸基地建立;依靠自身力量單獨建立。通常一個登陸方向建立一個登陸基地,其面積根據敵情、任務、海域、港口和岸灘的地形條件而定。通常,正面不小於兩個師的登陸正面,縱深相當於師的登陸場縱深。建立登陸基地的基本要求:有足夠的容量,利於艦艇(船)機動及海上運輸和後續部隊、作戰物資上陸,便於組織對空、對海、對陸防禦,適於部隊陸上展開和完成任務。登陸基地是在登陸作戰過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為快速建立登陸基地,通常由登陸基地副指揮員率先遣隊跟隨登陸集團第一梯隊上陸,進入預定地(海)域,查明有關情況,進行開設登陸基地的準備工作。登陸基地本隊在登陸第一梯隊之後上陸並迅速展開。登陸基地規模較大,建立時間較長,易遭敵方破壞,當登陸基地可以部分使用時,應立即接納後續部隊和作戰物資上陸。登陸基地的兵力,由陸、海軍各後勤、裝備保障力量與相應的作戰兵力編成。通常編組為先遣隊和本隊兩部分,分別編入登陸集團序列。兵力數量視登陸作戰規模、任務、登陸基地範圍和受敵威脅程度而定。一般應包括地面防禦、防空、工程、防化、通信和航海氣象、防險救生、碼頭浮標管理、艦船搶修、陸上交通調整勤務、衞勤保障、物資運輸及儲存、武器裝備維護搶修等作戰和保障力量。登陸基地指揮所是登陸作戰指揮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由登陸集團副指揮員負責,以陸軍為主,由陸軍和海軍有關人員聯合組成。當不單獨建立登陸基地指揮所時,登陸作戰前進指揮所同時負責指揮登陸基地的兵力。主要工作有:開設指揮所;對重要目標實施偽裝,組織對陸、對空和對海防禦;清除近岸水域、岸灘和陸上殘存障礙物,構築必要的工事和進出道路;設置碼頭、助航標誌,組織調整勤務,協助登陸、輸送艦艇(船)靠離,引導後續登陸部隊上陸;開設兵站、修理機構和各種倉庫,組織作戰物資的卸載和儲存、供應;負責救援、搶修或後送受損的艦艇(船)和武器裝備,搶救、後送傷員等。隨着登陸作戰保障裝備制式化、現代化水平的提高,運輸直升機、人工碼頭、機動式港口、機動式浮船塢和移動式倉庫、醫院等將廣泛運用於登陸基地的建立,登陸基地的機動性、靈活性、立體性和時效性將大大提高。
[2] 
參考資料
  • 1.    熊武一、周家法主編.《軍事大辭海·下》:長城出版社,2000年5月:第3008頁
  • 2.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