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登錦城散花樓

鎖定
《登錦城散花樓》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遊成都時的作品。此詩通過對登樓所見景物的描繪,抒發了登樓的愉悦之情。全詩以時間為主軸展開描述,從朝光到暮雨,並且向四周擴散,東到長江三峽,南至雙流縣城,形象鮮明,意境飄逸,詩人以華麗言辭寫所見景物,頗切合青年李白的身份。
作品名稱
登錦城散花樓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登錦城散花樓作品原文

登錦城散花樓版本一

登錦城散花樓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金窗夾繡户,珠箔懸
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遊。 [1] 

登錦城散花樓版本二

登錦城散花樓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金窗夾繡户,珠箔懸鈎。
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遊。 [2] 

登錦城散花樓註釋譯文

登錦城散花樓詞句註釋

⑴錦城:錦官城的簡稱,故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南。三國蜀漢時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後人即用作成都的別稱,又稱錦裏。散花樓:一名錦樓,在成都摩訶池上,為隋末蜀王楊秀所建。
⑵金窗:華美的窗。繡户:雕飾華美的門户。
⑶珠箔(bó):即珠簾。由珍珠綴成或飾有珍珠的簾子。銀鈎:玉製之鈎。銀:一作“瓊”。
⑷飛梯:即高梯,指通往高處的台階。
⑸極目:盡目力所及遠眺。憂:一作“愁”。
⑹三峽:指長江三峽。其説不一,今以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為三峽,在重慶市奉節至湖北宜昌之間。
⑺雙流:縣名,屬成都府。因以縣在二江(鄲江、流江)之間,故得名雙流,即今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 [1]  [2]  [3] 

登錦城散花樓白話譯文

紅日高照錦官城頭,朝霞把散花樓染得光彩奪目。
華美的窗間夾着錦繡的門户,珍珠綴飾的簾子間懸掛着玉鈎。
台階高聳直入雲端,我登高極目遠望舒散懷憂。
日暮時瀟瀟細雨飄灑向三峽,春時江水漫漫環繞着雙流城。
今天我來此登樓而望,正如同身遊於九天之外。 [3]  [4] 

登錦城散花樓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期的作品,是李白最早創作的詩歌之一。關於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有多種説法:詹福瑞劉崇德葛景春等認為此詩作於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年)春初遊成都時;鬱賢皓李白集》認為此詩當是開元八、九年(720、721年)間遊成都時作;裴斐《李白年譜簡編》則認為此詩是李白在開元十年(722年)重遊成都時所作。 [2]  [3]  [4] 

登錦城散花樓作品鑑賞

登錦城散花樓整體賞析

此詩首二句寫清晨春光明媚,普照錦城,散花樓更是光彩奪目、金碧輝煌、富麗堂皇。點明登樓的時間和地點。次二句描繪散花樓的精美裝飾。再次二句用誇張的手法抒寫登樓的感受,樓接霄漢,氣象雄偉,極目雲天,心曠神怡,因而留連忘返。然後再二句正面描繪登高樓所見遠近的景象,暗用“巫山雲雨”的典故。末二句用比喻形容登樓觀感,既嘆樓之高,又贊所見景物。全詩以華麗言辭寫所見景物,頗切合青年李白的身份。
詩人沒有描寫散花樓的建築規模、營造特點、位置與佈局等,而是通過金窗、繡户、珠箔、銀鈎、飛梯等器物的色、光、形、態的變化和輝映,顯現出散花樓的高雅別緻,宏偉壯觀。“金窗夾繡户,珠箔懸銀鈎”,這兩句詩對仗修辭手法的運用,把初日臨照下的錦城散花樓的景象描繪得十分生動。“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全詩僅有這兩句不合格律,如果去掉這兩句,此詩就相當於一首五言律詩了。而這兩句在詩中非常重要,可以説是“詩眼”。前句的意象構成一幅十分鮮明的畫面,後句寫出了詩人的快意之感,這兩句初步顯示了李白極端誇張筆法的感染力。
綜觀全詩,形象鮮明,意境飄逸,情景真切,開合自然,不僅給人以藝術上的享受,而且給人以思想上的啓迪。雖屬年少之作,已經顯示了李白的詩歌天才,大手筆已見端倪,不是人盡能為之的。當時蘇梃就稱讚李白有雛鳳之態。 [2]  [3]  [4] 

登錦城散花樓名家點評

鬱賢皓《李白集》:“全詩所寫先後順序,由近及遠,語言精美,體物工細,確是詩人早年的代表作之一。” [2] 

登錦城散花樓作者簡介

李白像 李白像 [5]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6]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19
  • 2.    鬱賢皓.李白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4
  • 3.    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63-765
  • 4.    裴 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3-5
  • 5.    李白故里鄧小平親筆題詞  .人民網.2009-10-16[引用日期2014-04-10]
  • 6.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