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登樓曲

鎖定
《登樓曲》是南北朝詩人沈滿願雜曲歌辭作品。此詩通過登樓望遠抒發主人公的愁思。前二句寫登樓所見,似乎僅是寫景,卻多所藴涵。後二句用民歌式的、大致相同且稍有變化的疊句作直接的抒發。
作品名稱
登樓曲
作    者
沈滿願
創作年代
南朝
出    處
《玉台新詠》
作品體裁
五言絕句
作品題材
愛情詩

登樓曲作品原文

登樓曲
憑高川陸近,望遠阡陌(1)多。
相思隔重嶺,相憶限(2)長河。 [1] 

登樓曲註釋譯文

登樓曲詞句註釋

(1)阡(qiān)陌(mó):原指田間小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
(2)限:一作“恨”。該句比喻思念悠遠綿長。 [1] 

登樓曲白話譯文

登上高樓,山川平原,盡收眼底;遠遠望去,只見道路縱橫交錯,密若蛛網。詩人面對該千峯萬壑,迢迢綿綿,不由得心中一驚:彼該之間隔着該麼多的路途。 [1] 

登樓曲創作背景

沈滿願在南朝時期寫下該首詩。相對戰亂仍頻的北朝來説,水鄉江南的社會環境相對穩定,經濟繁榮,思想活躍,出現眾多各有門風的文化望族。 [2] 

登樓曲作品鑑賞

登樓曲文學賞析

“憑高川陸近,望遠阡陌多。”前兩句運用了隱含的寫法,寫作者登樓所見。憑高是為了望遠,望遠必須憑高。但分置於二句,卻是各有所重。登上高樓,山川平原,平時看不到的,該刻盡收眼底;視野擴大了,與那遠隔的人兒,似乎也近了許多。“阡陌多”是實實在在的、逼人的感受。該詩中的阡陌縱橫、重山險阻充滿哲理。 [1] 
“相思隔重嶺,相憶限長河。”後二句再用民歌式的、大致相同且稍有變化的疊句作直接的抒發 。“重嶺”、“長河”,均是作者親眼所見。儘管作者與相思之人隔崇山峻嶺,但也不能阻隔愛與思念。重疊的句子,宛如作者的一聲聲嘆息,留下悠悠不絕的餘韻 。
該詩在景物描寫方面視野廣闊,富有氣勢。從抒情的角度,“川路近”是自我安慰,“阡陌多”則是徒增煩惱,乍喜乍憂,情緒起伏不定。抒情成分完全隱伏在寫景之中,觸景生情,並非有意思索,由該可見用筆之細。 [3] 

登樓曲名家點評

北京大學教授、歷史學家吳小如在《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中評:前兩句寫得精闢 ,後二句寫得復沓。精闢,便有內涵豐富曲折的好處;復沓,便有情調曼婉悠長的味道。 [1] 
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冠文在《玉台新詠匯校上》中評:“憑高川陸近,望遠阡陌多”一句,寫景而不拘於亭台樓閣,開闊的取景和宏大的氣勢,眼界之寬來源於殷實的家學淵源。“望遠阡陌多”的言外之意是,思念遠方才會望遠,望遠才會發現外面的世界阡陌縱橫。 [4] 

登樓曲作者簡介

沈滿願,南朝梁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生卒年不詳。沈滿願的祖父是沈約,沈約的兒子沈旋、沈趨皆為知名文士,都有作品傳世。沈滿願出身官宦世家,嫁給徵西記室範靖(一作範靜)為妻。沈滿願有祖風,好學,頗有文才,善作詩,《詠步搖花》、《登樓曲》、《詠燈》是其代表作。 [5] 
參考資料
  • 1.    吳小如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255
  • 2.    六朝吳興女詩人沈滿願詩歌創作成就探析.湖州師範學院學報. 2017年第05期
  • 3.    陳新等編. 歷代婦女詩詞選注[M]. 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 1985.02.
  • 4.    吳冠文.玉台新詠匯校上.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52
  • 5.    吳冠文.玉台新詠匯校上.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