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登封城隍廟

鎖定
登封城隍廟,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西街西段路北,佔地面積8200餘平方米,是明至清時期的建築遺存。 [1] 
登封城隍廟始建於明代初年。廟坐北朝南,有三進院落組成,現有大門、東西掖門、照壁、東西廂房、儀門、捲棚、大殿、東西廊房、東西配房等明清建築90餘間。大門上懸有鄭板橋書體匾額“城隍廟”。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歇山式灰筒瓦頂,正脊兩側浮雕游龍、花卉等圖案,檐下一週施五踩斗拱34攢。額坊、兩山牆犀頭有豐富的浮雕。大殿保存有明代建築風格,也是登封保存較好的一座明代建築。登封城隍廟留存明清重修碑刻五品,清代石獅一對。登封城隍廟大殿為城隍廟的核心建築,是嵩山地區明清時期建築的典型代表。無論從院落佈局到殿內結構、裝飾雕刻等都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 [1]  [3-4] 
2013年5月,登封城隍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登封城隍廟
地理位置
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西街西段路北
所處時代
明至清
佔地面積
約 82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193-3-49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登封城隍廟歷史沿革

明代初年,始建登封城隍廟。 [1] 
明正統年間(1436~1449年),知縣趙興主持重修登封城隍廟。 [3]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知縣張聖誥主持重修登封城隍廟。清雍正元年(1723年),知縣楊世達主持重修。清乾隆年間(1736~1795),登封城隍廟初具規模。 [3] 
民國十四年(1925年),在登封城隍廟辦學校。 [3] 
1949年6月,登封城隍廟成立登封聯中,即登封一中的前身。除1970年登封聯中短暫遷至法王寺外,登封一中一直在城隍廟辦學,直至1990年搬遷。 [4] 
2000年8月22日,登封城隍廟整修後,改為登封歷史博物館對外開放。 [4] 
2016年,登封城隍廟大殿及東、西廊房保護維修。 [5] 

登封城隍廟建築格局

登封城隍廟坐北朝南,有三進院落組成,南北長約164米,東西寬約50米,佔地面積8200餘平方米。現有大門、東西掖門、照壁、東西廂房、儀門、捲棚、大殿、東西廊房、東西配房等明清建築90餘間。 [1] 

登封城隍廟主要建築

大門
大門
大門(2張)
大門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單檐硬山式建設,上覆灰瓦頂。大門上懸有鄭板橋書體匾額“城隍廟”。 [1]  [3] 
大殿
大殿
大殿(3張)
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歇山式灰筒瓦頂,正脊兩側浮雕游龍、花卉等圖案,檐下一週施五踩斗拱34攢。殿檐下及殿內共用木柱24根,柱下置青石柱礎。殿前有捲棚,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滾脊灰筒瓦覆頂。額坊、兩山牆犀頭有豐富的浮雕。前檐下有小八角石柱6根,柱上陰刻行書對聯3幅。大殿和捲棚中間有東西過門,分別額書“仁育”“義正”,皆為登封知縣楊世達所題。大殿保存有明代建築風格,也是登封保存較好的一座明代建築。 [1]  [3] 

登封城隍廟文物遺存

浮雕
浮雕(3張)
登封城隍廟留存明清重修碑刻五品,清代石獅一對。大殿額坊浮雕中間雕禹王鎖蛟及八仙,兩側雕有花卉、仙鶴、麒麟等。兩山牆犀頭雕八仙祝壽、關公像、龍、鳳、仙鶴、麒麟、仙露、蓮花圖案。 [1]  [3] 

登封城隍廟文物價值

登封城隍廟大殿為城隍廟的核心建築,是嵩山地區明清時期建築的典型代表。無論從院落佈局到殿內結構、裝飾雕刻等都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 [4] 

登封城隍廟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
2013年5月,登封城隍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登封城隍廟旅遊信息

登封城隍廟地理位置

登封城隍廟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西街西段路北。 [1] 

登封城隍廟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登封城隍廟,路程約31.4千米,用時約33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