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分離性障礙

鎖定
分離性障礙是一種心理生理紊亂,患者會在感知、記憶、情感、行為、自我覺察和對環境的意識等方面出現功能性分離現象。分離性障礙的發生與心理因素具有密切相關性,特別是應激性事件等精神刺激因素,例如戰爭、災難或在童年受到精神、軀體或性虐待等。研究表明具有表演型人格的人羣,以情感豐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於幻想的特點,更易患上分離性障礙。
分離性障礙的臨牀表現形式多樣,涉及認知、記憶、身份和意識等方面的病理性分離。典型症狀包括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分離性遺忘症和人格解體等。患者可能還會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焦慮睡眠障礙等。
治療分離性障礙首選心理治療,包括暗示療法個別心理治療、系統脱敏療法、分析性心理治療家庭療法等,以助於患者接納和處理應激性事件。對具有特定症狀的患者,例如精神症狀明顯或易激動的患者,或有抑鬱焦慮症狀的患者,可能還需要進行藥物治療。一般情況下,儘管分離性障礙易於復發,但通過心理學和藥物治療,可以使症狀得到緩解和改善。
中醫病名
分離性障礙
別    名
癔症
歇斯底里症
就診科室
精神科、心理科
多發羣體
35歲以下的人羣,特別是女性患者,社會經濟狀況發展相對滯後、文化程度較低的地區
常見病因
遭受過應激性事件等精神刺激因素,社會心理因素,軀體因素如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病變等
常見症狀
認知、記憶、身份、意識方面存在病理性分離;抑鬱、焦慮及睡眠障礙等
是否遺傳
學界對此尚有爭議
相關藥物
抗精神病藥地西泮抗抑鬱藥抗焦慮藥

分離性障礙病因

分離性障礙的發生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遭受過應激性事件等精神刺激因素是重要病因。

分離性障礙發病原因

  • 社會心理因素
對應激性事件的經歷和反應是引起該病的重要病因,比如經歷過戰爭和嚴重災害,童年期遭受過精神、軀體或性虐待等。
有學者認為創傷事件、重大疾病可導致個體整合功能減退,使得思維和功能系統產生分離。
  • 素質與人格類型
一般認為具有表演型人格的人易患分離性障礙。表演型人格大多表現為情感豐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於幻想、暗示性高。
  • 軀體因素
臨牀發現,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病變有促進分離性障礙發生和發展的趨勢,如多發性硬化、顳葉局灶性病變、散發性腦炎、腦外傷等均可能導致分離性障礙發作。
有專家考慮分離性障礙屬於間腦、下丘腦疾病的範疇。
  • 遺傳
對於分離性障礙是否與遺傳有關,目前學界尚有爭議。

分離性障礙誘發因素

常常與精神刺激有關。

分離性障礙症狀

分離性障礙有多種不同的臨牀表現形式,表現為認知、記憶、身份、意識方面存在病理性分離。

分離性障礙典型症狀

至少有兩個且相對持久的身份或互不聯繫的人格出現,它們交替控制個體的行為,如在童年受過虐待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天使、小惡魔伴隨左右,彷彿交替控制自己身體進行日常生活。
該類患者通常伴隨重要事件的記憶障礙,這種記憶障礙無法用遺忘解釋,這些症狀既不是由於物質濫用、癲癇等恰情況導致的。
  • 分離性遺忘症
表現為無法回憶起更為廣泛的重要的個人信息,無法用普通的健忘來解釋,如遭受過性虐待的孩子常常忘記“我是誰”。
同時包含分離性漫遊,即似乎有目的地旅行或與遺忘身份及其他個人信息有關的流浪。
持續出現不真實、分離或與自身或身體疏離的感覺,常常感到自己是自身內部心理過程的外在觀察者,感覺和周圍環境不真實或者隔着一層薄膜。

分離性障礙伴隨症狀

分離性障礙患者可以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焦慮及睡眠障礙。

分離性障礙就醫

密切觀察患者狀態,一旦出現神情警覺、失去定向力、目光接觸受限症狀,同時伴有身份、記憶、意識識別障礙,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分離性障礙就診科室

可到專科醫院的精神、心理科等相關科室就診。

分離性障礙相關檢查

最為廣泛應用的量表為分離體驗量表(DES),以及兒童主觀分離體驗訪談表、兒童分離清單(CDC)等。
另外還有基於DSM診斷標準的分離障礙訪談表(DDIS)、DSM-IV分離障礙結構化臨牀訪談(SCID-D)。

分離性障礙鑑別診斷

  • 急性應激障礙
此病的發生發展和精神刺激因素的密切相關。患者在強烈應激事件後即刻發病,病程短,無反覆發作,無繼發性獲益,預後良好。患者一般呈現高度警覺的狀態,而分離性障礙沒有。
該病和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在症狀維度、人格特質、日常機能等方面存在明顯重疊,即使採用嚴格診斷標準,醫生難以區分,兩者共病情況較多。
即酒精性遺忘症。該病是在長期大量飲酒基礎上產生的,與心理應激無關,而且有些酒精性遺忘症患者無法學習新的知識,且常常感到個人功能的顯著退化。
指無病,但為某種目的而佯裝有病;或雖有病情,但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故意誇大病情,通常帶有主觀色彩。而分離性障礙多為主觀意志無法控制。

分離性障礙治療

一般通過心理治療,輔以藥物治療,大多數患者的症狀可以改善,發病次數減少。

分離性障礙急性期治療

若患者起病緊急,躁動不安,焦慮明顯,存在一定的衝動、外走、自傷、自殺等風險,應24小時嚴密看護,必要時保護性約束、用鎮靜藥物臨時控制情緒,待患者配合後再予心理、一般藥物治療。

分離性障礙心理治療

分離性障礙多與心理因素相關,因此心理治療佔據重要地位。
清醒暗示治療
首先,醫生會用簡潔明瞭的語言,向患者介紹説明檢查結果和治療方法,告知患者該疾病是一種短暫的神經功能障礙,是可以治癒的,幫助患者對治療建立信心。
之後採用理療、按摩和被動運動等治療方式,配合適當言語鼓勵患者,讓患者相信正在逐漸恢復。
催眠暗示治療
通過催眠可消除患者分離狀態的各種症狀,如遺忘、多重人格等。
醫生通過認真聆聽患者的話,運用一些心理學技術,正強化獎勵、滿灌、心理動力學、認知行為治療等,來排解患者內心的痛苦和憤懣。
  • 系統脱敏療法
醫生引導患者循序漸進想象精神刺激的場面,直至完全接受後不再出現情緒反應,可減少症狀的再次發生的次數。
醫生引導患者認識病因對自身健康的影響,並加以消除,緩解症狀。
家庭成員配合,幫助患者走出心裏的陰影,處理安全感和背叛感以建立信任感,以及直接對父母進行建議或訓練,對患者的治療也是有益處的。

分離性障礙藥物治療

目前尚無治療分離性障礙的特效藥,主要是對症治療。比如對於伴有精神症狀或興奮躁動的患者,醫生會給予抗精神病藥治療或給予地西泮;對於伴有抑鬱焦慮症狀的患者,可給予相應的抗抑鬱藥抗焦慮藥

分離性障礙預後

該病易復發,但通過心理和藥物治療,可以得到緩解和改善,遺忘、漫遊等症狀發生次數可大大減少,一般認為該病預後是良好的。

分離性障礙預防

分離性障礙是一種容易復發的疾病,因此給予患者疾病的心理學教育、及時消除病因、改善患者的人際關係及改變某些不利的人格特點,可有助於預防疾病復發。
參考來源: [1-4] 
參考資料
  • 1.    李凌江,陸林.精神病學.第3版[M].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5:381-389.
  • 2.    中華醫學會.臨牀診療指南精神病學分冊.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06:55-57.
  • 3.    陸林.沈漁邨精神病學.第6版[M].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514-527.
  • 4.    郝偉、陸林主編. 精神病學第八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