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癌症樓

(1991年灕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癌症樓》是灕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聯)亞·伊·索爾仁尼琴
中文名
癌症樓
作    者
(蘇聯)亞·伊·索爾仁尼琴
出版社
灕江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1年
頁    數
629 頁
定    價
19.00 元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40706562
叢    書
獲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叢書

癌症樓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充滿象徵和隱喻的作品。“癌症樓也叫做13號樣樓”。科斯托格洛托夫經過二十幾年的軍隊、勞改營、流放地的生活後,他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進了癌症樓。接受放射治療後,他的病情漸漸好轉。但是,下一個療程的“激素療法”將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勞改、流放、沉冤蒙難的日子中,他已淡記了女人,當他來到“癌症樓”治療的時候,性意識在他身上猛醒,強烈的情慾,本能的慾望,成為生命力後標誌…… 本書作者寫出了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病房裏的各個病人的不同命運和經歷,他們性格的形成和人性的扭曲。作者寫的是人生的坎坷,但實際上是社會悲劇的寫照。一個個知識分子和忠心耿耿的幹部被捕、流放、勞改的事實,使作者陷入痛楚的沉思,思考產生這些悲劇的緣由。本書是一部呼喚人性的人道主義作品,同時又是剖析社會“毒瘤”、反思時代和歷史的作品。

癌症樓作者簡介

索爾仁尼琴於1918年12月11日生於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親曾在沙俄軍隊中供職,戰死在德國;母親系中學教員。1924年,隨寡母遷居到頓河上的羅斯托夫市。在這裏,他讀完了中學,考入羅斯托夫大學的數學物理系,194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與此同時,作為莫斯科大學的函授生,他在攻讀文學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衞國戰爭時期,他應徵入伍,當過炮兵連長,並因作戰有功,兩次獲得勳章,後升至大尉軍銜。
1945年2月,他在東普魯士的前線被捕,按他本人的説法,是因為在與友人通信中“批評斯大林”而“案發”被捕的。內務人民委員部以“進行反蘇宣傳和陰謀建立反蘇組織”的罪名判處他8年勞改。刑滿後被流放到哈薩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1957年,終於宣佈他“無犯罪事實”,被恢復名譽。此後,他定居於梁贊市,在一所中學裏任數學教員。在擔任教學工作的同時,他從事文學創作。
1962年11月,經赫魯曉夫親自批准,《新世界》雜誌發表了索爾仁尼琴描寫勞改營生活的中篇小説《伊萬·傑尼索維奇的一天》。著名詩人、《新世界》雜誌主編特瓦爾多夫斯基為這篇小説寫了“代序”,説它“意味着一個新的、獨特的並且是完全成熟的巨匠進入了我們的文壇……小説即刻轟動了整個前蘇聯,在文藝界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繼它之後,前蘇聯文壇寫斯大林時代勞改營、流放地。囚車和監獄的作品便大量產生。索爾仁尼琴也於1963年連續發表了3部這類主題的中短篇小説:《克列切托夫卡車站事件》《馬特遼娜一家》《為了事業的利益》。 1963年,他加入蘇聯作協。
隨着政治形勢的變化,《伊萬·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從1965年3月開始又受到公開批判。可想而知,旨在暴露斯大林時代陰暗面的長篇小説《癌症樓》(1963—1967)和描寫政治特別收容所的《第一圈》(1969)已沒有可能在蘇聯國內問世了,它們同索爾仁尼琴此後的其他作品都是在國外出版的,且引起巨大的反響。
1967年5月,第四次蘇聯作家代表大會前夕,索爾仁尼琴給大會寫了一封公開信,要求“取消對文藝創作的一切公開和秘密的檢查制度”,遭到當局指責。1968年,長篇小説《癌症樓》和《第一圈》在西歐發表。
1969年11月,索爾仁尼琴被前蘇聯作家協會開除會籍。但瑞典皇家學院卻於1970年“因為他在追求俄羅斯文學不可或缺的傳統時所具有的道義力量”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金。當時,前蘇聯官方認為這是“冷戰性質的政治挑釁”。自然,索爾仁尼琴沒有前去領獎。
1971年,德、法兩國同時出版他的長篇小説《1914年8月》。1973年12月,以揭露十月革命以來“非人的殘暴統治”為主旨的《古拉格羣島》第一卷也在巴黎出版,這是一部自傳兼特寫性的3卷本長篇小説,披露了從1918年到1956年間蘇聯監獄與勞改營的內幕。
1974年2月12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宣佈剝奪其蘇聯國籍,把他驅逐出境。同年10月,美國參議院授予他“美國榮譽公民”稱號。他先到西德,後移居瑞士,並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取了4年後補發的諾貝爾文學獎狀。1976年他遷往美國。
1989年,蘇聯作協書記處接受《新世界》雜誌社和蘇聯作家出版社的倡議,撤消作協書記處於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爾仁尼琴開除出蘇聯作協的“不公正的、與社會主義民主原則相牴觸的決定 ”,同時委託當選為蘇聯人民代表的作家們向最高蘇維埃提出撤消最高蘇維埃主席團1974年2月12日的命令。
1994年,經俄羅斯總統葉利欽邀請回歸俄羅斯。他的作品得以正式出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