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瘰鱗蛇

鎖定
瘰鱗蛇(學名:Acrochordus granulatus)又名疣鱗蛇,是蛇亞目瘰鱗蛇科下的一個品種,主要分佈於東南亞、印度以及所羅門羣島一帶。瘰鱗蛇是一個完全生活於水中的蛇種,暫時未有任何亞種被確認。
中文名
瘰鱗蛇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有鱗目
亞    目
蛇亞目
瘰鱗蛇科
瘰鱗蛇屬
瘰鱗蛇
分佈區域
印度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4] 

瘰鱗蛇形態特徵

瘰鱗蛇
瘰鱗蛇(7張)
全長雌性1000mm,尾長佔1/10。頭部灰黑色,體尾背面灰白色,具黑色環紋或黑橫斑。頭較小,與頸區分不明顯。頭背被覆瘰粒狀小鱗,吻背者略大;鼻孔位於吻背,開口向上,圓形,圍以環形鼻鱗;眼小,位於頭背側,兩眼間一橫排有鱗8~11枚,瞳孔直立橢圓形。體粗壯而略側扁,後段尤側扁;通體皮膚鬆弛,覆以細小的瘰粒狀鱗,環體中段一週有鱗約100枚;沒有較大的腹鱗,沿腹面中央的皮膚形成一褶襞,覆以極小的棘鱗。尾短而側扁。我國僅在海南省三亞沿海捕獲過1條。國外廣泛分佈於南亞、東南亞、印度尼西亞及澳大利亞北部沿海及所羅門羣島。生活於大陸或海島沿岸河口地帶,以魚為食。在有的地方數量極多,常成羣集隊,漁民捕魚時常被捕入網中。卵胎生,每次產仔蛇6~8條,初生仔蛇全長約220mm。
象鼻蛇瘰鱗蛇的腹部沒有寬闊的鱗片,而且雙眼長得接近頂部(身背),故此所有瘰鱗蛇都是水行性的。它們最為人注意的特色是其鱗片,瘰鱗蛇的表皮質感鬆弛,比起同體型的蛇類而言顯得過份地碩大;而且它們的鱗片並不是逐片相互重疊的,反而是像金字塔一般以錐狀堆積。瘰鱗蛇擅長伏擊獵食,它們會潛藏在河牀、溪澗中,等待魚類遊近,再以身體突擊地把對方捲起來。它們的鱗片相當粗糙,因此能穩穩抓着滑溜的魚類(注:和蟒類纏繞獵物不同,瘰鱗蛇並非是把它們纏死,而是起到防止逃跑的作用)。成年的瘰鱗蛇身長約在60釐米至2.5米之間。

瘰鱗蛇近種區別

瘰鱗蛇
它們最為人注意的特色是其鱗片,瘰鱗蛇的表皮質感鬆弛,比起同體型的蛇類而言顯得過份地碩大;而且它們的鱗片並不是逐片相互重疊的,反而是像金字塔一般以錐狀堆積。
阿拉佛拉瘰鱗蛇的鱗皮相當鬆弛,是其特色之一。
瘰鱗蛇 瘰鱗蛇
阿拉佛拉瘰鱗蛇 阿拉佛拉瘰鱗蛇

瘰鱗蛇地理分佈

瘰鱗蛇的主要分佈地,西起自印度及斯里蘭卡,以至東南亞熱帶地域、菲律賓一帶;南至印尼、馬來西亞、帝汶;東至新幾內亞、澳大利亞北岸、瓜達爾卡納爾島以及所羅門羣島一帶。

瘰鱗蛇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1]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2]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3]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