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瘰,漢語二級字 [4]  ,讀作瘰(luǒ),疾病名。多發生在頸部。 [1]  由於結核桿菌侵入頸部或腋窩的淋巴結而引起的。症狀是患處發生硬塊,潰爛後流膿,不易癒合。有些地區也稱“老鼠瘡”。
中文名
拼    音
luǒ
部    首
字    碼
U+7630
倉    頡
KWVF
部外筆畫
11
總筆畫
16
五筆86
ULXI
五筆98
ULXI
筆順編號
4134125121554234
四角號碼
00193
Unicode
CJK

現代釋義

瘰luǒ
⒈〔瘰癧〕中醫指結核菌侵入淋巴結,發生核塊的病,多在頸部。俗稱“癧子頸”,有些地區稱“老鼠瘡”。 [3]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郎果切《集韻》魯果切,𠀤音裸。瘰𤻤,筋結病也。《正字通》瘍繞頸項絫絫也。《方書》瘰癧,或在耳後,頤項缺盆,手少陽三焦經主之。或在胷及胷之側,皆為馬刀瘡,足少陽膽經主之。
《集韻》與蠡同。瘯蠡,皮肥也。一曰疥病。《左傳·桓六年》謂其不疾瘯蠡也。《釋文》蠡,説文作瘰。瘯瘰,皮肥也。
《集韻》盧戈切,音羸。義同。
魯猥切,音磊。癧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