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瘤果附地菜

鎖定
瘤果附地菜(學名:Trigonotis macrophylla var. verrucosa)為紫草科附地菜屬大葉附地菜的變種,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在中國大陸的貴州、廣西、廣東等地,生長於海拔800米至1,5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山坡草地、山谷潮濕地、林下或林緣,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學名
瘤果附地菜
拉丁學名
Trigonotis macrophylla Vaniot var. verrucosa Johnst.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管狀花目
紫草科
亞    科
紫草亞科
附地菜族
附地菜屬
大葉附地菜
半球果組
亞    組
瘤果亞組

瘤果附地菜形態特徵

瘤果附地菜
瘤果附地菜(7張)
小堅果有小顆粒狀突起;花萼深裂至基部,裂片長圓形,先端具短尖,長約2毫米;花冠淡紫色,筒部短,長、寬均約2毫米,檐部直徑約4毫米,裂片近圓形,長約2毫米。 [1-2] 

瘤果附地菜生長環境

生海拔800-1500米的山坡草地、山谷潮濕地、林下或林緣。

瘤果附地菜分佈範圍

產廣西北部(全縣、龍勝、大苗山、羅城)、廣東西北部(連南)及貴州南部(望謨、安龍)。模式標本採自廣西羅城。 [1] 

瘤果附地菜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民間用以治療風濕及氙氣。 [1] 

瘤果附地菜成分研究

Song,MC等在附地菜中發現一種新的無環二萜 。0tsuka等從附地菜中分離出來一種類似於木酯素的二元酸雙酯 。趙永光等對附地菜的基本營養成分進行了分析,含量分別為水分86.44% ,灰分2.23% ,粗纖維1.23% ,粗蛋白0.33% ,粗脂肪0.40% ,Vc 0.09% ,總糖0.18% 。測定其硝酸鹽含量為0.024 g/kg,含量符合安全食用標準。尹泳彪等測出附地菜含有豐富的人體必需元素,如Ca、Mg、Mn、Zn、Fe、Cu、Na及K 。邱賀媛對附地菜的硝酸鹽和Vc含量進行了測定,其硝酸鹽含量為2 858.90 mg/kg,含量超過限量標準;Vc含量為0.367 1 kg 。FUJITA,S等通過氣相色譜和質譜研究,從附地菜的揮發油中確定了74種化合物,包括21種脂肪酸、20種醇類化合物、14種碳氫化合物、2種羰基化合物和7種其他化合物 。

瘤果附地菜藥用

附地菜全草人藥,夏秋兩季採收,拔取全草,除去雜質,曬乾備用。主治胃痛、吐酸、吐血、跌打和骨折等,用量為50~ 100 g,研粉沖服;外用適量,取鮮附地菜,搗爛敷患處 。該屬的植物種類較多而藥用者卻較少,古本草記載附地菜一種,文獻資料報道一種瘤果附地菜(Trigonotis macrophyl一/aVant var.verrucosa Johngs)以及鈍萼附地菜,只此3種。其實這3種植物,均以全草入藥,源於民間。附地菜和瘤果附地菜主要在南方藥用,貴州民間用附地菜治療手足麻木、胸肋骨痛,而西北地區的青海省民間用以治感冒、胸膜炎、痢疾、胃痛、吐酸、吐血和跌打損傷等症;瘤果附地菜在貴州、廣東、廣西等地民間用來治療風濕和疝氣;鈍萼附地菜在中原地區民間藥用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