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瘞發塔

鎖定
瘞[yì]發塔(瘞髪塔),又名六祖髪塔。位於廣州光孝寺六祖殿前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瘞發塔在崇禎九年(1636年)、1954和1977年均曾修葺。
中文名
瘞發塔
地理位置
廣州光孝寺
風    格
仿樓閣式塔
形    狀
八角形
重新時間
1954和1977年

瘞發塔景點介紹

塔以石為基礎,磚灰沙結構,八角型,7層,高7.8米,每層有佛龕。塔建於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一説建於南宋時。相傳唐高宗時,六祖慧能在菩提樹下削髮為僧,主持僧法才隨即將慧能頭髮埋入土中,而後在該處建塔以紀念這位開創禪學南宗流派的大師。
瘞發塔為仿樓閣式的磚塔,是當年六祖惠能削髮受戒後埋藏頭髮的地方。形制十分精緻。塔呈八角形,七層,高7.8米,一説6·7米。層均有佛龕八個。是寺內珍貴文物之一。
相傳禪宗六祖惠能得黃梅五祖印證,密傳衣法,南歸隱遁於四會、懷集二縣間。過了十餘年,六祖到廣州法性寺(即光孝寺),遇二僧論風幡之動,“一曰風動,一曰幡動”。惠能卻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當時法性寺住持印宗法師聞其出言不凡,知為接黃梅五祖心法之人,遂請其顯現衣缽,並召集國內十大律師,於翌年(667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在菩提樹下為其剃度受戒。為了紀念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出家剃度因緣,住持僧法才募款建瘞髪塔於此,同年四月初八落成。
六祖受戒後,住持僧法才隨即把六祖頭髮瘞藏樹下。上蓋8面7層發塔。現發塔平曲作八角形,7級高7.8米,以石基灰沙磚築成,仿樓閣式塔,各面設佛龕佛像,粉牆上隱起紅色 木兼 柱、角柱、柬額,柱頭坐方櫨鬥承梁尖而無普柏枋,鬥欹下內幽頁 下施皿板。素身瓦面弧度優美,上作八角攢尖頂。因頗有唐風,有人認為基本為原構。但塔形秀麗,基座為紅色砂岩。未見其它唐代建築用此種石料,又有人認為是南宋時重建而保留早期特點。

瘞發塔補充資料

慧能的瘞發塔,傳説塔下埋藏了禪宗六祖慧能在光孝寺剃度時剪去的頭髮,瘞即埋藏的意思。根據文獻記載,慧能於唐高宗儀鳳元年(公元677年)在法性寺(即現在的光孝寺)正式剃度,而眾僧與同年四月初八建塔瘞發於此。至於現存之塔是否唐代原物,多半不是,有人認為是南宋重建之物。
目前的瘞發塔為八七級,高7.8米,以紅色砂岩作為塔基,灰沙磚築成塔身,仿樓閣式,各面設佛龕佛像。粉牆上隱起紅色角柱、柬額,柱頭坐方櫨鬥承梁尖而無普柏枋。素身瓦面弧度優美,上作八角攢尖頂,塔剎為寶葫蘆。

瘞發塔史志資料

光孝寺瘞發塔是供養六祖惠能聖發之塔。丁福保在《六祖壇經箋註》雲:“六祖發塔,在廣州光孝寺佛殿後,六祖初剃髮時,其徒為藏發於此。蓋發公式也。”①稽之各燈史、傳記、《壇經》等文獻,只記印宗法師親為六祖惠能公式發剃度,而未見有建塔瘞發之事。《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至正月十五日,會諸名德,為之剃髮”。②《祖堂集》:“正月十五日,為行者剃頭”。③《指月錄》:“正月十五日,印宗會諸名德,為祖剃髮”。④《唐韶州今華南寺惠能傳》:印宗“乃為其削椎髻於法性寺”。⑤《曹溪大師傳》:“儀鳳元年正月十七日,印宗與能大師剃髮落。”⑥《六祖大師緣起外紀》:“是月十五日,普會四眾,為師公式發”。⑦曹溪原本和宗寶本《壇經》:印宗“於是為能公式(剃)發,願事為師”。⑧均無涉瘞發塔,剃髮日期,除《曹溪大師傳》記正月十七日,餘均記十五日。
記瘞發塔最詳者,當推《光孝寺志》,該志卷三《古蹟志》雲:“瘞發塔在菩提樹右。唐儀鳳元年四月八日法性寺住持僧法才募眾建塔在菩提樹之右,為六祖瘞發立碑紀之。塔以石基灰砂築成七層,高二丈”。⑨在《藝文志》中,有法才所撰《瘞發塔記》,文曰:
佛祖興世,信非偶然。昔宋朝求那跋陀三藏建茲戒壇,預讖曰:“後當有肉身菩薩受戒於此。”梁天監元年,又有梵僧智藥三藏航海而至,自西竺持來菩提樹一株,植於戒壇前。立碑雲:“吾過後一百七十年,當有肉身菩薩來此樹下開演上乘,度無量眾,真傳佛心印之法主也。”今能禪師正月八日抵此,因論風幡語而與宗法師説無上道。宗踴躍忻慶,昔所未聞,遂詰得法端系。於十五日普會四眾,為師祝髮,二月八日,集諸名德,受具足戒。既而於菩提樹下,開單傳宗旨,一如昔讖。法才遂募眾緣,建茲浮屠,瘞禪師發。一旦落成,八面嚴潔,騰空七層,端如湧出。傳歟禪師,法力之厚,彈指即遂。萬古嘉猷,巍然不磨,聊敍梗概,以記歲月雲。儀鳳元年歲次丙子、吾佛生日,法性寺住持法才謹識。⑩
《曹溪通志》曰:“此碑見存廣東省城光孝寺菩提樹下,乃唐刻也。”然法才當年所立之碑,後已損壞斷裂,今碑乃明代重刻。寺志雲:“按原碑已斷裂,明萬曆四十年寺僧……重為立石,模刻碑立,有區亦軫繪圖,僧通岸記,現植壁間。”清人翁方綱《粵東金石略》有《唐光孝寺菩提樹瘞發塔記碑》雲:“光孝寺菩提樹發塔記。記勒石於儀鳳元年丙子,法性寺住持僧法才立。文載《曹溪志》。志雲:‘此碑見存省城光孝寺菩提樹下,乃唐刻也。’然今樹下之石,乃明萬曆壬子重刻。”今人區廣勇、伍慶祿曾補註説:“明碑見存光孝寺碑廊,碑上段刻法性寺(光孝寺舊名)講涅公式經師即印宗及主持法才同立之《菩提碑》,碑下端刻菩提樹圖,居士區亦軫繪。碑高一點五八米,寬零點九米。釋通岸撰文。通岸(1566-1647),明末南海人。與陳子壯、黎遂球等重立南園詩社,與諸名士唱酬。錢謙益《憨山塔銘》説,與憨山德清始終相依的有通岸、通炯及覺浪道盛等人。”阮元《廣東通志·金石略》收錄了翁方綱文。
註釋:①丁福保:《六祖壇經箋註》,廣東人民出版社,1962年。②《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③《祖堂集》。④《指月錄》。⑤《唐韶州今華南寺惠能傳》。⑥《曹溪大師傳》。⑦《六祖大師緣起外紀》。⑧曹溪原本、宗寶本《壇經》。⑨《光孝寺志·古蹟志》。⑩《光孝寺瘞發塔記》,《光孝寺志》之《藝文志》。《曹溪通志》卷五102頁。《光孝寺志·古蹟志》。翁方綱《粵東金石略》第24—25頁。[清]阮元: 《廣東通志·金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