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瘛瘲

(漢語詞語)

鎖定
瘛瘲,讀音為chì zòng,漢語詞語,意思是驚風,癇病,亦泛指手足痙攣。 [1] 
中文名
瘛瘲
拼    音
chì zòng
釋    義
驚風,癇病。亦泛指手足痙攣
出    處
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目錄

瘛瘲解釋

驚風,癇病。亦泛指手足痙攣。 [1] 

瘛瘲出處

《黃帝內經·素問·診要終經論篇第十六》:帝曰:願聞十二經脈之終奈何?岐伯曰: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瘈瘲,其色白,絕汗乃出,出則死矣。
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如明趙開美本《傷寒論》第6條: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温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温。風温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癎,時瘛瘲,若火燻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清·葉天士在《醫效秘傳》對瘛瘲作了較為完善的解釋,如清葉桂述吳金壽校《醫效秘傳》[卷之二傷寒諸證論]:瘈瘲瘈者,筋脈急也。瘲者,筋脈緩也。急則引而縮,緩則縱而伸,或伸動而不止,名曰瘈瘲,俗謂之搐是也。然瘈瘲者,風痰也,故癲癇則瘈瘲焉。傷寒瘈瘲者,皆由汗下之後,脾土受傷,肝木時旺,肺金不能制之,是以木生火,火生熱,熱生風,風火交?,則手足動搖而搐搦也。傷寒至此,可謂危矣。治須平木降火,佐以和血脈、祛風痰之劑,倘勢稍減,症可治也。
參考資料
  • 1.    瘛瘲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