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痢是一個漢語一級字 [4]  ,部首是疒,讀作痢(lì),本義指病名,即“痢疾”。 [1-3]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UTJK
倉    頡
KHDN
筆    順
413413123422
部首筆畫
5
部外筆畫
7
總筆畫
12
四角號碼
0012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75E2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形聲。從疒( jí),表示與疾病有關,利聲。本義:病名。即“痢疾”
dysentery
凡山水甚強寒,飲之皆令人痢。——曹操《魏武令》
痢症(痢疾)
(參考資料: [2]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𠀤力至切,音利。瀉也。《正字通》方書分血痢,氣痢,赤痢,白痢,泄痢,酒痢,虛痢,五色痢,水谷痢,赤白痢,噤口痢,休息痢,勞痢,暴痢,久痢。諸證皆濕熱積滯,暑毒虛滑所致。 [2] 

方言彙集

◎ 贛語:lii5
◎ 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li5 [客英字典] li5 [海陸腔] li6 [寶安腔] li3 [梅縣腔] li5 [客語拼音字彙] li4 [東莞腔] li5
◎ 粵語:lei6
◎ 潮州話:li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