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痙攣型小兒腦癱

鎖定
痙攣型小兒腦癱是指因未成熟大腦在各種原因作用下發育不全而致的非進行性損傷所引起的運動和姿勢紊亂。痙攣型小兒腦癱發病率最高,約佔全部病人的60%~70%。其發病率隨着產前護理、社會經濟條件、環境以及母親和嬰兒所接受的產科和兒科的護理的改善而增長。
外文名
spastic childs cerebral palsy
多發羣體
新生兒,早產兒
常見發病部位
大腦
常見病因
錐體束系統受損,早產
常見症狀
屈肌張力增高,大腿內收肌張力增高
傳染性
無傳染性
西醫學名
痙攣型小兒腦癱
所屬科室
內科 - 神經內科
症狀分類
重度痙攣、中度痙攣、輕度痙攣

目錄

痙攣型小兒腦癱簡介

痙攣型小兒腦癱患者症狀 痙攣型小兒腦癱患者症狀
痙攣型小兒腦癱發病率最高,約佔全部病人的60%~70%。病變波及錐體束系統,肌張力增高,肢體活動受限,上肢表現為屈肌張力增高,肩關切內收,肩胛帶後縮,肘關節屈曲,腕關節屈曲,拇指屈曲呈緊握拳狀,拇指內收,緊握於掌心。下肢大腿內收肌張力增高,髖關節內旋,大腿外展困難,踝關節蹠屈。 卧位時膝關節、髖關節呈屈曲姿勢,俯卧位時抬頭困難,仰卧位時頭後仰。坐位開始時頭後仰,以後能坐時,兩腿伸直困難。脊柱後凸,跪下時呈W形,站立時髖膝略屈,足尖着地,行走時由於跟腱收縮,足跟不能着地而呈踮足。大腿內收肌緊張行走時呈剪刀步態。腱反射亢進或活躍,骨膜反射增強,踝陣攣陽性,2歲以後巴氏徵仍陽性。

痙攣型小兒腦癱症狀

痙攣型小兒腦癱患者,在活動其肢體時會感到肌肉要比正常兒或正常人“僵硬”。所謂的“僵硬”也就是我們治療時所説的“肌張力比較高”。當這類患兒去醫院就診檢查時,醫生會發現他有肌腱反射亢進,踩痙攣明顯等特徵。當患兒站立行走時,會出現全身性緊張,雙上肢屈曲,伸直較困難,雙下肢常常處於交叉狀態,這種姿勢稱作“剪刀步態”。這種患兒因長期處於高度肌緊張狀態,故他的肌腱很容易短縮,關節攣縮變形。如跟腱短縮形成尖足,走路時只用腳尖着地。膝關節屈曲攣縮不易伸直、髖關節也是屈曲攣縮不能後伸(患兒不能做向後方踢腿的動作)。痙攣型患兒常常是外科手術治療的對象。
痙攣型患兒多見四肢癱和雙下肢癱及偏癱型的腦癱,他們的肌張力處於高度緊張,幾乎沒有什麼變化,根據肌張力緊張程度的不同,痙攣型還可以細分成重度痙攣、中度痙攣、輕度痙攣。其中重度痙攣患兒的肌肉在被動運動時改變的姿勢可形象地比喻為“鉛管樣”和“折刀樣”的改變,患兒本身活動時,由於肌張力的原因,幾乎沒有自我調節的能力。在這種患兒中,關節攣縮、畸形、肌肉萎縮、短縮的現象是最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