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痙,漢語二級字 [4]  ,讀作痙(jìng),〔痙攣〕肌肉收縮,手腳抽搐的現象。俗稱“抽筋”。 [3] 
中文名
拼    音
jìng
部    首
倉    頡
KNOM
部外筆畫
5
總筆畫
10
五筆86&98
UCAD
筆順編號
4134154121
四角號碼
0011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75C9
注    音
ㄐㄧㄥˋ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痙jìng
⒈ 〔痙攣〕肌肉收縮,手腳抽搐的現象。俗稱“抽筋”。 [3] 
基本詞義
◎ 痙
痙 jìng
〈名〉
(1) 風強病。也稱“痙攣” [convulsion]
痙,彊急也。——《説文》 [3] 
(2) 又如:痙風(痙攣,風病);痙病(風強病,痙攣)
常用詞組
痙攣、痙笑 [3]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其頸切《集韻》巨井切,𠀤音涇。《説文》彊急也。《內經》諸痙項強,皆屬於濕,方書以中寒濕發熱惡寒,頸項強急,身反張如中風狀,或掣縱口張為痙。俗作𤷁。 [1] 

方言集匯

◎ 贛語:jying1 痙痛的
◎ 粵語:ging6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