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病因學

鎖定
病因指外界客觀存在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學的、社會的等有害因素,或者人體本身的心理及遺傳的缺陷,當其作用於人體,可以引起致病效應者,稱為病因,或致病因素。病因學就是研究致病因素侵襲人體,在內外環境的綜合作用下,引起人體發病,並研究發病機制的科學。 [1] 
中文名
病因學
外文名
Etiology
基本解釋
研究發病機制的科學
病因劃分
內因和外因
病因學是研究疾病發生的原因和條件的學科.病因總的可分為內因和外因。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正常的生命活動要求人體能與外界各種因素保持動態平衡。如果這種平衡失常,即產生疾病。造成這種失常的原因,一是外來刺激超過了機體調節適應的能力,這就是外因;一是機體內部抵抗外界各種動因的能力降低,或體質上的某些缺陷而導致疾病的發生,這就是內因。關於外因,中醫歸納為風、寒、暑、濕.燥、火六淫和疫癘之氣,其中既包括理化性致病因素,也包括生物性致病因素。關於內因,泛指能導致疾病發生的人體內在的一切因素,其中中醫學特別強調七情內傷,即喜、怒、憂、思、悲、恐,驚的過度刺激,能使人體防禦疾病的能力減弱,故易受外界邪氣的侵襲而發病,或無外邪而機體本身自病,中醫學稱此為“正氣虧虛”,“精氣不足”。體質也屬於內因,如某些人正氣有衰,對原本無害的物質如花粉、藥物.魚蝦等產生過敏反應而發生病理狀態。中醫學認為內因是發病的根據,外因是發病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即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參考資料
  • 1.    王翔樸,王營通,李珏聲.《衞生學大辭典》:青島出版社,2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