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疳疾

鎖定
疳疾,指小兒脾胃虛弱,運化失常,以致乾枯羸瘦的疾患。由多種慢性疾患引起,臨牀以面黃肌瘦、毛髮稀疏枯焦、腮縮鼻幹,唇白,瞼爛,脊聳體黃,咬甲鬥牙,焦渴,嗜異、腹部膨隆、精神萎靡為特徵。
別    名
疳積
就診科室
消化內科,兒科
常見發病部位
脾臟
常見病因
小兒恣食肥甘,損傷脾胃,積滯中焦
常見症狀
面黃肌瘦、毛髮稀疏枯焦、腮縮鼻幹,唇白,瞼爛等

疳疾病因病機

疳由肥甘所致;多因小兒恣食肥甘,損傷脾胃,積滯中焦,日久形成疳疾,或説“疳者幹也,因脾胃津液乾枯而患”;系“蟲動則侵襲蝕成疳”者。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小兒脾胃嫩弱,常為不足,易為乳食、濕熱等病邪所傷,脾胃傷,津液耗則氣血虛衰,肌膚、筋骨、經脈、臟腑失養,故疳諸症隨之發生。其病機主要是,因乳食不節,積滯傷脾,或感染諸蟲,久而生熱,熱灼津傷,因而熱、積、蟲三者交蒸,氣液虧虛而成。

疳疾臨牀表現

面黃肌瘦、頭大頸細、頭髮稀疏,精神疲憊,腹部膨大,青筋暴露,或腹凹如舟,飲食異常。疳疾由於病因複雜,病情多變,故其分證甚多,其名亦雜。
臨牀多以五臟分證,其中尤以脾疳為常見。
肝疳,則頰左生瘡,眼目赤爛,肢體似癬,兩耳前後、項側、缺盆、兩股結核,或咬指甲,搖頭側目,白膜遮睛,羞明畏日,肚大青筋等。
心疳,則口舌生瘡糜爛,身體壯熱,面黃頰赤,或作腫痛,腹滿膈悶,或掌熱咽乾,渴喜飲,盜汗,咬齒虛驚。
脾疳,則體黃而瘦,皮膚乾澀,頭不生髮,或生瘡痂,或人中口吻赤爛,吐逆乳食,嗜土,腹大臍突,大便溏薄,小便濁白,或合目昏睡等。
肺疳,則鼻外生瘡,咽喉不利,頸腫齒痛,喘咳氣促,寒熱少氣,皮膚皺揭,鼻癢出涕,衄血目黃,小便混濁而頻數。
腎疳,則發育遲緩,腦熱吐痰,手足逆冷,肢體削瘦,夜則微寒發熱,滑泄腹痛,口臭作渴,齒齦潰爛,尻耳生瘡等。

疳疾辨證施治

1.心疳
又名驚疳,多由心經鬱熱而致。證見面赤唇紅、壯熱、煩躁、小便赤澀、口舌生瘡、煩渴,盜汗或虛驚。治則清心瀉熱。方用瀉心導赤湯合清熱甘露飲加減。
2.肝疳
又名風疳,多因肝經受熱所致。證見眼澀癢、搖頭揉目、面色青黃、多汗、下痢頻多、肌肉消瘦、目胞赤腫、翳生淚多、白膜遮睛、瀉多青色,治當清肝瀉熱,方用柴胡清肝飲,或用肝疳丸。
3.脾疳
又名疳積,多由餵養不當引起脾胃虛損,營養不良。初期面黃肌瘦、能食易飢、大便時干時稀、睡眠不安、多汗、愛俯卧。患兒黃瘦腹大,或嗜食土、生米、茶葉,治宜消疳健脾,可用肥兒丸、參苓白朮散或調脾湯。
4.肺疳
又稱氣疳,多因鬱熱傷肺而致。證見咳嗽氣逆、咽喉不利、多涕,或鼻下生瘡、壯熱憎寒、潮熱喘嗽,鼻爛流涕,治宜清肺瀉熱,方用瀉白散加味,或用清肺湯。
5.疳腫
乃由疳久脾衰,不能制水,故頭面四肢浮腫,脹甚者褐子丸,大喘者不治。
6.丁奚疳
證見腹大項細,哺露,翻食吐蛔,面色蒼白,低燒潮熱,四肢細小,項長骨露,尻臀無肉,腹脹臍突,以及食多吐逆,泄瀉無度等。系脾疳重症。治宜補脾養胃,方用蘆薈丸。
7.腎疳
又名急疳,多由伏熱內阻,或由腎氣不足所致。出現形體贏瘦,齒齦出血或潰爛、寒熱時作、多汗、四肢無力等。治宜滋腎補脾,方用六味地黃丸主之。
8.腦疳
指疳疾患者頭部生瘡,或毛髮焦枯等局部病症。多因氣血不足,或由於感染所致。應以治疳為主,併兼治其標。
9.眼疳
是由疳熱上攻於眼所形成,初起時,常先目部癢澀變赤紅爛,繼則眼胞腫痛,白睛生翳,漸漸遮滿全眼,不時流淚,羞明畏光。治宜疏解肝火,用清瀉肝經火熱的清熱退翳湯主之。
10.鼻疳
主要是由於疳疾毒熱攻肺所致。因鼻是肺的苗竅,所以發病時,大多鼻塞、赤癢疼痛、浸淫潰爛,下連唇際,咳嗽,呼吸短促,毛髮焦枯。治當清肺瀉熱,方選清金散加減。
11.牙疳
主要是由於毒熱攻胃所致。因牙齦屬胃絡,一旦毒火上發,則致牙齦變爛腫痛,甚則顏色紫黑,口臭出血,牙齒動搖脱落,嚴重的甚至穿腮蝕唇,病勢危急。治宜瀉其毒火。但此證必須胃強能食,才能勝任峻藥,否則預後不佳。
12.蛔疳
因生蛔蟲日久而成的疳疾。患兒多形體贏瘦、精神不安,腹中作痛、皺眉多啼、嘔吐清水、夜間磨牙、容易飢餓、嗜食異物。治宜先用使君子散,驅蟲用以治標。
疳瀉、疳熱、疳痢、疳腫脹、疳渴等均系疳患兒合併症,臨證時當細審明辨,分別其表裏虛實、標本緩急,隨證施治。

疳疾預後

小兒疳疾的預後,隨其原發疾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均可治癒。由於疳多因大病後或吐瀉峻下後,致脾胃虛損亡津液而成,故其病癒否,視脾胃與津液的恢復程度而定。脾胃、津液恢復快,病癒也快;脾胃、津液恢復差,病癒也差。另外,有一種所謂“走馬疳”者,見於各種急性感染性疾病之後,疳熱上衝,速如走馬,輕則牙齦潰爛,唇吻腫痛可治,重則牙齒蝕落,腮頰透爛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