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疣吻沙蠶

鎖定
疣吻沙蠶是沙蠶科 [15]  疣吻沙蠶屬動物。 [16]  疣吻沙蠶體細長稍扁;由60多個體節組成,前端背面到口腔基部綠褐色,後面稍帶紅色,背中央淺紅色,頭略呈六角形,有大眼2對,頭部腹面中央有口,觸鬚4對,觸角和觸手各2個,吻分前後兩部分;體節兩旁均有疣足,背須有大基葉,腹須同長,基葉不黑,背肢較小,肛節有小肛須1對。 [17]  民間認為,疣吻沙蠶在早晚兩造水稻孕穗揚花時性成熟而破土而出,故名禾蟲。 [18] 
疣吻沙蠶分佈於中國廣西、廣東、福建、江蘇等海域, [15]  通常棲息於鹹淡水交匯的沿海或河口的稻田或淺灘淤泥沙質土中。 [18]  疣吻沙蠶具有羣浮行為,會在一定時期同步地離開棲息地由底棲浮游於水面排放精卵;並且疣吻沙蠶在羣浮時,雌雄個體常相伴做旋轉運動或雄性圍繞雌性打轉,在旋轉過程中排放精卵,此為“婚舞”; [19]  能游泳,生殖季節或夜出覓食。 [20]  疣吻沙蠶主要以腐爛的禾根等為食。 [18]  疣吻沙蠶一年之中有兩個繁殖季節,分別是農曆四、五月和農曆九、十月的大潮期,雌性異沙蠶體懷卵量為 20 萬粒~30 萬粒。 [18] 
疣吻沙蠶始載於《本草綱目拾遺》,其味甘,性温,無毒,具有補脾益胃、益氣生血和通利小便的功效。 [21]  現代研究,新鮮的疣吻沙蠶成體含有較高的水分和較高的蛋白質。 [15]  除此之外,疣吻沙蠶肉質韌而爽脆,味道鮮美,可食用。 [22]  由於疣吻沙蠶個體大,浮游量極多,是垂釣時的理想餌料。 [23]  並且疣吻沙蠶棲於河口稻田時,常齧食稻根,給稻農造成損失,是農業上的一種害蟲。 [24] 
中文名
疣吻沙蠶
拉丁學名
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us
別    名
禾蟲
流蜞 [25] 
動物界
環節動物門
多毛綱
沙蠶目
沙蠶科
疣吻沙蠶屬
疣吻沙蠶
亞    屬
疣吻沙蠶
亞    科
裸吻沙蠶亞科
亞    種
[1] 
分佈區域
廣東、福建、上海等省市
命名者及年代
(Quatrefages, 1866) [3] 
保護級別

疣吻沙蠶形態特徵

疣吻沙蠶體細長,最大的標本長達223毫米,寬(體最寬處,包括疣足及剛毛)3毫米,具156個體節。口前葉具2個觸角和2個小觸手,頭部短而寬,眼大,有兩對,位近口前葉的兩側綠。體中部背須具大基葉,腹領同長,背肢較小。剛毛較長而多,均為復剛毛。肛門節小,末端具一對小肛須。 [4]  吻前端有一對淺黃色大頸,顎的內緣有齒16個。吻上僅具有歡的乳突,Ⅰ區一個,Ⅱ區不顯明,Ⅲ、Ⅳ兩區有不規則排列的乳頭狀小突起15-16個,Ⅴ、Ⅵ兩區各具一個顯明的大乳突,此外Ⅴ區上方還有一個等大同形的乳突,因此在這兩區有4個排列很整齊非常顯明的大乳突,Ⅶ、Ⅷ兩區構有10數個排列不整齊的大乳突。 [5] 
疣吻沙蠶足的主要特徵是背葉僅具一個下舌或稱腹舌,無上舌(背舌)。此外第Ⅰ、Ⅱ兩剛節的背葉上無剛毛。具背腹須。剛毛復型有三種,分別是:端節為長刀形,一邊具捆齒,基節為等齒型;端節形狀同上,基節為異齒型;端節為短鐮刀形,基節為異齒型。羣遊的性成熟異沙蠶期個體具有游泳的漿形剛毛,端節為漿形,基節為異齒型。肛節具兩個長的肛須。生活時體為淺黃褐色。 [5] 
疣吻沙蠶

疣吻沙蠶動物區別

疣吻沙蠶
光裸星蟲
體細長,最大的標本長達223毫米,寬3毫米。
體長圓形,略似蚯蚓,體長120-220毫米,大者寬約10毫米。
具156個體節。
體壁縱肌成束,30-31條,與環肌交錯排列成方格狀布紋,縱橫分明。
生活時體為淺黃褐色。
體乳白色而略帶淡紅色。
疣吻沙蠶 疣吻沙蠶
光裸星蟲 光裸星蟲

疣吻沙蠶棲息環境

疣吻沙蠶屬於廣分佈的暖温帶和亞熱帶種,適宜的温度範圍為1℃—35℃,適宜的鹽度範圍為1%—37%。在中國,該種主要分佈於東海和南海鹹淡的河口區。可棲於稻田,性成熟時羣浮於河口區水面。 [6-7] 

疣吻沙蠶生活習性

疣吻沙蠶覓食行為

疣吻沙蠶幼蟲時期(養殖情況下)主要攝食單細胞藻類,以底棲硅藻、扁藻等為食物。 [9]  成蟲以單細胞藻類和動植屍體腐屑等為食,能有效利用淤泥中的營養成分,屬雜食性動物。 [8] 

疣吻沙蠶羣浮行為

羣浮指在疣吻沙蠶一定時期同步地離開棲息地由底棲浮游於水面排放精卵。疣吻沙蠶的羣浮具有同一物種、同一地點、相同時間的特徵,同步性受外界環境因素如温度、潮汐、鹽度、月相、日照等的影響。自然條件下,疣吻沙蠶在繁殖季節表現出半月相型羣浮週期,即每月兩次的羣浮高峯,只在新月和滿月附近幾天內出現羣浮。 [8] 
但是温度是控制羣浮的第一決定因子,如果温度低,即使其他條件滿足也不會出現羣浮。適宜的鹽度是誘導羣浮的重要因素,當温度條件適宜,把疣吻沙蠶異沙蠶體存放於淡水中,則沒有明顯羣浮的現象;如果把異沙蠶體轉入適宜的海水中,則羣浮活動加劇。日照變化對羣浮有影響,羣浮活動在日落後3小時—5小時達到高峯。 [8] 

疣吻沙蠶婚舞行為

和多數海洋多毛類沙蠶科動物一樣,疣吻沙蠶在羣浮時,雌雄個體常相伴做旋轉運動或雄性圍繞雌性打轉,在旋轉過程中排放精卵,此為“婚舞”。當雌雄異沙蠶體相遇時,雄蠶表現得較為活躍,不停地圍繞着雌體遊動,經過大約1 小時的性誘惑,雌蠶則活躍起來,遊動速度逐漸加快,一邊快速遊動,一邊從體末端的臨時裂口排放出青綠色的卵,產卵時間約持續10分鐘—20分鐘。雌蠶產完卵後靜卧底部,而雄蠶則在漂浮的卵間快速遊動,約30分鐘後精子排放完畢,雄蠶沉入水底,精子可在水中存活約30分鐘,精卵在水中完成受精過程。需要説明的是,若將雌雄異沙蠶體分開暫養,再將雌雄配對放在同一水體,那麼產卵排精行為可短時間內發生。雌雄異沙蠶體在沒有異性的刺激下,一般不表現出婚舞的行為,也不能誘發產卵和排精。 [8] 

疣吻沙蠶天敵

原生動物、搖蚊幼蟲(孑孓)、水生昆蟲等會嗜食疣吻沙蠶受精卵甚至鑽入卵膜內殘食胚胎,有時還會寄生於幼體體表,危害疣吻沙蠶受精卵和幼體。 [8] 

疣吻沙蠶分佈範圍

疣吻沙蠶中國分佈

疣吻沙蠶分佈廣東、福建、上海、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等。 [2]  [10] 

疣吻沙蠶世界分佈

疣吻沙蠶的主要分佈區在日本瀨户內海備前國的兒島灣,東京附近淡水,常陸的涸沼湖,駿河灣及北部(太平洋沿岸)的松島灣,此外在越南紅河口及爪哇也有分佈。 [5] 
疣吻沙蠶分佈圖 疣吻沙蠶分佈圖

疣吻沙蠶種羣現狀

由於水生環境質量變差、養殖農藥污染、人工大量挖捕等因素,疣吻沙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導致自然種羣資源衰退,疣吻沙蠶產量不斷萎縮。而在福建至廣西一帶,特別是廣東珠三角地區,都有吃疣吻沙蠶的傳統,疣吻沙蠶產量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11] 

疣吻沙蠶繁殖方式

疣吻沙蠶無明顯的生殖系統,生殖細胞的來源尚不明確,生殖細胞在體腔中發育成熟,在異性沙蠶性信息素的誘導下,成熟精卵經體末端的臨時裂口排出體外,在海水中進行體外受精。和多數海洋多毛類沙蠶動物一樣,疣吻沙蠶在性成熟的過程中,存在着由無性個體或非生殖個體向浮游的有性個體或生殖個體轉變的現象,形態特徵發生顯著變化,稱為生殖態或稱異沙蠶體。變態後雄性異沙蠶體游泳區疣足背須上有乳突,尾部呈暗紅色,中間有一條縱向乳白色帶,在顯微鏡下觀察,肛門周圍有菊花狀乳突。雌體背須光滑、無乳突,尾部呈青綠色。 [8] 
疣吻沙蠶為雌、雄異體,即兩個不同個體的精子和卵子相結合,屬異體受精。受精方式為精子和卵子同時排出體外,在雌體產孔附近或在水中受精,稱體外受精。這種受精方式是水生動物的普遍生殖方式,如大多數魚類、部分兩棲類、幾乎所有的沙蠶科動物。疣吻沙蠶為單精受精,即只有一個精子進入卵內完成受精,卵子一旦與精子接觸,就立即被激活併產生一系列相應的變化,阻止其它的精子入卵。但其它精子會繼續圍繞卵周圍活動,精子的活性一直持續30分鐘左右,之後粘附在卵細胞上或在水中死去。死去的精子容易敗壞水質,從而滋生大量的有害原生動物,導致受精卵或胚胎被殘食。所以,在人工繁殖操作過程中,必須在受精後30分鐘內完成洗卵,去除多餘的精子和死精,這對保證受精卵的成活率和孵化率是很有必要的。 [8] 

疣吻沙蠶主要價值

疣吻沙蠶食用價值

口感
疣吻沙蠶低脂肪高蛋白,烹飪後香濃味鮮,甘香軟滑,是一種“多情”的食物,味道會在齒間纏繞,長久不去。正如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中講,吃到“小瑪德萊娜”餅乾時的感覺是:“只覺人生一世,榮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時遭劫亦無甚大礙。” [12] 
疣吻沙蠶可蒸可燉,可煎可炸,或焦香可口,或清甜香滑。簡單的蟲子能做出想象不到的諸多美味。和着雞蛋、生蒜子、陳皮絲的缽仔燉疣吻沙蠶奇香無比,得細細品嚐,一小口一小口,讓蟲子滑進嘴裏。膏香、膩香、滑香,一層層進入到食客的心裏。如果恐害怕見到一條條清晰的疣吻沙蠶,可以嘗試外焦內嫩香脆爽口的椒鹽疣吻沙蠶。就此下酒,酒香滋養着蟲香,唇舌間頃刻充滿了快感。還有軟糯鮮甜的疣吻沙蠶煽飯、種煎蛋,採用新鮮疣吻沙蠶和曬乾的疣吻沙蠶-起煲的疣吻沙蠶湯,均是一絕。就連陳夢因《粵菜溯源錄》也列有這樣的一席疣吻沙蠶宴:金菜疣吻沙蠶湯、蓮藕煲疣吻沙蠶湯、疣吻沙蠶栗子蚊燒腩、醃鹹疣吻沙蠶蒸臘肉、疣吻沙蠶灼柚皮、乾燒疣吻沙蠶、炒疣吻沙蠶、疣吻沙蠶炒蛋等。 [12] 
曬疣吻沙蠶,制疣吻沙蠶餅。疣吻沙蠶餅,以鮮取勝。《順德縣誌》載:“疣吻沙蠶,制之做醬,或醃鹹曬為幹,味皆美。” [12] 
營養
新鮮的疣吻沙蠶成體含有較高的水分和較高的蛋白質。幹品中,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較高,灰分的含量則偏低;所含的氨基酸種類較齊全,除了在水解過程中被破壞的色氨酸外,其餘17種氨基酸均可檢測到。其中,穀氨酸的含量最高,胱氨酸的含量最低;人體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較高,佔到了氨基酸總量的39.4%,必需氨基酸與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為65%;含有較豐富的鈣、磷、鐵、銅、錳、鋅、硒等微量元素。 [13] 

疣吻沙蠶藥用價值

疣吻沙蠶的功效作用有補脾益胃、補血養血、利水消腫。該動物適用於脾胃虛弱、貧血、肢體腫脹等病症。 [13] 
  1. 貧血:疣吻沙蠶5條,黃芪12克,當歸10克,每日一劑,水煎,分兩次服。 [14] 
  2. 水腫:疣吻沙蠶15克,水煎。每日2次。 [14] 
  3. 胃脘痛(寒證):疣吻沙蠶15克,糧醋少許。水煎服,每日2次。 [14] 
  4. 消化不良:疣吻沙蠶10克,雞蛋1個,將兩味放碗內,加水200毫升,放籠內蒸熟食用,每日1次,連服3-6日。 [14] 

疣吻沙蠶經濟價值

2015年,中國廣東珠三角地區野生和人工養殖疣吻沙蠶市場價格攀升,每公斤高達240—360元。2020年,中國廣東珠三角鬥門地區已開發疣吻沙蠶增養殖面積975畝,年產量約20噸,年產值720萬元左右,增養殖疣吻沙蠶從業人數達1600人以上,斗門疣吻沙蠶增養殖可開發面積上萬畝,發展潛力巨大。 [11] 
參考資料
  • 1.    疣吻沙蠶  .中國生物志庫·動物志庫[引用日期2023-01-01]
  • 2.    徐亞萍,許俊主編.庭園藥用動物250種[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1.01:31
  • 3.    Tylorrhynchus heterochetus (Quatrefages, 1866)  .WoRMS - 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引用日期2023-01-01]
  • 4.    福建省中醫藥研究所,廈門大學海洋系編.福建藥物志 第3冊[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06:38
  • 5.    疣吻沙蠶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1-01]
  • 6.    楊德漸,孫瑞平編著.海錯鱗雅 中華海洋無脊椎動物考釋[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3.01:113
  • 7.    王光亮主編.藥用動物養殖技術[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04:84
  • 8.    陳興漢.疣吻沙蠶繁殖生物學探討[J].海洋與漁業,2014,(第8期):64-66
  • 9.    羅華明,賀潔,翁歆之,李建平.沙蠶水泥池養殖試驗[J].科學養魚,2021, (08):70-71
  • 10.    王茂元,周洪磊. 疣吻沙蠶苗種繁育關鍵技術[J]. 科學養魚, 2020, (02): 61-62
  • 11.    李易珊. 廣東水產美食地圖——斗門禾蟲 水中“冬蟲夏草”[J]. 海洋與漁業, 2020, (01): 31
  • 12.    梁素紅文;梁素紅繪.Hello,神灣[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07:26-28
  • 13.    鄧家剛編著.廣西海洋藥物[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09:211
  • 14.    鄧家剛,郝二偉,侯小濤主編.海洋中藥學[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1:218
  • 15.    鄧家剛編著,廣西海洋藥物,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09,第211頁
  • 16.    潘英俊,粵廚寶典叢書 粵廚寶典 砧板篇 升級版,廣東科技出版社,2017.03,第397頁
  • 17.    徐亞萍,許俊主編,庭園藥用動物250種,中國紡織出版社,2001.01,第31頁
  • 18.    陳興漢.疣吻沙蠶繁殖生物學探討[J].海洋與漁業,2014(08):64-66.
  • 19.    陳興漢.疣吻沙蠶繁殖生物學探討[J].海洋與漁業,2014(08):64-66.
  • 20.    上海辭書出版社編,辭海 生物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05,第415頁
  • 21.    冉先德主編;徐扣根,任超,侯獻平副主編,中華藥海 下 第1冊 全新修訂經典版,哈爾濱出版社,,第536頁
  • 22.    郝志闊編,烹飪原料,中國質檢出版社,2012.05,第242頁
  • 23.    北京師範大學交叉學科研究會編纂,中國老年百科全書,寧夏人民出版社,1994.03,第395頁
  • 24.    孫瑞平等編著,沙蠶養殖與開發,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12,第124頁
  • 25.    福建省首次實現禾蟲人工養殖 項目位於馬尾琅岐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4-02-2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