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疏葉當歸

(治療風寒濕痹、腰膝痠痛、頭痛的中藥)

鎖定
疏葉當歸,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疏葉當歸Angelica laxifoliata Diels的根。分佈於甘肅、四川等地。具有祛風勝濕,通絡止痛之功效。用於風寒濕痹,腰膝痠痛,頭痛,跌打傷痛,瘡腫。
別    名
疏葉獨活
紅果當歸
豬獨活
騷羌活
中文學名
疏葉當歸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傘形目
傘形科
當歸屬
疏葉當歸
分佈區域
甘肅、四川等地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疏葉當歸入藥部位

根。

疏葉當歸性味

味辛、苦,性温。

疏葉當歸功效

祛風勝濕,通絡止痛。

疏葉當歸主治

用於風寒濕痹,腰膝痠痛,頭痛,跌打傷痛,瘡腫。

疏葉當歸相關配伍

治風濕腰膝痠痛:疏葉獨活、防風、秦艽、當歸各9g,桑寄生15g,杜仲12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疏葉當歸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煎湯洗。

疏葉當歸使用注意

陰虛內熱者不宜用。

疏葉當歸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去其莖葉,洗淨,曬乾。

疏葉當歸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根圓柱形,單一或稍有分枝,長7-18釐米,基部粗1-2釐米,灰黃色,微有香氣。莖高30-90釐米,有時達150釐米,粗4-7毫米,綠色或帶紫色,光滑無毛。基生葉及莖生葉均為二回三出式羽狀分裂,葉片長12-17釐米,寬10-12釐米,有排列較疏遠的小葉片3-4對,葉柄長5-10釐米,下部葉柄長達30釐米,葉鞘長4-7釐米,伸展,半抱莖,邊緣膜質;莖頂端葉簡化成長管狀的膜質鞘,光滑無毛;末回裂片披針形至寬披針形,膜質,長2.5-4釐米,寬1-2釐米,基部鈍圓形至楔形,無柄,頂端漸尖,邊緣有細密鋸齒,齒端有短尖頭,背面粉綠色,網狀脈細而明顯,兩面均光滑無毛,或脈上有時有微毛。復傘形花序頂生,直徑5-7(-10)釐米,花序梗及傘輻有細稜,稜上有短柔毛;傘輻30-50,長約2.5-4釐米,果期長達9釐米,總苞片3-9,披針形,帶紫色,有緣毛;小傘形花序有花10-35,小總苞片6-10,長披針形,有緣毛;無萼齒,花瓣白色,倒心形,基部漸狹,頂端內折,花柱基扁平,略凸出。果實卵圓形,長4-6毫米,寬3-5毫米,黃白色,邊緣常帶紫色或紫紅色,無毛,背稜和中稜線形,稍隆起,側稜翅狀,厚膜質,較果體寬,稜槽內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疏葉當歸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300-3000m的山地草叢中。分佈於甘肅、四川等地。

疏葉當歸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勝濕,散寒止痛。治風濕痹痛,腰膝痠痛,感冒頭痛,癰瘡腫毒。”
[1-2] 
參考資料
  • 1.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