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畿輔水利議

鎖定
 《畿輔水利議》是林則徐所著作品,出自於《林則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名稱
畿輔水利議
作    者
林則徐
作品出處
林則徐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創作年代
近代

畿輔水利議作品原文

竊惟國家建都在北,轉粟自南,京倉一石之儲,常糜數石之費。循行既久,轉輸固自不窮,而經國遠猷,務為萬年至計,竊願更有進也。恭查雍正三年命怡賢親王總理畿輔水利營田,不數年墾成六千餘頃,厥後功雖未竟,而當時效有明徵,至今論者慨想遺蹤,稱道勿絕。蓋近畿水田之利,自宋臣何承矩,元臣托克托、郭守敬、虞集,明臣徐貞明、邱浚、袁黃、汪應蛟、左光斗、董應舉輩,歷歷議行,皆有成績。國朝諸臣,章疏文牒,指陳直隸墾田利益者,如、、朱軾、徐越、湯世昌、胡寶瑔、柴潮生、,皆詳乎其言之。竊見南方地畝狹於北方,而一畝之田,中熟之歲,收谷約五石,則為米二石五斗矣。蘇松等屬,正耗漕糧年約一百五十萬石,果使原墾之六千餘頃修而不廢,其數即足以當之。又嘗統計南漕四百萬石之米,如有二萬頃田,即敷所運。儻恐歲功不齊,再得一倍之田,亦必無虞短絀。而直隸、天津、河間、永平、遵化四府州可作水田之地,聞頗有餘,或居窪下而淪為沮洳,或納海河而延為葦蕩,若行溝洫之法,皆可成為上腴。謹考宋臣郟亶、郟喬之議,謂治水先治田,自是確論。直隸地畝,若俟眾水全治而後營田,則無成田之日,前於道光三年舉而復輟,職是之故。如仿雍正年間成法,先於官蕩試行,興工之初,自酌給工本,若墾有功效,則花息年增一年。臂如成田千頃,即得米二十餘萬石,或先酌改南漕十萬石,折徵銀兩解京,而疲幫九運之船便可停造十隻,此後年收北米若干,概令核其一半之數折徵南漕,以為歸還原墾工本及續墾佃力之費。行之十年,而蘇、松、常、鎮、太、杭、嘉、湖八府州之漕,皆得取給於畿輔。如能多多益善,則南漕折徵,歲可數百萬兩,而糧船既不須起運,凡漕務中例給銀米,所省當亦稱是,且河工經費因此更可大為撙節。上以裕國,下以便民,皆成效之可卜者。至漕船由漸而減,不慮驟散水手之難,而漕弊不禁自除,絕無調劑旗丁之苦。朝廷萬年至計,似在於此。謹薈萃諸書,擇其簡明切要可備設施者,條列事宜,析為十二門,首臚水田利益國計民生,明當務之急也;次辨土宜,次考成績,因利而利,示已成之事,著必效之券也;次專責成,次優勸獎,齊心力,勵勤能也;次輕科則,以絕顧慮,次禁擾累,以杜流弊;次破浮議阻撓,以防中梗,由是令行禁止而經畫可施;次以田制溝洫,而營種之事備焉;經畫既施,美利務在均平,故攤撥次之;美利既昭,見小終貽遠害,故禁佔礙又次之;首善倡行有效,以次推行各省,普享樂利,而營田之能事畢矣。凡所鈔輯,博稽約取,匪資考古,專尚宜今,冀於裕國便民至計或稍有禆補雲。臣謹敍。 [1]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畿輔水利議作者簡介

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鴉片戰爭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民族英雄。嘉慶九年(1804)舉人,十六年進士。二十五年,外放浙江杭嘉湖道。道光二年(1822),簡放江蘇淮海道,升江蘇按察使。四年,兼署江蘇布政使。七年,任陝西按察使,署布政使。十至十一年,任湖北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江寧布政使,升東河河道總督。十二至十六年,任江蘇巡撫,署兩江總督、兩淮鹽政。所至整頓秕政,關注民生,興利除㢢,政績卓著。十七至十八年,擢湖廣總督,厲行禁煙。十九年,受命欽差大臣赴粵查辦海口事件,繳毀英國走私鴉片。旋被命為兩江總督。二十年,改任兩廣總督,反擊英軍挑釁,被誣革職。二十二至二十五年,流放伊犁。二十六年,署陝甘總督、陝西巡撫。二十七至二十九年,任雲貴總督。三十年,退休家居,受命欽差大臣馳赴廣西,行至廣東潮州普寧逝世。諡號文忠。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