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āng]
汉语文字
展开7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当(拼音:dàng、dā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2]。始见于战国文字,形声字。本义指两块田相当、相等。后引申为担任等义。 [3]“当”字在表示金属敲撞之声时,又分化出“噹” [14],初简化为“𪠽” [15],今简化字又归入“当”字中。
中文名
拼    音
dàng,dāng
繁    体
當、噹
部    首
五    笔
ivf
仓    颉
fsm
郑    码
koxb
笔    顺
243511
字    级
一级(0418)
平水韵
平声·七阳,去声·二十三漾 [4]
注    音
ㄉㄤ,ㄉㄤˋ
四角号码
90177
总笔画
6
旧字形
𪠽 [15](拟声词)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田,尚声。字形1为鄂君启车节字,从土,尚声。后皆改从“田”。简化字作“当”,承腿腊是从“當”的草书楷化而来的。本义是田相值。《说文》:“当,田相值也。”段玉裁注:“值者持也,田与田相持也。引申之,凡相持相抵皆曰当。”故引申为两两相对、相称。《吕永旬棕氏春秋·孟夏》:“行爵出禄,必当其位。"再引申为承担、承受,如“当之无愧”;应当,如“理当如此”;担任、主持、执掌,如“当官”、“应她当政”等。又引申为对着、向着,如“当众”;阻挡、抵挡,如“螳臂当车承泪采寒棵迎只再桨”等。 [3]府朽阿。
在清代中后期“當”加旁分化出“噹”(d壳拒断āng音) [14],用于表金属敲撞之声。由于當和噹为古今字关系,简化字据此也简化为“当”表示。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dāng
动词
本义:两块田相当、相等。
对等;相当于。
equal;be equal to
当,田相值也。——《说文》
必当其位。——《吕氏春秋·孟夏纪》
蔽贤者当之。——《孟子·离娄下》
朱也当御。——《国语·晋语》
当之者戕焉。——《国语·晋语一》
旗鼓相当;门当户对;当才;当匹;实力相当
面对着。
face;turn towards
木兰当户织。——《乐府诗集·木兰诗》
当户;当风;当着矮人,别说短话;当头对面
担任;充当。
work as;serve as
当辕;当槽的;当值;当御省禁
承担。
bear;undertake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衍。——元·关汉卿《窦娥冤》
当不起;当不得;当不过
主持。
manage;take charge of
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管子·五行》
北邀当国者相见。——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张居正当国。——《明史·海瑞传》
当室;当家之事;当家三年狗也嫌
阻挡[某人或某事物]的通路。
block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
螳臂当车;别当道站着;当拦
看待。
regard…as
用武力抵敌。
withstand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资治通鉴》
万夫不当之勇;当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应当。
ought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
当用的还得用;当立之年;当断不断
判决罪人,断狱。
hear and pass judgment on a case
臣知欺大王罪当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名词
过去的某一时间;以往。
just at a time;past
当天;当时;当下;当口
空;空当。
gap
插当;这里还留着一个当子
介词
在。
when
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当堂;当出;当来;当便
代词
本,这。
the same
病卒,豹取急,亲送柩还乡,悲痛伤惜,以为丧当家之宝。——唐·李延寿《北史·房豹传》
当家;当晚;当夜;当境;当坊;当港
连词
假使。
if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宋·苏洵《六国论》
dàng
动词
主领;典领。
be in charge of
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扬雄《甘泉赋》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pawn
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左传·哀公八年》
虞所赍赏,典当胡夷。——《后汉书·刘虞传》
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唐·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
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当作;算是。
regardas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当三钱;当十钱;当甚;当耳边风
抵得上。
match;be equal to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一个当俩;以一当十;当抵
顶替。
replace;substitute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形容词
适合,适当。
appropriate;proper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沈括《梦溪笔谈》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聊斋志异·促织》
只要措施得当就没问题;用词不当;当家子
指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或地方。相当于“本”、“此”。
the same(dayetc.)
当夜调度已定。——《三国演义》
当下;当年;当天
名词
当铺(用于字号)。
pawnshop
当馆;当水
参考资料:汉语大字典 [5]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当【卷十三】【田部
田相值也。从田尚声。都郎切〖注〗,古文。 [1] [11]

说文解字注

当,田相值也。值者、持也。田与田相持也。引申之,凡相持相抵皆日当。报下曰当辠人也。是其一耑也。流俗妄分平去二音。所谓无事自扰。从田。尚声。都郎切。十部。 [1] [12]

康熙字典

ㄉㄤ,《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都郎切。党平声。《说文》:田相值也。从田,尚声。
又《玉篇》:任也。《论语》:当仁不让于师。《晋语》:夫幸非福,非德不当雍。注:当,犹任也。
又《广韵》:敌也。《礼·王制》: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又直也。《礼·内则》:妻不在,妾御莫敢当夕。
又遇也。《左传·昭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礼·曲礼》:当食不叹
又适可也。《易·履卦》:夬履贞厉,位正当也。《左传·哀元年》:逢滑当公而进。注:当公,不左不右。《礼·学记》:当其可之谓时。《史记·礼书》:好恶以节,喜怒以当。
又主也。《左传·襄二十七年》:庆封当国。注:当国秉政。《仪礼·丧服》:童子唯当室缌。注:当室者,为父后承家事者,为家主。
又偶也。《前汉·司马相如传》: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心说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注:师古曰:当,谓对偶也。
又抵也。《史记·屈贾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又《增韵》:蔽也。《左传·昭二十年》:使祝鼃寘戈于车薪,以当门。《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又断罪曰当,言使罪法相当也。《史记·张释之传》: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注:当,谓处其罪也。路温舒《缓刑书》:奏当之成。
又《正韵》:犹合也。理合如是也。《仪礼·特牲馈食礼》:佐食当事,则户外南面。注:当事,将有事而未至。《史记·万石君传》: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注:固当者,反言之,以见其不当如是,责让之甚也。
又过当。《史记·霍去病传》:斩首捕卤过当。注:言不啻相等。
又勾当。《欧阳修·归田录》:曹彬平江南,诣阁门求见,其榜子云:奉敕江南勾当公事回。
又《职官分纪》:奏举京朝官知县资序二人充本司勾当。
又官名。《前汉·宣帝纪》:诏单于母谒,其左右、当户之群皆列观。注:左右、当户,匈奴官名。
又排当,宋宫中宴饮名。
又州名。《韵会》:本羌地,唐置当州,盖取烧当羌以名之。《后汉·明帝纪》:秋九月,烧当羌寇陇西
又县名。《正字通》:凤州两当县。《后汉·郡国志》:南郡有当阳。
又《刘隆传》:遣隆屯田武当。注:武当,今均州县也。
又马当、武当,并山名。
当康,兽名。《山海经》:钦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注:牙豚也。
又当魱,鱼名。《尔雅·释鱼》:鯦,当魱。注:海鱼也。
又姓。
ㄉㄤˋ,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丁浪切,党去声。事理合宜也。《礼·乐记》: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韩诗外传》:君子行不贵苟难,惟当之为贵。
又底也。《韩非子·外储说》:堂谿公见韩昭侯曰:人主漏泄群臣语,譬犹玉巵之无当。
又《正字通》:凡出物质钱,俗谓之当。《后汉·刘虞传》:虞所赉赏典当胡夷,瓒复抄夺之。注:当,音丁浪反。 [1] [10] [13]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
日本

书写演示

书写
笔顺:①竖②捺③撇④横折⑤横⑥横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汉典网 [6]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韵书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全清
都郎切/丁浪切
tɑŋ
全清
丁浪切/音蟷
tɑŋ
韵略
都郎切
丁浪切
增韵
都郎切
丁浪切
中原
阴平
江阳
全清
taŋ
去声
江阳
全清
taŋ
中州
平声
江阳
多郎切
去声
江阳
都浪切
洪武
全清
都郎切
taŋ
全清
丁浪切
taŋ
参考资料:汉典网 [7]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t
ɑŋ
先秦
王力系统
t
先秦
董同龢系统
t
ɑŋ
先秦
周法高系统
t
先秦
李方桂系统
t
ang
两汉
西汉
两汉
东汉
ang
a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阳唐
ɑŋ
南北朝
北魏后期北齐
阳唐
ɑŋ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阳唐
ɑŋ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t
ɑŋ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t
ɑŋ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t
ɑŋ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t
ɑn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t
âng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t
ɑŋ
参考资料:汉典网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