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當牆欲高行

鎖定
《當牆欲高行》是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三曹”之一曹植創作的一首樂府詩。該詩運用“眾口鑠金”和“曾母投杼”兩個典故,痛斥眾讒惑聽,混淆真偽,委婉地發泄了自己的憤怒怨恨之情,抒發了詩人因遭小人誣讒而不被任用,又無法向上陳説的悲傷。全詩句式或長或短,錯落有致。 [4] 
作品名稱
當牆欲高行
作    者
曹植
創作年代
三國·魏國
出    處
《樂府詩集》
作品體裁
雜言詩

當牆欲高行作品原文

當牆欲高行
龍欲昇天須浮雲,人之仕進待中人
眾口可以鑠金,讒言三至,慈母不親
憒憒俗間,不辨偽真。
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河無津 [6] 

當牆欲高行註釋譯文

當牆欲高行詞句註釋

⑴牆欲高行:原屬樂府《雜曲歌辭》舊題,古辭已失。當:代替、當作之意,亦即以此詩代替古辭《牆欲高行》。
⑵須:憑藉,依靠。
⑶仕進:入仕做官。中人:指君主左右受寵信之人,如貴戚、宦官、佞臣之流。
⑷鑠(shuò)金:使金融化。鑠:熔化。
⑸“讒言”二句:用“曾參殺人”典故。據《戰國策·秦策二》載:費人有與曾參同名者殺人,有人三次告訴曾母這一消息,曾母起初不信,後信以為真,逾牆而逃。這裏借用此典故比喻讒言可畏,足以離間君臣關係。
⑹憒(kuì)憒:混亂。俗間:世間。
⑺披心:披露心跡。
⑻君門以九重:宋玉九辯》:“豈不鬱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此指國君深居難見,故身受讒言而無處申辯。
⑼無津:沒有渡口,此指渡船或橋樑。 [4]  [5] 

當牆欲高行白話譯文

龍要昇天,須乘駕空中飄浮的雲,人要仕進,須借皇帝寵信的人。
眾口所毀可以熔金,讒言一多,慈母也會疑心。
混亂的世俗,不辨真假。
我真想將心裏話向皇帝披陳。可皇帝離我那麼遠,無船渡過河,真是愁煞人! [5] 

當牆欲高行創作背景

魏文帝黃初四年(公元223年),雍丘王曹植循照往例,從雍丘前往京師洛陽朝賀。好不容易來到京都洛陽的關外,暗自思忖:既然自己有過,應當首先向皇帝哥哥謝罪才是。因而就叫隨從人員留在關上,只是帶着兩、三個伴當,喬妝打扮,私自去進見清河長公主,希望她向皇帝説情。誰知他到關之事,關吏已經上報朝廷。皇帝派人“迎接”他,找不到他的下落。這就驚動了卞太后。她認為他自殺了,向着皇帝哭泣不止,弄得大家不知如何才好。恰好這時,他披着頭髮,赤着雙腳,負着砍刀和椹板到了,太后才放下心來,後來皇帝叫他僻處在圍着高牆的西館,仍然不許他正式朝覲。雖然他仰瞻城閾,俯惟闕庭,長思永懷,憂心如焚,也見不着皇帝。他曾主動上疏,嚴歷地斥責自己,但仍然見不着皇帝。在這種情況下,便寫了該詩。 [2] 

當牆欲高行作品鑑賞

當牆欲高行文學賞析

該詩一開頭用對仗的句式以自然現象興起社會現象:“龍欲昇天須浮雲,人之仕進待中人。”詩人雖平平道來,不置褒貶,提出的問題卻發人深思。試想,人的仕進本該靠才德出眾,這裏卻説要靠皇帝的倖臣——中人,豈非咄咄怪事!詩人正是通過這有悖常理的現象來揭露朝廷風氣的腐敗,使詩一開始就揭出主旨。
“眾口可以鑠金,讒言三至,慈母不親。”化用“眾口鑠金”的成語和曾參的故事。前者是説眾人的話就連金子也可以熔化,更不必説讒毀一個人了。後者見於《史記·甘茂傳》。詩人在這裏是借古語、古事感諷現實,説明讒言的可畏。而這既是朝廷風氣敗壞的具體表現,也包含着作者自己遭讒被謗的深切感受。
正因為如此,所以詩人接下去説“憤憤俗間,不辨偽真。”便不是泛泛的空發議論,而是對當時黑暗現實的針泛,是發自內心的呼喊。所以憤激之情溢於言表。
説魯國有一個與孔子弟子曾參同姓名的人犯了殺人罪,有人就告訴曾參的母親説曾參殺了人,她不相信。不久,又有一人來報告,她仍然不信,照樣坐在那裏織布。但等到第三個人來報告時,她也慌了,投杼下機,逾牆逃跑了。
胸懷大志,欲有所為的詩人不甘心就此被小人的讒言所毀滅,他要向皇帝披露真心,陳述衷情。“願欲披心自説陳”一句情辭懇切,忠心可鑑。然而就連這樣一點可憐的願望都成了難以實現的幻想,因為“君門以九重,道遠河無津。”全詩就在這沉痛悲愴的慨嘆中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無盡的餘味。同時,從這一結句中也不難看出,該詩雖主要指斥朝廷奸佞小人,但其中未始沒有對親近小人、聽信讒言的曹丕父子的不滿,不過是不敢明言罷了!
該詩以議淪為主,卻不使人乏味,除了因為詩人不是蒼白空洞的説理,字裏行間飽含着真情外,形式上也很有特色。例如字數參差錯落,句式長短不齊,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兼用,或駢或散,富於變化,而又一韻到底,一氣呵成。不僅避免了這類詩易於呆板的弊病,而且有力地表達了作者憤激不平的感情。 [1] 

當牆欲高行名家點評

清代詩人寶香山人《三家詩·曹集》(卷二):“骨肉之間,仕進猶如此。‘讒言三至,慈母不親’,毫無謗讟其上語。” [4]  [5] 
清初詩人、詩論家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六):“明明自慨,切至瀏亮。起句託興警動。” [4]  [5] 
清代作家張玉榖《古詩賞析》(卷九):“此傷讒間不能獲上之詩。首二,先言獲上必先推薦,反振而起。一句比,一句賦,筆勢突兀。‘眾口’五句,轉落眾讒惑聽之可畏,醒出篇主。末二着身致慨,無路自明,獨用長句,愈覺矯健。陳王詩多詞條豐滿者,如此與《野田黃雀行》等篇,則又以短勁勝。” [4]  [5] 

當牆欲高行作者簡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曹操第三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與其父曹操、其兄曹丕並稱“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曹植的生活和創作分前後兩期:以曹丕即位為界,前期作品表現他的政治抱負和對於建功立業的熱烈嚮往,也寫了一些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的詩篇。後期作品則較多地反映了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有一定的思想意義。他的詩歌藝術成就較高,《詩品》説:“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同時,曹植又是最早注意聲律的作家。其作品音律和諧,對五言詩的發展有重要貢獻。他的章表辭賦也很著名,都洋溢着非凡的才氣。現存詩八十多首。今存南宋嘉定刻本《曹子建集》10卷,輯錄詩、賦、文共206篇。 [3] 
參考資料
  • 1.    呂晴飛等主編.《漢魏六朝詩歌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0.10:第267-268頁
  • 2.    《先秦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編委會編.《先秦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06:第665頁
  • 3.    張長青編著.《中國古典詩詞名篇文化鑑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06:第117頁
  • 4.    林久貴,周玉容編著.《曹植全集》.武漢:崇文書局,2019.07:第108-109頁
  • 5.    趙光勇本書主編.《漢魏六朝樂府觀止》.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01:第207頁
  • 6.    (宋)郭茂倩編撰.《樂府詩集 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12:第7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