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塗縣,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地處安徽東部、長江下游南岸,東臨馬鞍山市博望區和石臼湖,以湖中流河與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南京市高淳區交界;西瀕長江,與馬鞍山市和縣隔江相望;南與蕪湖市鳩江區、蕪湖市灣沚區及宣城市宣州區接壤;北與馬鞍山市雨山區毗連。介於東經118°21′38″—118°52′44″,北緯31°17′26″—31°36′05″之間,總面積1002平方千米
[1]
。下轄10個鎮、1個鄉。
[81]
當塗是傳承千年的文化之城。有2200多年置縣史,秦代設為丹陽縣,隋開皇九年(589年)定名當塗。縣城歷史上曾為宋代太平州、明清太平府、清代長江水師、安徽學政署所在地,擁有古老的金柱塔、黃山塔、凌雲塔和保存完整的古護城河。這裏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青睞之地,南朝大詩人謝朓稱之“山水都”。南朝當塗才子周興嗣,一夜著就中國蒙學經典《千字文》。詩仙李白七次遊歷當塗,寫就《望天門山》等56首千古絕唱,晚年定居當塗,終老長眠青山。北宋著名詞人李之儀,寫下了“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這首傳唱千年的經典詩詞。
[81]
- 中文名
- 當塗縣
- 外文名
- Dangtu County
- 別 名
-
丹陽
太平府 - 行政區劃代碼
- 340521
- 行政區類別
- 縣
- 所屬地區
- 安徽省馬鞍山市
- 地理位置
- 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南岸
- 面 積
- 1002 km²
目錄
當塗縣歷史沿革
編輯當塗縣建縣前
當塗屬吳國。
春秋戰國
先後為越、楚屬地。
秦代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推行郡縣制,置丹陽縣(治今當塗丹陽鎮),屬會稽郡。秦末或楚漢之際改屬鄣郡。
高祖六年(前201年),以淮南50縣置荊國,丹陽縣屬之。
高祖十年(前197年),易荊國為吳國。
景帝三年(前154年)改吳國為江都國,丹陽縣先後屬吳國、江都國。
元朔元年(前128年),析江都國置丹陽、秣稜、湖熟等侯國,丹陽縣屬丹陽國。
元封二年(前109年),國除,隸丹陽郡。
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部,丹陽郡隸揚州刺史部。
天鳳元年(14年),並丹陽、秣稜二郡置宣亭郡。
更始元年(23年)復為舊制。
建武六年(30年),丹陽郡移治宛陵(今宣州年),丹陽縣屬之,仍隸揚州。
建安三年(198年),孫策封吳侯,丹陽郡為吳領地。
太康二年(281年),分丹陽縣為二,置於湖縣(今當塗城東南38裏處)。
咸和四年(329年),江淮間戰亂,民多南渡。於江南僑立當塗縣及淮南郡,以置流民。當塗縣置名源於古塗山氏國,《尚書·益稷篇》有禹取塗山氏女的記載。後國除為縣。縣名取地處臨淮塗山之意。
當塗縣建縣後
隋
開皇九年(589年),省丹陽郡置蔣州;廢淮南郡,並襄垣、於湖、繁昌及西安4縣更置當塗,徙縣治姑孰,屬蔣州,自是姑孰之當塗縣始定;又並僑置當塗、浚遒等縣置宣城縣,屬宣州。
開皇十一年(591年),廢丹陽縣,以其地及溧陽縣一部置溧水縣,隸蔣州。
大業三年(607年),復改蔣州為丹陽郡,轄當塗、江寧、溧水3縣。
武德元年(618年),當塗縣改屬宣州。
武德三年(620年),復丹陽縣,屬揚州。
貞觀元年(627年),設江南道,宣州屬之;後又廢丹陽縣,以其地入當淤,為屬鎮。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分設東、西兩道,宣州屬江南西道。
乾元元年(758年),割宣州之當塗縣屬升州。
上元二年(761年),復歸宣州。
大順元年(890年),合宣、歙2州為寧國軍,當塗改屬升州。
天佑四年(907年),割當塗縣南境5鄉、宣城西境2鄉立蕪湖縣,隸宣州。
吳武義二年(920年),改升州為江寧府,領10縣,當塗縣屬之。
開寶八年(975年),改雄遠軍為平南軍。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昇平南軍為太平州,立當塗為附郭,隸建康府路。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割宣州之蕪湖、繁昌2縣屬太平州。
至道間(995—997年),改屬江南路。
天聖八年(1030年),分江南路為東、西2路,屬江南東路。南宋時州縣如故。
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太平州為太平路,隸江浙行中書省,縣如故。
元貞元年(1295年),太平路隸江東建康道。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自採石渡江取太平路,改路為府。
洪武四年(1371年),以太平府直隸京師。
永樂十八年(1420年),改京師為南京,稱南直隸,府縣隸屬如故。
清
順治二年(1645年),改南直隸為江南省,設江南布政使司,太平府屬之。
順治十八年(1661年),分設江南左、右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司治江寧,太平府屬之。
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二省,改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仍治江寧,太平府屑之。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年),廢太平府,當塗縣直屬安徽省。
民國三年(1914年)6月,設蕪湖道,當塗縣屬之。
民國十七年(1928年)8月,道廢,復直屬安徽省。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劃屬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日軍侵佔當塗,縣政癱瘓。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於縣境大官圩恢復縣政,屬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8月,縣政府寄駐宣城縣沈村,改屬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8月,新四軍在橫山地區組建當塗、江寧、溧水三縣行政委員會,翌年冬改為橫山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縣政府遷回縣城。同年11月,新四軍北撤,橫山縣廢。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當塗解放。同年8月,析當塗縣城置當塗市,縣、市同屬皖南行署蕪當專區,專署駐當塗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年5月,撤當塗市入當塗縣,為第一區。不久,蕪當專區撤銷,當塗縣改屬宣城專區。
1952年2月,劃屬蕪湖專區。
1971年3月,蕪湖專區更名蕪湖地區,縣隸屬關係不變。
1980年1月,蕪湖地區行政公署更名宣城地區行政公署,駐地由蕪湖遷宣城,當塗縣屬之。
當塗縣行政區劃
編輯當塗縣區劃沿革
1996年,當塗縣轄10個鎮、15個鄉。
2004年1月,當塗縣原15個鎮和10個鄉,調整後為11個鎮和4個鄉:一、撤銷11個鎮和8個鄉,新建7個鎮和2個鄉。2004年底,當塗縣轄10個鎮、4個鄉。
2010年9月,撤銷年陡鄉,設立年陡鎮。至此,全縣轄11個鎮、3個鄉。其中,丹陽鎮、博望鎮、新市鎮委託市博望新區管理。
2012年9月,設立馬鞍山市博望區。將當塗縣的博望鎮、丹陽鎮、新市鎮劃歸博望區管轄,以博望鎮、丹陽鎮、新市鎮的行政區域為博望區的行政區域
[5]
。調整後,當塗縣轄8個鎮、3個鄉。
2014年1月,湖陽鄉撤鄉建鎮。
[6]
當塗縣區劃現狀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
340521100000 | 姑孰鎮 | |
340521101000 | 黃池鎮 | |
340521102000 | 烏溪鎮 | |
340521103000 | 石橋鎮 | |
340521104000 | 塘南鎮 | |
340521105000 | 護河鎮 | |
340521106000 | 太白鎮 | |
340521110000 | 年陡鎮 | |
340521111000 | 湖陽鎮 | |
340521112000 | 大隴鎮 | |
340521202000 | 江心鄉 | |
340521400000 | 當塗經濟開發區 | |
340521401000 | 當塗青山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 |
340521402000 | 當塗大青山李白文化旅遊區 | |
340521500000 | 當塗現代農業示範區 |
當塗縣地理環境
編輯當塗縣位置境域
當塗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長江安徽段南岸,東臨南京市溧水區、高淳區,西瀕長江與和縣相對,南接蕪湖市鳩江區、蕪湖市灣沚區和宣城市,北連馬鞍山市區及南京市江寧區。介於東經118°21′38″—118°52′44″,北緯31°17′26″—31°36′05″之間,總面積1002平方千米。縣城至馬鞍山市區17千米、蕪湖市區30千米,至省會合肥約170千米,至首都北京約1240千米。
[8]
當塗縣地質構造
當塗縣位於淮陽山字型構造前弧東翼之南端,有一系列東西、北東、北北東向褶皺和斷裂。其中以新華夏系北北東向構造最為顯著。東西向構造在縣境自北向南有3條斷裂帶,分別是採石—寶塔山、西橫山—溧水、姑山—四褐山。北東向構造位於縣境東部,由黃馬青組及象山羣地層組成。因受東西向構造限制和新華夏系構造的迭加,該構造已殘缺不全。主要形跡有4條,自西向東為寧蕪向斜、鳳凰山—姑山背斜、橫溪—小丹陽向斜、桑園溝—博望背斜。北北東向構造表現為方山—小丹陽隱伏大斷裂、石臼湖—南陵盆地,位於縣境內東南部,長10千米。
[9]
當塗縣地形地貌
平原
台地
低山丘陵
當塗縣低丘分佈於高丘的外緣,形成明顯的二級地貌面,海拔100—150米,比高小於100米,丘脊線零亂,隨溝谷走向而變,切割破碎。低丘多為長條狀、渾圓狀,丘體都不大,坡度15°左右,組成物為安山岩、粗安巖、凝灰質粉砂岩、玄武岩、輝綠岩等。低丘中部為火山噴發形成的方山,山頂分佈火山口,山坡上陡下緩。溝谷呈放射狀向四周分流。白紵山、靈墟山、馬山、寶塔山、龍山等山屬此類。
當塗縣殘丘分佈於龍山橋、圍屏、新市一帶,海拔小於50—100米,比高小於50米,丘體很小,呈斷續島狀和渾圓狀散落在平原之上,頂平坡緩,組成物以泥質粉砂岩、凝灰質,粉砂岩為主。凌雲山、九井山、黃山、尼山、釜山等山屬此類。
[12]
當塗縣氣候特徵
當塗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温和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季風明顯、無霜期長等氣候特點。冬、夏季長,春、秋季短。冬、夏温差較顯著。冬季受西伯利亞高壓氣團影響,盛行北風和西北風;夏季受太平洋副高壓氣團影響,盛行東風和東南風。初夏,冷、暖氣團交鋒頻繁形成降水集中的梅雨期。由於冷暖氣團活動路線和力量對比變率較大,造成年際降水變化不一,導致洪澇、乾旱災害發生。
當塗縣四季劃分以候平均氣温小於10°C為冬季,大於22°C為夏季,界於10°C—22°C為春、秋季。一年之中春、秋季短,各約2個月,春略長於秋;夏、冬季長,各約4個月,夏較長於冬。春、夏、秋、冬起訖日和持續天數分別為;春季3月16日—5月25日,計71天;夏季5月26日—9月20日,計118天;秋季9月21日—11月20日,計61天;冬季11月21日—3月15日,計115天。
[13]
當塗縣水系水文
當塗縣地處長江下游水網地區,多河流、湖泊,屬長江水系。長江縱貫縣境西部,湖泊橫卧東緣,中部廣大地區的河流,多呈西北流向或西流注入長江。
長江當塗段:長江由南向北流經縣境西部,從蕪湖市橫埂頭附近入境,至和縣養殖場南出境,為典型的分汊型河牀,主汊在西,境內長18.6千米,支汊在東,長20.3千米。
姑溪河:東起丹陽湖口小花津與運糧河相接,西至金柱關注入長江,全長23.4千米,是水陽江下游入長江的主幹道。上段自小花津至芮家渡,河牀寬117—434米,河深0.6—5.4米;下段自芮家渡至入江河口,河牀寬100—300米;河深6—10米,最深處13.1米。
青山河:自三里埂,經查家灣、龍山橋至芮家渡注入姑溪河,全長33.19千米。該河南通蕪湖縣境內的清水河,與青弋江、水陽江溝通。
黃池河:自月亮圩,經烏溪、黃池,至三里埂(與青山河交匯處),為水陽江一段,為宣州市和蕪湖縣的界河,全長16.79千米,河牀寬60—250米。
運糧河:在丹陽湖畔,昔為漕運航道,故名。自南向北流,南接水陽江,經江蘇高淳縣境西北部,北到小花津,全長22.5千米。河牀寬50米左右。
博望河:源自橫山南麓,至博望鎮南3千米另埂村,注入石臼湖。
外橋河:源自馬鞍山市郊大黃、董耳等山,上游分兩支,至馬塘附近匯流入縣境,西流經大廟至陳家附近轉而北流,到採石翠螺山下入長江。河道全長18.2千米,縣境內為9.23千米,是當塗縣與馬鞍山市界河。
扁擔河:自蕪湖市郊區卜家店附近起,經官陡門、王橋、至雙擺渡入江,全長31.38千米,在縣境內15千米。河牀寬30—60米,深10米,為人工常流河。
襄城河:源於十里長山和黃梅山、龍王山,上游分兩支,至銀塘合為一河,再西流注入長江,全長10千米。
當塗縣土壤類型
當塗縣自然資源
編輯當塗縣水資源
當塗縣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降水1087.6毫米,水量較為豐沛。年徑流總量為59000萬立方米(不包括長江過境水量),耕地畝均水量898立方米,人均水量985立方米。縣內沿江河湖、平原圩區地下水豐富,丘陵、低山山麓也有大量地下水。地下水一般埋深1米,大公圩埋深最淺,僅0.8—1.0米。一般富水性變化10—100噸/日之間,最大達1000—5000噸/日之間,最少小於10噸/日,多為碳酸型水,礦化度小於1克/升,水質良好,可供飲用。
[16]
當塗縣植物資源
中草藥資源:有植物類中草藥125科、435種,主要品種有明黨蔘、桔梗、蒼朮、半夏、海金沙、紫蘇等;水網區主要品種有決明子、地膚子、蛇牀子等;沿江平原區主要品種有半枝蓮、馬鞭草、車前草、杜仲等。
[17]
當塗縣動物資源
禽類:全縣有17目、49科、182種,主要有雁、燕子、黃鸝、鳧、秧雞、竹雞、斑鳩、壽帶、鸕鷀、鴝鵒、鵪鶉、布穀、百舌、畫眉、鷹、鴉、鷗、啄木鳥、鵜鶘、鴛鴦、貓頭鷹、翠鳥、喜鵲、鷺、野鴨等。舊志載有鸛,現絕跡。
當塗縣礦產資源
鐵礦
姑山鐵礦:位於縣城南13千米,查灣鄉境內。為大型鐵礦牀,礦體呈穹隆狀,長880—1100米,厚10—140米,平均厚60.6米。儲量1.28億噸,以赤鐵礦為主,伴生磷、釩、硫等。富礦品位50%,貧礦品位34%。
和睦山鐵礦:位於縣城南12千米,查灣鄉與龍山橋鎮交界處。為中型鐵礦牀,礦體似層狀,長1000米以上,斜深540米,最大厚度100米。儲量3025萬噸,以赤鐵礦、磁鐵礦為主,含釩。富礦品位57%,貧礦品位38%。
鐘山鐵礦:位於縣城南12千米,查灣鄉與龍山橋鎮交界處。為中型鐵礦牀,有2個礦體。前鐘山礦體,似層狀,長550米,寬400米,厚4—60米;後鐘山礦體呈小透鏡狀,長10—100米,厚1—10米。儲量1087萬噸,礦石以磁鐵礦、赤鐵礦為主。富礦品位57%,貧礦品位34%。
白象山鐵礦:位於縣城東南12千米,太白鄉境內。為中型鐵礦牀,主礦體呈層狀,長1400米,埋深170—450米,厚10—84米。儲量1.46億噸,以磁鐵礦為主,伴生釩、硫、磷等礦。平均品位39.8%。
黃梅山鐵礦:位於縣城東北7.5千米處,銀塘鎮境內。為小型鐵礦牀,呈脈狀、透鏡狀。主礦體長400米、寬260米、厚54米。總儲量1000多萬噸,以磁鐵礦為主。伴生硫、磷等礦牀。平均品位33.08%。
另外,在龍山橋鎮、查灣鄉、銀塘鎮、丹陽鎮、圍屏鄉等還有一系列小型鐵礦牀,如圍屏山鐵礦、大金山鐵礦、丙子山鐵礦、韋店鐵礦、常嶺鐵礦、太平山鐵礦、碾山鐵礦、馬山鐵礦、橫山鐵礦、鍾九鐵礦、龍山鐵礦、大尾山鐵礦、曹家港鐵礦等。
[18]
金礦
黃土山金礦:位於丹陽鎮北4千米。有1、2號2個礦體,其中1號礦體長32米,厚2.55米,埋深0—87.33米,儲量7967噸,含金量150公斤。品位:金5.82克/噸、銀86.17克/噸;2號礦體長84米、厚2.8米,埋深0—22.08米,儲量16579噸,含金量217公斤。品位:金25.61克/噸、銀146.01克/噸。
非金屬礦產
硫礦:分佈在龍泉鄉、銀塘鎮、丹陽鎮等地,總儲量300—400萬噸,平均品位:含硫12—27%。
磷礦:分佈在青山鄉獅子山、萬山、石橋鄉項橋、查灣鄉後鐘山、平頂山,龍山橋鎮太平山。磷礦總儲量約6萬噸,以平頂山磷礦儲量最多,5.4萬噸。各地磷礦平均品位變化很大,其中平頂山磷礦品位為15.62%,獅子山磷礦品位為11.74%,有的含磷品位不高,無開採價值。
高嶺土礦:主要分佈在城關鎮白蛇崗、坨塘,石橋鄉包山,青山鄉白土山,銀塘鎮甑山、超山,亭頭鄉福山,龍泉鄉向塘,圍屏鄉松山等地。其中白蛇崗已探明儲量304萬噸。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鋁21—36%,可作為耐火材料和農藥乳劑。
礦泉水:分佈在太白鄉泉水灣一帶,有日產水量1000噸大型礦泉水點8個,日產500—1000噸中型礦泉水點7個,水量沒有探明的礦泉水點6個。礦泉水中含有鐵、錳、鋅、銅、鉬、鉻、鈷、釩、鋰、鍶等34種微量元素,還含有可溶性二氧化硅31.2—33毫克/升。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並對軟化動脈和心血管病有一定療效。該礦泉水於1988年12月,在北京經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評審組鑑定,水質符合我國飲用天然礦泉水的標準,屬低礦化度含鍶和偏硅酸的重碳酸鈣鎂型水。開採前景很大。
黃砂礦:主要分佈在江心洲西側長江中,儲量約7000萬噸。
此外,新市鄉有玄武岩,城關鎮五里牌有紫砂岩、紫頁岩,太白鄉姑山尾礦壩有葉臘石,年陡鄉地下有石膏,太白、圍屏、丹陽、藏漢等地有泥煤,丹陽鎮大毛嶺庵發現稀散金屬鍺礦,礦石量1827噸,鍺金屬量102.9公斤。
[18]
當塗縣人口
編輯截至2021年末,當塗縣户籍人口47.7萬人(其中市示範園區3.9萬人),較上年減少2016人,其中男性24.4萬人,女性23.3萬人。當年出生人口3472人,死亡人口3298人。全縣人口出生率7.3‰,人口死亡率為6.9‰,人口自然增長率0.4‰。
[80]
當塗縣政治
編輯職務 | 姓名 |
---|---|
縣委書記 | |
縣人民政府縣長 | |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 霍更生 |
縣政協主席 | 黃翔 |
縣委副書記 | 魏邦軍、王文 |
縣委常委 | 劉志遠、毛方旭、翟宏偉、張建民、毛宜峯、吳昊、萬穎、邢濤 |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王建平、朱家芳、許春華、郭振貴 |
縣政協副主席 | 向榮樹、劉目軍、李芳、陳會勇、邵仕保 |
縣監察委員會主任 | 毛方旭 |
縣人民法院院長 | 葉文勝 |
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 尹霄慶 |
當塗縣經濟
編輯當塗縣綜述
2021年,當塗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0.98億元,同比增長11.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6.07億元,增長6.9%;第二產業增加值268.58億元,增長12.1%;第三產業增加值216.33億元,增長11.2%。三次產業比重為6.9:51.6:41.5。按户籍人口計算(剔除市示範園區),全縣人均生產總值達118998元(摺合18445美元)。
[80]
固定資產投資
財税收支
2021年,當塗縣完成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4.1億元,增長12.2%。其中,税收收入23億元,增長12.7%。全年一般預算支出為53.8億元,增長2.9%,其中農林水利事務、科學技術、衞生健康、教育支出分別為7.67、1.1、5.76和8.02億元。
[80]
人民生活
當塗縣第一產業
2021年,當塗縣完成農業總產值58.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7%。其中,農業產值17.6億元,增長3.5%;林業產值0.53億元,增長2.5%;牧業產值7.6億元,增長24.1%;漁業產值29.6億元,增長7.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8億元,增長8.4%。
[80]
種植業
2021年,當塗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52134公頃,糧食產量31萬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8160公頃,產量2.3萬噸,增長1%;棉花種植面積8公頃,產量7噸;蔬菜播種面積4716公頃,產量11.5萬噸,增長5.8%;水果產量2.78萬噸,增長6.1%。
[80]
漁業
當塗縣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21年末,當塗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06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2.8%。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5.3%;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5%。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61.3億元,增長21.4%;利税40.5億元,增長22.5%,其中利潤總額27.7億元,增長23.4%。
[80]
建築業
當塗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對外經濟
招商引資
郵電通信
金融業
截至2021年末,當塗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為434.6億元,較年初增加45.1億元。其中住户存款餘額為311.8億元,較年初增加31.7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為303.96億元,較年初增加42.8億元。
[80]
當塗縣交通運輸
編輯當塗縣交通
長江黃金水道、滬皖贛鐵路、205國道、314省道、沿江高速公路穿當塗縣境而過,縣城40千米半徑範圍內有2座機場、80千米半徑範圍內有9座長江大橋,水、陸、空交通運輸十分快捷。2013年馬鞍山長江大橋建成通車,2015年寧安城際高鐵穿城而過並在當塗設立站點。
當塗縣運輸
當塗縣社會事業
編輯當塗縣科技事業
2021年,當塗縣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3家、“專精特新”企業10家,淨增發明專利110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20%。採石磯塗料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金菜地獲評省級“專精特新”冠軍企業。科達新材料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80]
當塗縣教育事業
當塗縣文體事業
當塗縣衞生事業
當塗縣勞動就業
當塗縣社會保障
2017年,當塗縣開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四個不出村”試點工作,城鎮職工“五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新增城鎮就業8236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157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3.8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職工4.6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6萬人;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4.4萬人,佔應保人數96%。
[19]
當塗縣社會福利
當塗縣基礎建設
2021年,當塗縣建成美麗鄉村省市級中心村7個。圍烏路提升改造工程完工,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和農村公路養護90.6千米,開通城鄉公交線路18條;圍烏路、新黃路沿線住户接通天然氣;完成桃花村數字鄉村試點。烏溪鎮七房村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塘南鎮興永村蟬聯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桃花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30項省民生工程投入資金9.7億元,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翠竹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等6件民生實事順利實施。完成東營等老舊小區改造6個、棚户區改造161户、農村危房改造78户。下大力氣推進“難安置”專項治理,532户徵遷居民住上新居,4549套安置房全面開建。
[80]
當塗縣環境保護
2021年,當塗縣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省下達指標範圍內;工業廢水排放量達標率100%,工業煙塵排放量達標率100%,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城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
[80]
當塗縣安全生產
當塗縣平安建設
當塗縣歷史文化
編輯當塗縣綜述
當塗有2200多年置縣史,秦代設為丹陽縣,隋開皇九年(589年)定名當塗。縣城歷史上曾為宋代太平州、明清太平府、清代長江水師、安徽學政署所在地。當塗是歷代文人墨客攬勝抒懷的絕佳之地。自秦代以來,當塗曾吸引中國文學史上600多位詩人,在這裏留下了100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文。南朝大詩人謝朓稱之“山水都”;詩仙李白七次遊歷當塗,寫就《望天門山》等56首千古絕唱,晚年定居當塗,終老長眠青山。北宋著名詞人李之儀,寫下了“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這首傳唱千年的經典詩詞。南朝周興嗣世居當塗,並著蒙學經典《千字文》。當塗還享有“民歌之海”的美譽,當塗民歌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
當塗縣姑孰畫派
明末清初遷居當塗的大畫家蕭雲從(字尺木),傑作浩瀚。其《離騷圖》、《太平山水圖》等,是其人物畫和山水畫的代表作,在國內獨樹一幟,影響及於日本。學其畫者居多,形成“姑孰畫派”,蕭為始祖。清嘉慶年間,長居當塗的翰林學士黃鉞位居太子少保,與畫結緣,深得蕭雲從遺韻,著有《畫又錄》、《畫品》行世。民國年間,縣內喜作國畫得者不乏其人,雖不見經傳,亦頗有佳作,如張翰如得花卉,楊伯勳得雁,張葉齋得竹,均受賞識。1949年後,國畫藝術得到了繼承與發展。建國10週年、30週年、35週年、40週年,都舉辦以國畫為主得書畫作品展覽,促進國畫創作。
[21]
當塗縣當塗方言
塗處在官話和吳語的交會點上。縣境西北沿江一帶是江淮官話,其餘地區是吳語宣州話。由西北往東南,吳語特徵越來越顯著。當塗境內的方言可分為沿江、官圩、濱湖3個區。當塗方言的3個區中,沿江區屬江淮官話洪巢片,官圩區屬吳語宣州話銅涇小片,濱湖區屬吳語宣州話太高小片。
[22]
當塗縣當塗民歌
當塗民歌是流行於皖東長江兩岸的各類民歌的統稱。早在六朝時期就有當塗民歌的記載,劉宋皇帝劉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當塗民歌演唱之一脈。長期生活在當塗的北宋詞人李之儀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的吟唱都屬於民歌範疇。清代當塗人黃鉞以當地風俗民情為主要內容的五十多首《於湖竹枝詞》代表了當時當塗民歌的最高藝術水平。1949年以後,當塗人民創作民歌、傳唱民歌形成了熱潮,到20世紀50年代末期,發展至鼎盛階段。
當塗民歌數量眾多,題材廣泛,內容幾乎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平原、圩區、丘陵山區的民歌異彩紛呈,形成多種體裁。流行於當塗大公圩一帶的是號子、牛歌、舞調,流行於博望、湖陽、新市一帶的是船歌、漁歌、燈歌,流行於沿江採石、霍里、新橋一帶的是秧歌、對歌、門歌等。當塗民歌語言豐富,結構完整,曲調多樣,唱法獨特,顯示出鮮明的地方性民間音樂和語言藝術的魅力。代表曲目有《打麥歌》、《放牛歌》和《姐在田裏薅豆棵》等。
當塗民歌是當塗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勞動人民口頭創作、口頭演唱、口耳相傳的文化表現形式的典型代表,經過歷代文化人的藝術加工後,更具有了高度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藝術價值,是不可多得的音樂和語言藝術珍品。
[23]
當塗縣打水滸
作為傳統體育、遊藝與競技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湖陽《打〈水滸〉”》,實際上是一種既是武術又是舞蹈,集健身和娛樂功能於一身的民間表演形式。
該項目作為民間表演形式之初,上場表演人員均須依照章回小説《水滸傳》中人物化妝登場表演,故取名《打〈水滸〉》,後逐漸減化為頭扎頭巾、身穿球衣褲、腳蹬虎頭靴表演,但人們仍可以從表演者所持槍、刀、戟、鏟等兵械中分辨出林沖、關勝、呂方、魯達等人物形象。
《打〈水滸〉》參演人員眾多,包括打雜人員在內,一般都在60人以上,有的超過100人,這就要視村莊大小而定。上場表演人員必須是20到30歲之間的男性,因為表演中所用兵器均是鐵製真品,具有危險性,而且需要力量。
表演形式一般分徒手單練、徒手對練、徒手連場練、徒手眾場練和器械單練、器械對練、器械連場練、器械眾場練。所用兵械有長槍、刀、長棍、戟、叉、板凳、划槳、九節鞭、三節棍、枴子等。
湖陽《打〈水滸〉》還有專用“鑼鼓經”,整個表演在鑼鼓和“吹尖”聲的烘托下越來越快,高潮迭起,驚險刺激。
當塗縣當塗民俗
發土
舊時,正月初四或初八,農家帶香紙爆竹到自家田裏,面朝大利方向(舊曆書上標有某方大利)站定,燒香紙爆竹之後,拿着鐵鍬,喊一聲“哎!色色累。”挖一棵稻樁子帶回家,供在堂屋的香爐裏。這時,農家主婦向發土人奉上一碗歡團茶,以示祝賀。此俗今已不存在。
浸種
清明前後浸種。浸種的缸或盆子裏要插上柳樹條和1把鐮刀,意思是讓秧苗象柳樹一樣茁壯成長,讓鐮刀來驅除邪祟。至今尚有此俗,但僅存“報青”之意。
開張
舊時,商店開業,都要樹立金字招牌,擇吉開張。招牌上披紅插花(掛上1條長幅紅布,插上1對精製的金花)。店家焚香放鞭炮。附近的店家和親友前來祝賀,店主備辦酒席請客。商店開業還要在門前擺放花籃。
敬財神
舊時,店家有“請財神”之俗。店裏設1個木製神龕,裏面安放一尊黑虎玄壇神像,即財神菩薩。每月初一、十五都向財神焚香禮拜。尤其是正月初一零點的請財神儀式十分隆重。店主備三牲供品、金銀實物(稱為現寶),點上財神燭,焚上貢香,燃放很長的鞭炮,恭請財神爺降臨。還辦1桌豐盛的財神酒,讓大小店員一起聚餐。此俗今已不存。
貨郎擔
舊時,有貨郎肩挑貨擔走鄉串户,搖鼓叫賣。貨郎搖鼓還有名堂,進村搖的鼓點是“出動,出動,出出動。”喚人們出來購貨。人出來多了,貨郎就高興地搖“嘿得隆咚!嘿得隆咚!”建國後,交通漸漸便利,商品流通較快,貨郎擔已逐漸消失。
打造漁船
舊時打造漁船,桑樹不能用在船頭上,槐樹不能用在底板上,這叫“頭不頂桑,腳不踩槐”。漁船建造成功,要在船頭橫板裏口正中的部位,挖1個淺洞,放1塊大龍洋(銀元),象徵船入長江,如龍得水;如果沒有龍洋,就放一枚順治錢(銅錢),意思是船入江河,順風順水。這種做法叫“避龍口”。此俗今已不存。
[25]
當塗縣風景名勝
編輯太平府文化園 | |
護城河 | |
位於馬鞍山市和蕪湖市之間,與採石磯、天門山形成李白文化旅遊線路。李白墓園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白墓為主題而開發的文化旅遊景點,佔地100畝,分前、中、後三個景區,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閣、太白祠、李白墓、十詠亭、青蓮書院、盆景園等景點,太白碑林和李白墓冢兩個景點為景區核心景點。2006年李白墓園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29]
| |
最初建於唐代,是一座禪宗派系叢林式的寺院,有房屋99間半,是當塗十大古寺之一。寺內建設有佛殿、齋堂、客房等房屋70餘間,其中佛殿9座,請供佛像100尊。由蘇南香客資助建造的媽祖閣,別具特色,使甄山禪林成為安徽省第一座祭祀媽祖女神的寺廟。甄山禪林現為當塗縣政府批准的開發寺院,馬鞍山市將其列入市級旅遊景點之一。
[29]
| |
葉家橋 | |
橫山石門 | |
當塗縣地方特產
編輯當塗布錦畫 | |
黃池醬菜 | |
金腳紅毛蟹 | |
太平府銅壺 |
當塗縣著名人物
編輯當塗縣古代
東漢末年當塗人。東漢末年割據羣雄之一。擢升陶謙為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一時割據今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一帶,氣勢很盛。三國演義中寫到,“太守陶謙,字恭祖,為人温厚純篤”。
南朝梁當塗人,《千字文》作者。《千字文》是封建社會集識字、書法和教化為一體的問世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幼兒啓蒙教材,可以稱得上是家喻户曉,人人皆知。
明當塗人。翰林院學士,終為江西參知政事。朱元璋十分寵渥於他,御製門帖賜之曰:“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朱元璋親致祭文,遣使弔唁,諡封“姑孰郡公”。著述頗豐,有《周易集粹》、《陶學士集》(20卷)存世。
清初當塗人。著名畫家,為明朝名噪一時的姑孰畫派始祖。畫《太平山水圖》43幅,此畫是超凡的傑作,鄭振鐸稱其“幅幅皆精”,全部收入《中國版畫史圖錄》。另有長達五丈的畫《歸寓一元圖》,畫上有馬鞍山景觀22處和自題詩24首。此畫被人稱為“極品”。
清當塗人。清史學家。一生淹貫經史,擇善而從。在歷史學、地理學上多有建樹,其《竹書紀年統箋》、《禹貢會箋》等四部著作被收《四庫全書》。
清當塗人。官司至禮部尚書、軍機大臣、户部尚書,詩書畫自成一體。
當塗縣近現代
當塗人。心理學家。上海市心理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心理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是國內著名的心理學專家。著有《心理學史》、《心理學綱要》、《心理學》,譯著有《現代心理學派別》等。
當塗人。國民黨元老,現代著名法學家,國立中央大學教授,(美國密歇根大學法學博士)台灣東吳大學校長。東吳大學董事長。(歷任孫科內閣秘書長,國民黨司法院行政法院院長、財政部政務次長、交通部長)。
當塗人。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甘蔗專家和農業教育家。中國甘蔗協會第一屆理事長。
當塗人,女,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領導稱讚她是“地理學界的穆桂英”。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1年月含冤而死。
當塗人。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有貢獻專家特殊津貼,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擔任中國作家協會五屆、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當塗人。著名電影導演,作品:《平原游擊隊》、《劉三姐》、《我們村裏的年輕人》、《紅孩子》等。
當塗人。古生物學家。中國化石植物生物學研究奠基人,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當塗人。熱力渦輪和熱力工程專家。196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當塗人。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當塗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鷹派人物。畢業於國防大學。現任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少將軍銜。
中共黨員,經濟學博士,籍貫浙江義烏,出生於安徽當塗。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八、十九屆中央委員。曾任青海省省委書記,山西省委書記,曾任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
[85-86]
當塗縣榮譽稱號
編輯2019年1月9日,憑藉當塗民歌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48]
- 參考資料
-
- 1. 行政區劃 .當塗縣人民政府
- 2. 當塗概況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27]
- 3. 歷史沿革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0-20]
- 4. 當塗縣志 一級目錄:第一篇 建置區劃 二級目錄:第二章 建置沿革 .安徽地方誌[引用日期2013-12-21]
- 5. 馬鞍山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新聞發佈會 .馬鞍山市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2015-04-29]
- 6. 馬鞍山市湖陽鄉撤鄉建鎮獲省民政廳批覆同意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5-04-29]
- 7. 安徽省(皖) - 馬鞍山市 - 當塗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引用日期2019-09-16]
- 8. 當塗縣志 一級目錄:第一篇 建置區劃 二級目錄:第一章 境域 .當塗縣志[引用日期2013-12-21]
- 9. 當塗縣志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一章 地質 第三節 地質構造 .當塗縣志[引用日期2017-07-22]
- 10. 當塗縣志 一級目錄:第二篇 自然環境 二級目錄:第二章 地貌 第一節 平原 .當塗縣志[引用日期2017-07-22]
- 11. 當塗縣志 一級目錄:第二篇 自然環境 二級目錄:第二章 地貌 第二節 台地 .當塗縣志[引用日期2017-07-22]
- 12. 當塗縣志 一級目錄:第二篇 自然環境 二級目錄:第二章 地貌 第三節 低山丘陵 .當塗縣志[引用日期2017-07-22]
- 13. 當塗縣志 一級目錄:第二篇 自然環境 二級目錄:第三章 氣候 .當塗縣志[引用日期2013-12-21]
- 14. 當塗縣志 一級目錄:第二篇 自然環境 二級目錄:第四章 水文 第一節 地表水 .當塗縣志[引用日期2017-07-27]
- 15. 自然地理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0-20]
- 16. 當塗縣志 一級目錄:第二篇 自然環境 二級目錄:第六章 自然資源 第二節 水資源 .當塗縣志[引用日期2017-07-22]
- 17. 當塗縣志 一級目錄:第二篇 自然環境 二級目錄:第六章 自然資源 第三節 生物資源 .當塗縣志[引用日期2017-07-22]
- 18. 當塗縣志 一級目錄:第二篇 自然環境 二級目錄:第六章 自然資源 第四節 礦產資源 .當塗縣志[引用日期2017-07-22]
- 19. 2017年當塗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當塗縣人民政府
- 20.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加快開展 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引用日期2020-06-03]
- 21. 姑孰畫派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6]
- 22. 當塗方言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6]
- 23. 當塗民歌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0-20]
- 24. 湖陽《打水滸》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0-20]
- 25. 當塗民俗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6]
- 26. 太平府文化園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0-20]
- 27. 護城河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0-20]
- 28. 石臼湖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0-20]
- 29. 名勝旅遊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5-08-28]
- 30. 當塗布錦畫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6]
- 31. 當塗特產 .當塗縣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14-03-04]
- 32. “姑溪河”大閘蟹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0-20]
- 33. 太平府銅壺技藝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0-20]
- 34. 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和複查確認繼續保留榮譽稱號的往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中國文明網[引用日期2017-11-14]
- 35. 2017年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百強區、千強鎮權威發佈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9-16]
- 36. 2013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公佈(圖)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9-09-16]
- 37. 天長再次躋身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9-16]
- 38.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特色魅力示範縣200強全名單公佈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09-16]
- 39. 安徽當塗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全省十四連冠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09-16]
- 40. 安徽當塗國土資源節約集約示範全國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9-09-16]
- 41. 當塗縣四獲“國家衞生縣城”榮譽稱號 .中工網[引用日期2019-09-16]
- 42. 當塗概況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9-16]
- 43. 當塗經濟呈現“七大亮點”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9-16]
- 44. 當塗概況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0-20]
- 45. 城市榮譽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10-20]
- 46.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衞生縣城(鄉鎮)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引用日期2019-05-12]
- 47. 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經濟規模差距擴大,GDP超千億縣市增至24個 .經濟觀察網[引用日期2018-12-05]
- 48.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的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1-18]
- 49.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命名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通知 .文化和旅遊部[引用日期2019-02-15]
- 50. 發揮央視傳媒優勢 服務中國最美縣域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9-07-16]
- 51. 安徽:發佈“製造強省”建設考核評價結果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09-22]
- 52. 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名單 .中國林業網[引用日期2019-09-25]
- 53. 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中小城市網[引用日期2019-10-08]
- 54. 2019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中小城市網[引用日期2019-10-08]
- 55. 2019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11-14]
- 56. 生態環境部命名第三批84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_央廣網[引用日期2019-11-15]
- 57. 中國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2019)在京召開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榜單發佈 .中國信息產業網[引用日期2019-11-15]
- 58.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農業農村部 中央組織部 中央宣傳部 民政部 司法部關於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的批覆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19-12-19]
- 59. 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名單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0-01-08]
- 60.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命名2019年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園林城市(縣城、城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引用日期2020-04-06]
- 61. 關於2019年國家園林城市系列擬命名名單的公示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引用日期2020-01-04]
- 62. 安徽縣域經濟20強榜單出爐 多個縣大爆發!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0-04-01]
- 63. 2020中國最具綠意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16]
- 64. 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國家發改委[引用日期2020-06-06]
- 65. 安徽省文明城市(城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名單公佈 .安徽文明網[引用日期2020-06-20]
- 66.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05]
- 67. 縣域工業哪家強?來看看最新發布的《中國縣域工業競爭力地圖》 .央視[引用日期2020-11-16]
- 68. 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百強區發展報告(2020年)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引用日期2020-11-17]
- 69. 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水利部[引用日期2021-08-19]
- 70. 2021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發佈 .光明日報[引用日期2021-10-04]
- 71. 關於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擬命名名單的公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引用日期2021-10-21]
- 72.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命名2021—2023年度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引用日期2021-11-21]
- 73.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2-27]
- 74. 領導之窗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2-16]
- 75. 當塗縣十八屆人大一次會議勝利閉幕 .瀟湘晨報[引用日期2022-02-16]
- 76. 縣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勝利閉幕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2-16]
- 77. 最新!當塗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人員名單 .安徽網[引用日期2022-03-01]
- 78. 當塗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任免人員名單 .當塗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引用日期2022-05-10]
- 79. 正在公示!這18個縣(市、區)獲推薦! .微信公眾平台[引用日期2022-05-14]
- 80. 2021年當塗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25]
- 81. 當塗概況 .當塗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6-25]
- 82. 2022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公示公告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2-08-10]
- 83. 2022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公示!安徽12縣(市、區)上榜 .百家號.2022-11-11
- 84. 農業農村部關於命名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2-11-18]
- 85. 駱惠寧簡歷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引用日期2023-01-23]
- 86. 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鄭雁雄任香港中聯辦主任 .中國青年網-百家號[引用日期2023-01-23]
- 收起